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时期的著名谏臣:因得罪权宦,终惨遭肢解!
刘球是明英宗时的著名谏臣。张廷玉评价他:“直言敢谏之士,激于事变,奋不顾身,获罪固其所甘心耳”。
正统六年(1441年),明英宗在权宦王振的建议,大举征讨麓川。刘球上疏谏止,认为开战劳民伤财,建议英宗注意西北防御,"浚筑沟垣,增缮城堡,勤训练,严守望,以防不虞,有备无患之道也"。但英宗未采纳刘球的建议,王振深恨刘球,蓄意报复。

编辑
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刘球上书提出十项建议。对工程营造、大臣选拔、君主修为、刑狱讼案、出巡考察、对外用兵等力陈见解,但自负的英宗多不采纳。
当初,刘球议论麓川之役时,王振已经忌恨他。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是同乡,为王振心腹,倚仗王振的权势为奸。公卿多去拜谒他,刘球却不屑往来。彭德清恨他,便摘引刘球奏疏中揽权的那段话,激怒王振,王振设计将刘球逮入诏狱,吩咐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杀刘球。

编辑
马顺深夜带着一名小校持刀到关押刘球的地方。刘球正睡着,马上起身站起,大喊太祖、太宗。他头被砍断了,身体还站着。马顺遂将他肢解,埋在监狱门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