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长城奇瑞“三大混动”来袭,谁有可能超越比亚迪?
自从比亚迪DM-i混动推出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销量之后,各家国产车企都在不断发力混动系统,其实国产混动系统的全面开花,要归功于一项混动汽车的专利保护期到期,这部分内容在之前也跟大家介绍过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奇瑞鲲鹏DHT混动、长安IDD、长城DHT混动,到底谁最有可能超越比亚迪。

长城柠檬DHT混动
特点:有两档变速器,结构相对简单,馈电油耗低
长城DHT是一套双电机高效混联的混动系统,采用双电机将发动机同轮端解耦,通过一个平行轴2挡减速机构连接,通过离合器来调节不同部件之间动力输出的关系。以玛奇朵的DHT混动为例,由一台1.5L混动专用发动机+一个两挡减速器+一台发电机+一台115kW的驱动电机+一套离合器+一套电机控制器+一个1.7度电的动力电池包等组成。

包括三种工作模式:EV、串联、并联模式。分别可以实现纯电行驶,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行驶和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它和比亚迪的DM-i混动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增加了一套2挡变速箱,可以让发动机更多的参与到驱动,可以看做是DM-i混动的结构升级版。
虽然结构方面进行了升级,但是长城的DHT混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发动机的热效率问题,玛奇朵搭载的发动机本身的热效率目前是41%,比比亚迪稍低一点,可能会导致馈电油耗比比亚迪稍高。第二个是成本问题,目前来看,很难做到成本比DM-i混动更低。

奇瑞鲲鹏DHT混动
特点:史上结构最复杂的混动系统,上限高,但是成本控制是个问题
奇瑞的混动系统,是目前市面上最复杂的混动系统,因为它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双电机,一个是11个组合挡位。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本田的混动系统,都是没有变速箱的,高速行驶的时候,只能使用发动机直驱,这时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高速行驶的能耗表现一般,因为缺少了挡位调节,在稳态巡航的时候还好,一旦涉及到加减速,就会退出发动机直驱,使用电机驱动,在高速行驶的时候,频繁在发动机驱动和电机驱动之间切换。而长城的DHT混动,增加了两档变速箱,就改善了这一问题,而奇瑞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奇瑞的DHT混动,理论上上限更高,馈电油耗更低。

但是奇瑞的DHT混动,存在两个问题比较关键,一个是成本问题,目前来看,这套混动系统的成本不会低。第二是动力的匹配问题,11个组合挡位,什么时候切换,切换的逻辑是什么,能否做到比较平顺,都是问题,这方面还要看奇瑞混动的装机表现。
长安IDD混动
特点:馈电油耗偏高,结构简单,动力匹配难度较大
虽然长安宣称这套混动系统可以实现120千米的纯电续航,5升的馈电油耗,1100千米的综合续航,但是以目前的得到的信息来看,长安的IDD混动很难和其他几家的混动系统相抗衡。为什么这么说呢?

1、架构比较落后。长安IDD采用的是一套P2混动,可以说是一套比较轻度的混动系统,早在上个世纪,类似于P2架构的本田IMA混动系统就已经出现,很多欧洲汽车品牌采用的插电混动,也是这套结构,这套混动系统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很难实现像比亚迪、本田等P4混动架构的效果。
2、发动机介入的顿挫问题,很难解决。由于发动机和电动机相对独立,因此,在发动机介入的时候,如何耦合动力,减缓发动机介入时的顿挫也是目前摆在采用P2架构的车企的一大问题。几乎所有搭载P2架构的混动车型,都很难实现像比亚迪和本田混动的平顺性。

3、馈电油耗偏高。类似很多欧洲车企使用的插电混动车型,由于发动机和电机相对独立,一旦电池处于亏电状态,其动力表现和燃油经济性便很难达到预期。从本身5升的馈电油耗来看,也要比比亚迪和长城都要高一些。
4、难以实现电动四驱
虽然这款1.5T发动机和电机的搭配,可以实现6秒以内的零百加速,但是因为蓝鲸iDD混动系统并没有在P2架构上加入P4架构。因此目前来看,它是不支持双电机四驱系统的,这就为这套混动系统以后的拓展性,带来了一些局限性。

最后,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比亚迪的混动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的技术有多强吗?油耗有多低吗?这套混动系统,确实能够实现不错的馈电油耗,但是没有和两田的混动拉开本质差距,这套混动系统,真正的杀手锏是成本控制,它比两田的插电混动车型,便宜了8万元左右,价格和同级别的燃油车接近,这套混动系统的成本能够控制在1万元以内,这才是比亚迪可怕之处啊。
目前来看,奇瑞的DHT混动,成本最高,长城其次,长安的成本应该是最低的。但是从馈电油耗来看,长城和奇瑞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三者都没有表现出可以击败比亚迪的潜力。比亚迪的DM-i混动,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会是自主品牌最好的混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