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锐之师—陈关中:财务团队水平决定企业战略高度
财务工作必须把基础打牢,用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说话,引导价值的发现和增长。
非财务科班出身,却在国资委全球公开招聘考试中笔试成绩名列前茅。陈关中坚信实干出真知,而他CFO职业生涯,得益于大学毕业后,一步一个脚印,在11年间从出纳做到央企二级公司总会计师。
今天来看看陈关中在中电工程任职期间的财务建设之路。
夯实基础
2004年陈关中到任后,把财务集中管理确立为集团集中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了建设“统一管理、分级核算;适度集权、分层控制”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目标。
他上任后的前四年,集团生产任务相当繁忙,财务工作重心就是围绕生产经营,让每个财务人员都做好服务工作。
陈关中把最初四年的工作思路总结为“打基础,防风险,促集中”。
财务工作必须把基础打牢,用最真实准确的数据说话。会计核算不准,财务预算管理怎么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发展情况?发挥预控功能从何谈起?如果没有基础,怎么引导价值的发现和增长?
随后几年,中电工程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加快实施“建设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转型。
财务工作思路也随即调整为“夯基础,抓创新,促转型”。
在夯实各项基础的前提下,加强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逐步实现财务工作向价值管理型转型,并保障和促进企业战略转型。
稳健发展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评判标准在于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就是陈关中所说的稳健的财务发展战略。
如果说集团资金投向尚存有不清晰的地方,没有大张旗鼓地投资、举债是陈关中的“不为”,那么财务工作的“有为”则体现在从三个方面保障集团的转型。
1.对转型过程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分析。
从财务角度,适时评估转型对集团发展的利与弊。
转型中哪些做法能够提升财务指标,哪些可能会导致其下降,如何减少转型期财务状况的剧烈波动,通过持续的财务监测分析,提出有关工作建议,是财务工作的亮点。
2.集团面临业务转型,财务提出制度先行。
比如,开拓总工程承包业务,财务管理怎么做?企业之前并没有先例。
因此,在业务推广开始之前,陈关中组织财务人员到国内相关工程公司调研,借鉴一些比较好的办法,起草了总承包项目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促进各个设计院实行对工程项目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了新业务管理规范、起步良好。
3.为实现国际化工程公司转型目标,集团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国际性标志在于国际业务占企业一定的市场份额。
陈关中介绍说,财务围绕“转型”提出工作要有前瞻性,提前做好相应财务知识的前期储备,包括外汇管理手段、国际业务核算管理、国外涉税知识的学习等。
财务工作的前瞻性,也为集团整体转型提供了“预见风险,规避风险”的思路。
财务团队建设
与CFO俱乐部所主张的战略一致,陈关中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他认为财务团队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的根本。
陈关中为中电工程已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包括财务人员的岗位管理、培训管理、职称管理、考核管理等各方面。
每一名财务人员明确个人责任,懂得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就是一份责任。
既要有良好的补位意识,也要防止盲目的越位现象。
中电工程财务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财务队伍的结构也得到改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5人,占全部财务人员的26%,本科及研究生学历139人,占全部财务人员的67%,成为陈关中麾下阵容齐整、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