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谈我接触FPS游戏的经历和我眼中这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一)

2021-04-01 16:26 作者:麦扣MichaelAltmann  | 我要投稿


CS1.6

我家里第一次买电脑是在2004年,然而我真正接触到FPS游戏可能还要更早一点,就往前推一年吧。

2003年,我在亲戚家里的电脑上第一次目睹了CS1.5(或者是1.6),那个时候我的某个哥哥正在一张到现在我都记不得名字(但是让我进游戏里我能找出来)的一张地图里打bot。在此之前,我不像更老一辈的人那样可能从小玩FC长大,对于DOOM一类的FPS先入为主,初次看Half-Life会有种惊艳的感觉,至少我的前辈们跟我说,看到了Half-Life才知道原来FPS的视角也可以这么灵活。这种感觉,我完全没有!因为对我而言先入为主的就是Half-Life(的mod)。 我每天做梦都在想,我要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这个游戏。我还在幻想我已经玩上了它, 和哥哥一样在控制着拿着枪的jc追杀kbfz。我想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离谱,以至于到最后我自己都忘了这个游戏他最初是什么样子的了。

回到家以后我就跟我爸说我也想玩那个游戏,我爸土生土长农村老实人哪知道那叫什么,一时半会也答不上来。后来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有一两年吧)回到老家以后听见我舅舅在讨论一款游戏,他重复了无数遍的反恐精英对于那个时候还才识短浅的我有些过于抽象了,但是夹杂在字里行间的CS两个字母被我牢牢记住了。(而且那个时候我也根本打不出反恐精英四个字)

可能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吧,我从网上找到了CS1.5的安装包,据我所知那个时候的国内网络还鱼龙混杂,资源散布在网络里,只需要一点点的耐心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那时人们普遍正版意识不强+大多数的软件采用买断制本地加密或者完全不加密,盗版的游戏软件充斥着网络。可能有很多人(包括我)都没有正版付费的概念。(后来QQ钻石,赛尔号超能nono的出现才让我有了包月的概念)那个时候Google还没有退出中国,尽管资源丰富,然而界面和操作逻辑十分不友好。如果没记错的话,CS1.5就是我花费了数天在Google上找到的。(那时候Google选中链接会变成紫色,搜索结果排序乱七八糟的完全没有权重的概念)

随后就是踩了个大坑,CS1.5本身是个mod倒不是很大,但是他的本体Half-Life接近400MB的容量属实让我家2M小水管流了很久。纠正一下,好像并不是我家的网络而是楼下亲戚家的网络用路由器接过来的,原因是我家的这栋楼没通网还是什么我记不清楚了。艰难的下载安装完,英语界面就算了,还是个beta版的,渲染器还是D3D(当时是什么版本无从知晓),用过CS的D3D的渲染器就能理解我下面描述的画面了–地上一团马赛克,地图显示不全,本身就阴暗的游戏场景+D3D强大的渲染只用了几分钟就给我玩吐了。(后来还是有忍着反胃把训练关打了一半,只有一半的原因是听不懂英语卡关了)现在看颇有下了半天资源裤子都脱了结果打开后是葫芦娃或者Never Gonna Give You Up的感觉。

随后过了很多年我才知道这个症状叫做晕3D。

CS1.5 来源bing图片

忘了出于何种契机我知道了CS还有1.6的版本,此时百度横空出世,鉴于对于国内资源索引较好加上ui比Google那糟糕的预览和排版处理的更好,很快我就养成了习惯,每次上手电脑都会把IE的主页改成www.baidu,com,这大概是我这辈子记得最牢的域名了= =。(检查后的修正:还有www.hao123.com,因为他们把4399小游戏放在主页上我能看的见的地方!)用百度找资源可就太方便了,到下载的那段时间,我家的网络大概是升级到了4M中水管,或者是镜像在国内,就没对下载慢有什么印象了。

CS1.6支持了(存疑,也有可能是之前的beta版本不能切换渲染器)OpenGL渲染,这和D3D简直天壤之别,看东西也不模糊了,乱动视角也不晕了,直接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原版的CS1.6执行添加bot或者打开服务器菜单此类指令都是比较复杂,需要用控制台输入代码来实现,可以确定的是那个时候的我是必然不会的。事实上,我接触到CS1.6的时候,游戏本身在国内就已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网吧)了。对此我现在也有些后悔,没能亲眼目睹那个时候CS是如何征服全中国的网吧的。其实我甚至觉得玩上1.6的时候,CS的浪潮就已经快要结束了(这是猜测)。不过蹲在浪潮的后面也有好处,就是那个时候在网上能找到的所有资源,几乎都是出自大佬们的整合包,大佬们精心封装了ui,绑好了键位,通过一纸说明书或者是网页下的操作指南就让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也能体验到CS的乐趣。

至此,熟悉的游戏主界面和bgm,熟悉的地图和bot,熟悉的操作逻辑,几年的寻找终于让我找到了那个曾经活在梦里的游戏。

CS1.6

后来识字了(真的是),知道按+就能添加bot,按-就能开下一局了(之前都是乱按的),在awp_map或是fy_iceworld和bot斗智斗勇,撑着盾牌顶着墙死了无数回,就为了从bot手里抢一把匪的连狙。我可以在italy听背景唱一天歌也乐此不疲,在cabble的塔楼上蹲一天中路的匪,在dust1下一天的包也从来不觉得无聊。我的对手换了一批又一批,游戏开了一局又一局,我还恳求我爸换一个好一点的鼠标,让我从assault的大门进去的时候能早一点瞄准二楼的匪,还曾向周围的同学炫耀我能跳过aka_aim中间的岩浆。我在想,aztec的雨什么时候才能停,inferno的二楼为什么总是有jc,nuke的地下为什么有导弹,train的三楼为什么这么难上,vertigo为什么不装护栏(听坠楼的叫声也很享受)。我根本不会理会这些地图有什么意义,顶着30fps的帧数(我觉得这个表现评价我家的电脑很中肯)也能和专家bot打的有来有回,可能是觉得只要打得准就能赢了比赛吧,我从来不买道具。地上有m4我也不捡,因为我就喜欢ump45拍拉机柄的那一下(我拿着玩具枪不断模仿),拿到usp就要装上消音器,因为有人告诉我连着开枪的时候会变稳(存疑)。我还喜欢去4399玩CS相关的flash游戏,我在评论区写下“我才8岁,告诉你们只要C4爆炸的时候跳起来就不会被炸死。”在我用全拼一个字一个字打完这条评论之后,也从不会顾虑会不会有人站出来说我傻逼。相反,几天后就有人在下面评论,C4的伤害和距离有关系。距离是什么呢,那个连移动都能读成多动的8岁的我只能再次追问,网线另一头的人也拥有着相当可观的耐心,ta评论说,你走得越远,就越不会被炸死。我打开游戏亲身测试了一次,发现说的的确在理,而跳起来并不能减免伤害。我回到4399,用毕生绝学打出了“谢谢”却没有找到感叹号,于是我翻遍各个游戏的介绍页终于找到感叹号,粘贴到了谢谢后面。又过了几天后,“不客气”出现在评论的尾页(那个时候还是正序排列的),我才意识到我的第一次网络社交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得到帮助的快感一拥而上,我跑着告诉我爸,有人在网上教我玩游戏!我爸还忙于成堆的凭证之中,朝我点点头说,继续去玩吧。如果对面的ta和我一样是个8岁的孩子,大概会因为享受授人以渔的快乐而成为老师吧。

那段时间其实是玩了很多其他的单机游戏的,当时的一大乐趣就是在网上搜索单机游戏,去下载一些国外的独立游戏(大多都是试玩后需要付费的)。当时各个盗版网站的运营思路其实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充斥着各种广告,稍不留神就会下载到根本不想要的东西。加上对电脑安全不重视没有相应的安全软件,很容易掉入捆绑陷阱里。在这里称赞我爸,即便是在那个鲜有人关心安全的时候,他已经在电脑里备好瑞星和卡巴基佬(误)随时待命了。盗版游戏是玩了不少,踩了很多坑,但是也上了很多课,练就了一手从一堆垃圾资源里挑出宝贝+看破眼花缭乱的广告直接找到真正的下载地址的本事,这些小技术让我受用至今。

再后来实际上就是遇到危机了,印象中是201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暂且定做2009年,大明湖畔的CF穿越火线火起来了,周围的小伙伴都在玩(大多是跑到黑网吧里玩,从小老实的我很羡慕),传到我耳朵里也并不意外。那是我觉得我家电脑显示器是纯平液晶的很牛逼,非常看不起周围别人家的大屁股CRT,觉得我家的电脑什么游戏都能玩。然而最终还是败给了配置太差,安装完了黑屏+闪退根本没法玩。这让我深受打击,我从小建立的液晶显示器=电脑性能>CRT显示器的观念被推倒了。

未完,下辈子一定更完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如果有可能,也去我的个人网站去看看吧

http://47.103.223.203/outerspace/2021/04/01/1418/




谈谈我接触FPS游戏的经历和我眼中这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