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写剧本卡壳了怎么办?

2023-06-15 00:10 作者:飞行员舒克的编剧  | 我要投稿

纯新人的话,我的结论是直接开摆,听天由命吧! ……这跟我拍片子的创作规律也很像,前期策划与片场拍摄时,一般都捉得很紧,到了后期制作,自己的脚步就明显慢下来了。 ……甚至你可以当成是拍戏时……我总会上午赶着拍,一直抢时间……到下午了……要熬大夜了……就平缓多了。 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工作节奏。 写剧本也一样,还没有要真正动笔写时,只是做策划、设定,诸如《大纲》、《细纲》、《人物小传》与《分集剧情》时,我会非常的上心,很热情地投入创作工作…… 可是,等到开始认真写本子……要卡壳了……我就直接停工了,突然间罢工了,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开摆状态! 有时是几个小时的无所事事,各种不务正业,发呆,躺平了,乱七八糟的活动,等等。 有时是消失好几天,最夸张的是差不多三个月左右,几乎没几个人能联系上我,那是在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我一定会逃避某种现实,不敢迈出脚步,其实细想起来,很多时候不是不能写了,而是写累了,脑子不想认真地活动了,身体也扛不住了;再加上,自己不是很喜欢一直做着同一个事情,就很枯燥无味,又不是拍片子,责任感很重大,而在一个人的创作过程中,写剧本,最多就是拖稿的问题而已。 说到拖稿吧,刚入行就开始拖了,不是自己真的想一直拖,养成了某种坏毛病,有时是各种天灾人祸与突发意外吧! ……在数年以后,回想过往时,我也就释然,见怪不怪,拖就拖了。 但总归是要有一个职业化的合作态度,不可以出尔反尔,社会也会磨掉那些年轻人的棱角,所以,我才会更加的叛逆,更加的适得其反。 而在那一条离经叛道的创作路子上,我还找到了一些类似职业化的剧本套路,亦或是某种交代工作的产物儿。 它们有一点像是你终于开窍了,打通任督二脉,得以修炼成功,获得了某种类型片的总体上意识。 另外,早年间我的创作生涯中,的确是厌恶某些标准化的产物儿,一直想搞非标品,例如说,制片人苦口婆心跟我讲——喜剧片要这样写剧本——老娘就故意不听你们的,切!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认准了你给的叙事框架,但就是写一些自认为是原创的好活儿。 因此也亏过不少钱,错失了不少机会,更直接失去了几个好的大项目。 为此倒不用后悔吧! ……它的好处也来了,当你的创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时,以往的超前创作意识,那些曾经是非主流的审美品味,它们也进一步拉高了你的剧作水平,也就是说,按你们所说的市场标准,或是某种商业电影的套路、模式约束之下,我们可以写出来那种中规中矩的本子;同时间,当某些导演有着个人风格化的创作欲望时,以及投资人对其艺术品味提供了某种较抽象概念的标准……不是什么不懂装懂的瞎搞Pua时,你就极有可能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 这是那些青年编剧、导演以及曾经是年轻人的成熟创作者们的一大优势了。 就是一个人在自我积累的问题。 ……有的剧本卡壳了,是因为我累了,不想写,要休息,所以就摆烂了。 对于许多新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累了写不出来,而是脑子空空,肚子里没墨水,根本就无从下手,编都找不到一个好理由呀。 那就只能抄了,不是,致敬一下! 我在刚入行的几年间,总是对自己的创作风格不太感兴趣,每次都是致敬经典之作,好处是用别人的东西洗个稿子,再用自己或是学别人的语气讲话,就是在东施效颦了。 毕竟那几年也没什么案例作品产出,接的基本上都是小成本的片子,以至于九成九的大烂片项目,也就说明——刚刚好,好马配好鞍,你这种新人不拍烂片又要拍什么呢!? 当你再一次意识到那些烂片项目可能会影响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又在你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了,就必须做出来某种决定!那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内容分工意识,如果是再遇上这种没什么优势的项目,那就偏向于中庸的产物儿。 也就是说,要一分钱一分货了,给这个价,就写这个本,再深入就要砸自己的饭碗了。 很多时候里,并不是不能好好写,每个项目我们都会好好做,不过,要遇上那种大家都在朝着某种理想化的创作方向前进时的项目,无论成本多少,也不管稿费几两,都会卯足了劲干到底。 通常上,不是编剧不想写一个牛逼的好本子,而是与整个项目组乃至于剧组全员的创作氛围息息相关,一旦主创团队的风气变差了,也就近墨者黑了。 讲真的,我从业至今没有过一次“真正的开摆”项目经验,再恶劣的创作条件下,也是尽善尽美的工作状态。 这是一个编剧的基本职业道德了。 倒不是自我吹嘘。 不过,身为创作者,当你遇上了某种无法理解的难题时,不一定要撞得头破血流才回头;要有头破血流的个人经验,却不一定是某种头破血流的创作风格很合适于你们——所以,可以暂停工作! 慢下来。 別碰一切关于艺术的东西。 很多新人总是在绞尽脑汁以后,仍然一个屁都放不出来,因为他没经验之谈呀,连对前人作品的基本认知也泛泛而谈。 比如说,我也是一个学徒工,在私底下,自己也曾经是瞎琢磨过不少大师经典与流派风格——就算处于一个最愚蠢的情况下,那就当个缝合怪了,老娘将甲导演的作品抽出来几个经典片段,又拿出来某某派的东东,多者混合以后,原本是三组戏扩充成了七八组戏份,对的,老娘学艺不精,只好做一只注水猪。 上学的时候,有的笨同学就是这样子博得老师青睐有加——只研究于几个大导演,或两个叙事风格等——你说老娘像谁谁谁的风格无所谓了,就是有样学样,先专心当好一个走狗,一个门徒。 反而,太聪明的同学不好搞了,尤其是要拍处女作了,各种流派囫囵吞枣,搞出来一个四不像,自己想表达太多,却总抓不到一个中心点,事后谁也看不明白——你到底在干嘛了??? 而有的新人就在这边翻车了,马上醒悟,或是一段时间后才顿悟了——对对对,想太多了,要去繁化简才行,先做好几门功课,当个课代表也比排一个倒数强呀。 然后,他们就专心致志搞创作去了,也就发现有的东西慢慢地做出来,也有几个代表作了。 从一个商业电影的角度出发,根本就不急缺什么全能型的编剧与导演,也不用刻意追求于那一个天才们的诞生,而是大批量的分工合作之创作模式下,每个类型片、题材风格中的独树一帜的佼佼者。 也就是说,你擅长写喜剧片的本子,也有过一个成功案例作品,那么,我们拍喜剧片时,就一定不会忽略你的存在,也会第一时间考虑你的创作是否符合咱们公司的剧作需求等。 当我们从一个编剧的职业发展中,往回推论……你就会发现——其实我讲的东西就是一派胡言罢了。 我不是你,不可能告诉你,应该如何创作,如何拍片子,如何写剧本,那不是你自己的生活。 我不是你,不可能一模一样,听了我的话以后,就不走歪路,反而有时误人子弟,容易引上歪路。 我不是你,你不会连续写这三遍重复的话语,一直反复强调于“我不是你”的抽象概念,谈什么形而上的哲学,好好吃饱喝足吧! 我不是你,最后一遍了,如果我曾经是你,也会是他,日后一定就是她,所以,我来自于千百万个群众面貌之中……在世间所有的事物里头……我在某些时刻里做了许多事情……又在另一个特定时候里,一事无成;而最终的我们都会死在千百万条前人走过的道路上,因为我也曾经想过成为一朵花……在山野间……直接进入到一朵花的世界之中……在大自然的面前,拥有着一种朴实而纯粹的思想……我即花,又不似花,似草,似树,也是一片森林。 当你工作已久后,才发现,你的死亡是为了另一种剧作的诞生,而你已经在自己还未出生之时,死过了千百回……有的是夭折了……是英年早逝……是午门问斩……也是孤独终老和儿孙满堂……所以,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了……你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却不只是一个职业编剧或导演……而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一个仍然被剥削着的工人……一个挥霍无度的商人……一个无法形容的主宰者……这才是你……才是你的本子所应该有的最初模样儿。 无关商业,无关梦想,只是种种现实催促着一个人的茁壮成长。 你要够大,可以开花结果,度过一个春夏秋冬,才能真正理解了花言草语,也就重新认识于千百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才能够写下关于他们的故事,记录于每个人的生活。 作者:丁老师

写剧本卡壳了怎么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