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口气看完岐王李范,盛唐诗人的伯乐,杜甫写:岐王宅里寻常见

2023-07-17 00:18 作者:聪明的一xiu哥  | 我要投稿

一口气看完岐王李范


他是无心权力的富贵王爷,是喜欢诗词歌赋的文艺青年,他爱好人才,礼贤下士,是王维的伯乐,却因杜甫一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流传千古。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岐王李范的一生,岐王李范出生于公元686天,本名李隆范,因避讳李隆基名改名李范,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李旦还是皇帝,因此他被封郑王,李唐的王位争夺似乎是血脉记忆,早在高祖时期便有玄武门之变,这次,大女主也加入了王位争夺,公元690年,武则天即位,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子,而李范兄弟等人便成了皇孙,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李范被封为巴蜀郡王,这是祖母对于孙辈的一种打压和警告,武则天在位时期,李家人大都一边夹着尾巴做人,一边暗地里谋求复兴李唐。公元705年,祖母老去,伯伯李显在一帮老臣的帮助下成功复辟唐王朝,但很快公元710年,中宗李显就去世了,一说是韦皇后把他毒死的,这种说法可靠,毕竟有婆婆的事迹在前,韦皇后想要效仿也不是没可能,眼看李家的事业又要落入她手中,这次,李隆基联合兄弟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除掉了。

唐景元年,唐睿宗继位,李范被封为岐王,又加了五百户的食邑,新的老大上马,第一时间要安排好接班人,这是历代王朝默认的规矩,但李旦却十分头痛,立嫡立长虽然对,但这次复辟成功最大功劳在三儿子李隆基身上,如果不把李隆基提拔上来,可能又会发生与玄武门之变相似的事情,还好大儿子李成器人如其名,果然很成器,他主动放弃接班人的位置,表示自己更愿意做个闲散王爷,李旦也很满意,大手一挥,赐官赐爵,然后把接班人的位置给了李隆基,这个结果李家父子几个都很满意,可是姑姑太平公主却不满意,因为她想效仿她妈武则天,操纵天下,三侄子李隆基性格刚强,难以把握,不是傀儡皇帝的最佳人选,于是,太平公主把目光移向了老四李范,她几次去李范那边做说客,希望可以联手把这个令她不满意的太子李隆基换掉,可是李范却不想,作为一个“兄控”,他很快就把太平公主等人的计划报告给了哥哥李隆基,可谓是一心向“隆”,这场换太子计划最终没有成功。先天初年,睿宗退位,玄宗李隆基即位,太平公主终于憋不住了,她打算起兵夺位,李隆基与高力士等人则先发制人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而力挺哥哥李隆基的李范凭借功劳再次晋升,工资也涨了不少。

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李范作为玄宗受宠的弟弟,做了太子少师,专门向太子传授知识,这里能看出,李隆基对于李范还是比较信任的,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又迁升做了太子太傅,监督太子的行动是否符合规范,李范虽然职场buff加满,又有皇帝哥哥的关系保驾护航,但是他并不热衷于职场,连连晋升也不是他的追求,《旧唐书》记载李范其人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李范爱好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文人雅客们不论身份如何,只要有才他都要加个好友,他和唐朝多位才子名士都有交情,比如我们熟知的贺知章、王维、杜甫,据说王维考中进士这件事就是岐王李范在中间帮忙,趁着宴会向玉真公主推荐而成功的,王维集中《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都显示王维曾经常去岐王府上参加party,“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西汉的杨雄读书写字的贫穷住所,淮南王刘安带着酒过去一起狂饮)”,“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皇子远离京城,帝王下诏允许借翠微宫避暑)”,王维诗以“淮王”喻岐王,以“帝子”写岐王,借以表达随岐王宴游的喜悦,与自己的哥哥玄宗一样,李范在音乐上也很有造诣,他还经常邀请“大唐网红”李龟年到府中做客,对于李龟年的演出也很欣赏,常作为榜一大哥打赏李龟年,但李龟年对名贵丝织品等礼物都没有接受,和今天的网红相比真是大相径庭,文人、乐手、歌手喜欢和岐王结交,岐王又喜欢举办一些文学沙龙,这样一来,他的府邸就成了唐朝五星级的沙龙会所,《长安三万里》中说高适也去过,毕竟这可是大唐的“终南捷径”,也难怪杜甫后来在流落江南的时候写下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这时的感叹是因为杜甫与李龟年二人初次相见便是在岐王家里,第一次到岐王府上的时候,杜甫还很小,没什么名气,他能去王府里观赏宴会,应该是家里人带出来见世面的,而这一时期,歌星李龟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龟年的走红也是唐王朝繁荣的象征,少年时期的杜甫,遇见了王府进进出出的热闹景象,中年后的杜甫,则目睹了安史之乱中李唐的衰败,这样的强烈对比让杜甫很是触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世事变幻,实在是令人难以预料。

其实天天开party的岐王并不是一直这样潇洒,有几次也很emo。唐玄宗登基后定下规矩,严禁诸王和大臣来往,但李范却和当时的驸马聚会时一起讨论谶纬(chen wei)之学,也就是预测未来的学说,这一下子就撞到了唐玄宗的枪口上,唐玄宗马上下令驸马和公主离婚,并将驸马流放岭南,李范安然无恙,后来,李范又和万年尉刘庭琦、太祝张谔私下聚会,一时喝高了胡言乱语,刘庭琦、张谔立刻惨遭贬官流放,李范本人依然没事,由此可见,玄宗极其“溺爱”李范,虽然唐玄宗极力打造宠弟人设,但李范心里很清楚,哥哥其实一直防着他,没过多久,开元14年(公元726年),内心emo的岐王李范病逝,年仅41岁。

李范走后,玄宗痛哭流涕,每天饭也吃不下,甚至罢工三天没去上朝,为弟弟亲手抄写《老子经》祈福,并追封他为“惠文太子”,纵观李范的一生,虽经历多次皇室的内斗,但他帮助哥哥坐稳了皇帝的位置,更没有谋权篡位的心思,因此相对安稳地度过了一生,想必他一定是一个很少焦虑的人,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实力,清楚自己的地位,不争不抢却能躺赢,他礼遇人才、为人亲和、处事宽容,因而文人们常常在“岐王宅里”进进出出,反过来因为文人的诗句,他又得以千古留名,这一世安逸的选择不是认命,而是权衡。

一口气看完岐王李范,盛唐诗人的伯乐,杜甫写:岐王宅里寻常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