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LISTENERS》推荐与鉴赏前言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工。
推荐语
《LISTENERS》,是今年的一部日产动画,在国内相当冷门。至于为什么冷门,一是没人买下来好好宣传,这是老借口了,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动画太庞杂难懂了。
为什么难懂?理由很简单,这个动画内置了近70年的西方艺术与哲学思想,并借由近代音乐内容的玩梗从而一股脑地堆砌出来,不讲顺序,颠倒逻辑,只是展现,而非说服。
说句实话,这部动画我没有完全看懂,因为我对于近代摇滚乐的发展确实是一无所知,而动画中到处都在玩摇滚乐的梗,这对于一般观众在动画的理解上不明显的不利点。
但如我前面所说的,摇滚乐的展现与玩梗其实只是其内在内容的一个表达媒介,实际上,这个动画并不像一些“过度”玩梗的动画一样让一般观众摸不着头脑,而是用一种内敛的方式来隐含在作品当中。
而作为一部在玩梗上不太生涩的作品,我们借由一些简单的近代艺术与哲学常识,能够模糊的触及一些作品希望探讨的问题与思考,后面我会牵出一些线头供大家进一步理解动画的内涵,请务必看完动画后阅览。
于此,在下诚挚地向各位推荐这部动画,一部充斥着西方极左思想的酸腐作品。——在这里,我使用了最近大家都很喜欢的东方政治俚语来表达,正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这么想,那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类作品的内容,因此总是用一些自己都不懂的“政治俚语”来谵越哲学的内容。作为一个作品,它会和很多东西挂钩,但是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我们之所以会避开国内作品,就是因为我们不希望作品太过于与政治挂钩。
因此,对于这部作品,各位请务必赏面一看,比起一些恶心的作品来讲,它简直就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内心狂乱的浓缩品。最后补充一点,在作画与叙事节奏方面,不存在严重的短板,不过并不是纯粹的音乐剧,所以没什么歌可以听。

鉴赏前言
本鉴赏前言的目的不在于详细解析,而是提出动画中涉及艺术理念与哲学思想的眉目。
1.音乐:动画选择了音乐作为表达主体,正是看中了“音乐”这个事物本身的性质。音乐——音响——认知,这一条通路是人类作为人类而非动物最古老的认知途径,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而颞叶正是主司认知的脑叶。因此音乐本身就包括了信息的传达、认知的共享、同理感受的含义。而在艺术领域,音乐的二次起步实际上是晚于其它艺术形式的,实际上直到20世纪左右,音乐才迎来一个蜕变式的发展,因此本作选择音乐,一方面是想把重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传达”,另一方面则是想借由“新兴音乐史”来表达“后现代思想史”。
2.二元种族设定:动画中假定了耳无与人类两个种族,而人类中还有着名为player的特殊个体,player可以通过“音响设备”(其实是机甲)来奏乐(战斗),从而“超度”狂乱化的耳无。这个设定并不稀奇,本意也很清楚,就是所谓“二元对立”,一种叙事的常见手段了,两者最后的大团圆也是标准的后现代式戏剧化展现形式。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可能过于套路或者俗套,毕竟两千年前人们就好这口了确实无法免俗,只不过对于一部作品来讲,戏剧或者悲剧有时只是一种回顾式体裁,而不是表达的内核,对于任何一个后现代剧本来讲,它们的重点永远都在过程而不是结论,希望这一点能够作为基本的鉴赏标准在观众群体传播开来。
3.摇滚:这是一种叛逆的音乐形式,尤其是在其刚刚出现的时代里。
4.深井冰魔女三姐妹:这三个女的是本片比较复杂的角色,不过戏份并不多,但内容非常非常非常多。4.1这三姐妹初次登场时有设定与背景绘画中提示了其后现代的建筑风格。其建筑风格完全就是贴合地表达了后现代建筑中的两个思想,一个是作为艺术设计而体现的“夸张表达”,一个是作为审美设计而体现的废墟场景。4.2三姐妹嘴里一直喊着dada,实际上就是达达主义运动,不过结合其后现代的建筑风格,其实三姐妹喊的dada是1950年代左右的新达达运动,而非1910年左右的那场。其后现代厕所的设计风格中能看到明显的集合主义里元素拼贴的技法色彩,并且也与摇滚乐的主题时代相对应。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内核是反对艺术的形式化,他们拒绝一切“称之为”艺术的东西,而他们的运动在结论上则使得更多东西被称之为艺术,因此达达运动并不会停止,而是作为美的一种拓展而无限延伸。4.3三姐妹平素的中二发言实际上多半是基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在欧洲正统弗洛伊德学派的演变中,除开最后演变为美国式心理学派的阿德勒,另一支就是主张集体无意识的荣格,荣格理论的风靡也是在同一时期,这一套也是动画常引用的老心理学说教了。
5.伦敦反派:这个家伙也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信者,不过他还引入了关于镜像理论说法,他不反对自身融入到集体意识中去,因为他强调其自我是一面映照出集体某一个相的镜子,因此自我并不会消弭于集体而是根植于集体展现出来,这里实际上是弗洛伊德理论经由拉康修改后的一个变种的引申。这个家伙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也很老套,基本上从20世纪中叶反乌科幻文学兴起后就不乏这种鼓吹同一化的反派操作,虽然话题是老话题,但依然作为任何一个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糟糕软肋而持续存在,因此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讲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6.儿童统治大人:伦敦的体制表现出了一种奇妙的荒诞感,那就是儿童统治大人,这一方面既是一种对于叛逆的肯定,另一方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唆使儿童进行冷酷无情的间谍行为,以及演变出老一套的阶级压迫。
7.紫之国的无性别式纯爱: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本作又出现了,一方面强调性感,强调爱,另一方面又只停留在对话阶段,这一部分惯例地提及了当代的老问题。
8.女骑士与国王,除了两者幼稚的爱情纠葛以外,早期登场也代表着这两人在某种程度代表的旧有势力,不得不说这两个家伙身上的品质与其他人真是格格不入啊。。。但动画并没有花太多笔墨描写旧有事物与新发展的冲突,更多的则帮扶与协作,实际上在剧情的最后,这两人还是变成了执政者,也就是所谓的保守派,两人的最后一句台词已经很明白了——“这个世界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变化”
9.结局:老后现代了,你足够有爱吗?你的爱,届到了吗?。说来虽然俗气,但实质上的问题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沟通、交流、同理心,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在动画的后面,男主陷入教堂幻境的时候,老爷子曾反复提及这一点,他人永远都是自己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可能完全合一。关于这个老问题,萨特的戏剧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却并不影响在另一个剧本中再提一遍。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就要彼此提防彼此封闭内心,正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之间能够有效的交流,我们人类才进化出了整合了听觉中枢的发达的颞叶大脑,语言,或者说通用的音响,不论是文字还是音乐,它们都能将我们的思维联系在一起,音乐,就是“语言”的另一种形式,所以结局最后,男主角说出了那句话,只有音乐还不够,而是音乐与语言并行,正如我们的表达以一种协同和谐的形式进行一般。本作最后的思想,就是表达,用合适的方式沟通,从而消弭一切隔阂与阻碍。
ps:现在后现代的作品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属于这一领域,比如倡导联结的死亡搁浅,你会发现核心思想其实都一样,并不需要做什么刻意的划分。一般来讲,只要脑壳不重返19世纪,那么所有当代创作出来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属于后现代的,当然这并不是指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如果要说后现代主义是什么,那么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单纯的后现代只是一个时代的概称,任何一个身处这个时代,踏踏实实地思考着当下的每一天的人们的思想都可以囊括进后现代中去。所以准确的来讲,我们相信任何一部用心去思考去表达的作品,它都能称得上是佳作,并被划入到后现代——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作集群去。
ps:ps:补完番就赶文,不要太计较质量了,因为这番真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