《NSCA-CPT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私人教练认证指南》(第三章)知识点
声明:以下知识点是本人基于《NSCA-CPT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私人教练认证指南(第二版)》(第三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后形成的笔记,仅为备考者提供参考,此笔记并不能保证备考者能够通过考试,认真复习书本上的知识才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第三章 生物能学
一、能量系统
1、磷酸原系统(无氧过程)
运动初期(0-30s),碳水化合物供能,提供ATP速度快、量小,为短时高强度的运动提供能量。
肌酸激酶促进磷酸肌酸分解形成ATP。
如果保持高强度运动,则肌酸激酶活性继续升高。
如果停止运动或运动强度低至糖酵解或氧化系统足以满足肌细胞ATP的需求水平,ATP浓度增加使肌酸激酶活性降低。
2、糖酵解系统(分为:快速糖酵解(无氧糖酵解)、慢速糖酵解(有氧糖酵解),均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运动6-30s后,提供ATP的量和速度是中等的,为短时间且中高强度的运动提供能量。
糖酵解是指碳水化合物——肌肉储存的糖原或血液运转的葡萄糖发生分解(提供能量),产生ATP。
快速糖酵解提供ATP的速率大于慢速糖酵解,快速糖酵解提供ATP的量小于慢速糖酵解。
乳酸与血乳酸盐
肌细胞内氧气供应下降时发生快速糖酵解。
出现肌肉疲劳与肌肉组织内高浓度的乳酸有关,也可能是PH值下降抑制细胞能量系统的酶活性导致能量和肌肉活动力量下降。
乳酸盐常作为能量底物。乳酸盐可以氧化清除,血液运输至肌纤维进行氧化。运输至肝脏转化为葡萄糖“科里循环”(图3.3)。
血乳酸盐的清除表明人的能力恢复。
血乳酸盐浓度常在一小时内恢复到运动前状态,运动后轻度活动可以提高血乳酸盐清除速率。
乳酸盐阈值代表对无氧代谢机制的依赖性逐渐增加,未训练的人的乳酸盐阈值常始于最大摄氧量的50~60%的强度,训练的人的乳酸盐阈值常始于最大摄氧量的70~80%的强度。
血乳酸盐堆积在更高强度的运动时出现,使人能够在更大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的条件下运动,而血液中不堆积过多的乳酸盐。(图3.4)
3、氧化(有氧)系统
运动2min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长期饥饿或长时间运动,蛋白质会参与供能),提供ATP速度最慢、量最大,为长时间低高强度的运动提供能量。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有氧系统中。(图3.5)。
总之,三大能量系统中,没有一个能量系统是单独供能的,它们相辅相成,每个能量系统的使用程度主要取决于活动强度,其次取决于活动的持续时间,只有碳水化合物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直接参与代谢产生ATP。(表3.3、表3.4)
二、底物耗竭与补充
许多活动中产生的疲劳感与磷酸原和糖原的耗竭有关。
1、 磷酸原
运动后磷酸原在短期内就能得到补充,在3-5分钟内可完成ATP再合成,8分钟内可完成磷酸肌酸再合成。
2、 糖原
中高强度下肌糖原是更重要的能量来源,低强度下肝糖原是更重要的能量来源。
肌糖原的选择性耗竭(II型肌糖原消耗更多)。
运动后每两个小时摄入体重0.7-3g碳水化合物。
三、摄氧量与有氧和无氧对运动的贡献
无氧阈值/乳酸阈值代表了运动强度最高的持续水平。指示何时不能再持续运动强度。
低强度稳定状态运动代谢(图3.8)。
高强度非稳定状态运动代谢(图3.9)。
运动刚开始氧亏,来自无氧代谢。
运动结束后氧债/运动后过量耗氧。(EPOC说明高强度运动可以减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