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与信息
突然发现这个如果做视频的话要好长时间,至少要出5·6期才能勉强说完,作为不咕喵,我决定直接写篇文章(当然,有人想直接用我的文本只要注明一下就可以)
代沟,generation gap,原为“时代隔阂”,指两代人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对立和冲突(来自百度百科)。
gap 英[ɡæp] 美[ɡæp]
n. 开口; 豁口; 缺口; 裂口; 间断; 间隔; 间隙; 分歧; 隔阂; 差距;
vi. 造成缝隙; 使成缺口; 使豁裂豁开; 张开; 有缺口; 露出裂口;
事实上,如果单把“gap”一词拿出来,与其他词语进行组合,所得到的依然符合社会状况,例如“occupation gap”职业隔阂,就是所说的隔行隔春秋,如果不去了解养猪行业,你不会想到养猪的劳动价值如何与其他职业对等起来;“region gap”地区隔阂,拿这次新冠疫情来说,如果那个吃蝙蝠的罪魁祸首没找到,大家就会自然地对于湖北人好吃野味这个事情上大加批判,进而形成时代的烙印(当然,从各种报道来看,湖北人在这次抗击疫情方面还是很棒的)。
而本文中所说的时代隔阂,代沟,也就是家庭方面,就是属于隔阂中最特殊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它有着其独特的稳定性:一家人所处的文化环境是相同的,整体收入水平也在一个层级上,而且家庭中的政策也会在一个水平上,唯一的不同就是:时代,或者说时间。
单单时间这两个字并不能说明什么,这里请大家思考一下,桃花源一般的生活会不会像今天一样在代际间产生社会化如此严重的代沟。答案当然是不会。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词汇,信息。
21世纪被称作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由科技带来的便利:信息传输的进步。一方面是信息获取面被几何放大,从原来的十里八乡,到了现在的全球通讯;另一方面就是信息获取速度上面,由原来的八百里加急到现在的毫秒级延迟,速度方面已经是从前根本想不到的快了。
之后再将信息这一词汇带入到两代人的生活中,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朋友圈
老一辈获取知识是通过传统的口头交流以及一些传统媒体。所涉及到的交流圈也在一乡一镇内,即使有邮寄一类的手段可以与其他地市进行联系,但是这样的速度和信息量只能被当做交流的辅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于街坊邻居就会非常熟悉。
相反之下,这一辈人,在获取知识方面,已经完全不限于街坊邻居,而是放眼至全社会。在偌大的信息来源之下,他们就不会倾向于和每个街坊邻居都玩的好,相反,他们可能会在结交朋友方面更倾向于大撒网,满世界找人,即使我在美国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我认为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在老一辈看来,却不是这个样子。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会被误认为是“危险的交友方式。”(这里还是要提醒,交友需谨慎,无论是近亲还是远邻,都要把握基本的交友规则)
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的来源,一个是自然界、一个是人类社会,而现如今大家都生活在社会中,所以我就默认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从信息获取来看,价值观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交层面、一个是社会层面,最后是国家层面。
老一辈的社交限于小圈子,这样很容易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很难去改变;而新一辈的社交是在大圈子内进行的,这样会形成不稳定的价值观,同时也容易去改变。
这样的环境让青年在价值观形成阶段会产生很多困惑:以我为例子,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人和事物,在什么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我到底该相信谁。是相信一边对生活每天都充满信心的一群人,还是相信在每件事情上都持反对态度的一群人?久而久之,这种培养价值观的行为会慢慢失效,人们也疲于在互联网上选择对的一方,有的还转而投向了整体消极的一方,从此加入了抑郁症的大集体。截至201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2.64亿人口患有抑郁症。网站链接在这种情况下,老一辈即使要劝阻,因为获取的信息不同,所造成的每个年龄阶段的感受也不相同,如果这时尝试强制劝阻的话,就会将这个代沟进一步扩大。
在社会层面上,虽然经历的都是同一个社会,但是社会之中的矛盾性事件也会间接为家庭施加压力,从而扩大代沟延展的可能性。
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观在普通家庭面前多指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本质是积极向上的,并不会对代沟产生实质性影响,所以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信息的沟通
这应该是代沟这方面最显著的特点了,信息沟通的阻碍导致新老两辈的信息接收不全,从而导致行为上的错位。
之后说说解决方法吧,从最简单的开始,多跟父母沟通。如果发现沟通不了,就去试着融入他们的圈子,结交他们的朋友。老一辈的话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