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恨!(奸臣说的竟是对的,崇祯没听导致王朝没了)
魏忠贤临终前留下遗言,满满的深情厚意,奈何崇祯皇帝好坏都不听,导致大明亡国。魏忠贤是明朝时期的大宦官,非常受明熹宗恩宠。他创造了宦官干政的历史巅峰,被称为9000岁。当时只知道忠贤,不知道有皇帝。
崇祯皇帝即位后,着力清除阉党之害,治魏忠贤十大罪,使其在发配途中上吊自尽。临终前,他留下了13字遗言,字字珠玑,崇祯皇帝不听,最终导致亡国。这是怎么回事?
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去世,信王朱由检即位,为崇祯皇帝。朱由检深知魏忠贤的罪恶,开始清除阉党。崇祯皇帝列出魏忠贤十大罪行,并将其分配给凤阳。途中,魏忠贤因畏罪上吊自杀。或许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临终时,魏忠贤给崇祯皇帝留下13字遗言,如果重用东林党人,大明亡国不远。当时崇祯皇帝很年轻,又有刚清除阉党的自信。正是他想做大事的时候,自然没有把魏忠贤的13字遗言放在心上。
魏忠贤死后,崇祯铲除宦官的同时,开始重用东林党人,导致东林党人迅速膨胀,难以制衡。不得不说,东林党人中有许多道德高远的仁人志士,但他们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他们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他们上台后比阉党更糟糕。他们一方面试图用制度章程约束皇权,为富商和巨贾争利。另一方面,他们专注于党争,只会耍嘴皮子,不在意做朝廷政务,对底层受害者的悲惨经历视而不见。
由于朝廷失去了商业税、矿业税等税收,使大明出现了财政危机。当崇祯帝为80万军饷急白了头的时候,晋商八大家地窖藏银上亿两!海匪郑芝龙养兵数十万,存银数千万两。这也导致明王朝的迅速衰落,国内农民军起义,关外金兵寇关,处处风烟,局势迅速恶化。
在魏忠贤被处决17年后,公元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此时崇祯皇帝非常后悔,没有听魏忠贤临终前的13字遗言。面对这种情况,崇祯皇帝深感无力回天,再次召集官员想办法。那些口若悬河、信誓旦旦的大臣们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卷着包袱跑路,以至于“大大小小的车辆络绎不绝阻塞北京城”。
崇祯皇帝发出了他最后的呐喊:诸臣误我啊。最后,崇祯皇帝杀妻灭子,自己吊死在煤山上。大明国祚276年,如果崇祯皇帝听了魏忠贤的临终遗言,不重用东林党人,大明可能还会发生天灾人祸、起义军造反、后金寇关,但绝不会闹到国家连商税、矿税不能征收,甚至连南迁都做不到的地步,最终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