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7万点赞的视频走红!底层牵引力,是一场无声的“骗”局

2023-10-02 17:51 作者:半耳聆  | 我要投稿



有哪些道理,是你摔倒无数次才明白的吗?

前几天,一段关于“穷人家孩子”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获得了17万的点赞。

一位正在开车的女性,说出了自己30年来的体悟:

她说:穷人家的孩子很晚熟的,从小没有人生规划,也缺乏目标,很多问题看不到本质,想的很天真,总要东磕西绊到30多岁,才能渐渐参透很多事”;

“在东家长、西家短的琐碎中成长,根本没见过世面,人情世故方面远远不如家世好的孩子,也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

“尤其是女孩子,太容易被骗了,因为小时候没感受过温暖,又不懂人性,别人随便一点好就感动了,然后就投入了一个错误的怀抱,付出很大的代价”。

“假如又遇上了常常pua的父母,那人生就是负数开局,不仅要在社会扎根,还要自我救赎”;

在视频的最后,她留下了一句:

“我们总要比别人走更远的路才能成长起来”。

无疑,这些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大学一毕业 ,同学就直接考公务员了,我当时还一脸懵逼公务员究竟是多铁?


参加工作了,别人的父母教孩子怎么为人处事,我爸爸教育我在单位要打扫卫生,这样领导同事看见了会觉得我很能干很优秀


我妹说工作太多太累,我妈依然在说领导把任务交给你是看得起你

很多人都在感慨,我们这一生中比富人的孩子,见识的东西都慢了不止一点点,信息差让我们穷人的成长,只能一步一步艰难的探索前行,我们的成熟,可能是跌跌撞撞,用满身伤痕换来的。



网上有这样的一个热门话题,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为什么父母的低认知、容易毁了孩子的一生?”

对于出身在低层次家庭的孩子来讲,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教的东西基本都是错误的。

因为父母是处在社会底层,教育理念缺乏,思想不够进步,自然对孩子的成长历程起不到什么作用。

之前看过两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博主的父亲16岁参军,走出苏北农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年纪轻轻干到副营级。却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时候,转业回家了。

理由是奶奶说家里的地没人种,于是他父亲听了奶奶的话,回家种地了。

另一名匿名网说,他小时候穷到交不起学费,大学误打误撞被调剂到了计算机系。

毕业时通过了腾讯的网申,却在面试的时候主动放弃了。因为他买不起车票,家里人让他选择县城月薪3000的国企。

多年后,当初和他一起面试的同学,早已财务自由,他还在县城的国企数着薪水,算着房贷。

所以,我们的人生,没有引路人,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甚至还要先打破父母“传承”下来的错误认知。

一旦你有跨越阶层的机会,第一个拖住你的不是旁人,很可能是原生家庭。

你想去大城市闯一闯时,亲戚朋友劝你:女孩子别想东想西,赶快找人嫁了吧。

你想换一份更有前景的工作,父母不支持:现在稳定的工作多难得,别瞎折腾。

你想创业做生意,家里人第一个反对:创业风险太高了,别冒险了。

倒不是身边的人见不得你好,而是认知有限。

记得刘润的一句话:你周围人的眼界,决定你成长的上限。

当你所处的圈子,让你看见的不是十年后的自己,而是今天的所失所得,那你注定很难静下心来沉淀自己。



之前看过一部系列纪录片,叫《人生七年》一共八部。

导演迈克尔从1964年开始找到14个不同出身的孩子,每过7年会再一次找到这14个人,重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到63岁,一个人的大部分人生,都浓缩在这一部系列纪录片里。

家庭环境影响了一个人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同时又改变着人的命运,

当主人公们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我们看到了当年大部分孩子的晚景:

上层阶级的小孩们,全都毫无意外地进入了他们为自己预言的学校。有的做了律师,有的做了教授,有的从事慈善事业。

而在出身差的家庭,有的孩子青春期时,患上精神疾病,从大学辍学,成为流浪汉。到晚年才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有的经历了生活的浮浮沉沉,梦想当赛马师失败后在伦敦开出租维生。

有的早早结婚生子,遭遇家庭变故,最后靠领救济金度日。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们会得出了一个很残酷的结论:

“富人家的小孩往往还是富人,穷人家的小孩多半还是穷人”。

而在节目一开始,导演就做出了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将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如今看来,这个命题作文已经出色完成,因为大多数人的确没能成功地反抗命运、跳出自己固有的阶级。

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出身的孩子长大后,过着和他们父母别无二致的富裕生活,而出身较差的孩子几乎终日碌碌、止于平庸。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画面。

想象你自己站在社会经济的梯子上,脚踝上捆着一根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头捆在你父母所站的梯级。橡皮筋的强度决定了你脱离自己出生时的梯级有多大的难度。

如果你的父母站在梯子的上端,当你往下掉时橡皮筋会把你拉回来;如果他们站在下端,你开始向上爬时它就会把你往下拽。”

所以,如果你出身普通,你要趁早明白,你的原生家庭给你的建议,本质上都会把你拉到和他们同等阶层稍高一点的位置。

如果不努力冲破这个枷锁,那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是他们的1.1版本。


以前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似乎只要吃了足够多的苦,成功便会“水到渠成”。

谁知走了大半辈子后才发现:

吃苦,很多时候反而是绕了远路。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

我特别喜欢《奇葩说》里的一段话:

往往最诱惑的选择,不是上帝给你的机会,而是恶魔给你的考题。

在向上攀缘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这样的选择题:

勇敢还是稳定?舒适还是痛苦?安逸还是改变?

我只有一个建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永远选择困难模式。

因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尽管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难以预测,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冲破这些枷锁,不要去否定自己本身,更不要否定自己的潜力,剩下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不停努力。

愿共勉。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



17万点赞的视频走红!底层牵引力,是一场无声的“骗”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