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北京交通——漫漫古道·冬日朝阳 2018.12 第三期


序
供稿:四绘;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图片
它,是北京通往通州的40里京通大道,诞生于蒙元,取名自于大明,繁盛于满清,堕落于民国,复兴于新中国。700多年的历史,随波逐流,沉浮沧桑。漫漫历史长河,无疑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它与同处北京东部的通惠河都于元代所建,为历史上京城两大水陆交通和经济命脉。这,就是朝阳路。

自古以来,朝阳路在京城交通运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大都供政府传递文书的驿路,到京通漕运的"粮道"……到如今,它已成为集商业、办公、新闻、教育、居住、休闲、医疗等于一体的东西城市通勤主干道。2008年7月31日,为了迎接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北京第二条快速公交线路——BRT2线在此建成,如今它成为朝阳路交通的中坚力量;2013年9月12日下午,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在朝阳路正式开通,为应对晚高峰的出行,科学引导与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条拥有七百余年历史的漫漫古道的交通,正随着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昨日京东棉纺织厂孕育出的无轨电车,今日CBD高楼林立下的快速公交,明日该何去何从我们尚不明确。但作为一区之主干,可以相信的是,朝阳路的今后,必将向更加便利化、现代化而蓬勃发展。


01 沧桑的文物,伤感的情
供稿:四绘;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北京公交集团、百度图片
老一辈朝阳人都知道,朝阳路曾经有一批“如兄弟般”的文物级的公交线路。它们几个“兄弟”经历岁月的沧桑,而如今却被遗忘、被遗弃,甚至被迫害。很多朝阳人大概已经忘记了它曾经的光辉岁月。但有一种感情,却是时间是消磨不去的。
首先,就从它们的大哥——通州元老342路说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时的通县仍隶属河北,很多村落聚集于此。1950年,“京通路”诞生,它是解放后的第一批元老级跨省线。它由东华门经朝阳门至通县,线路长约24公里。而后,它被赋予了“42”路的路号。在线路供不应求的时代,这条线路逐渐成为住在京郊河北的老一辈朝通居民天天见面、日盼月盼的线路,沿线居民对它的感情,就由此开始。

因为342路同306、364、382、388路都以小庄为总站,所以这五条线路被亲切地称为“小庄五兄弟”。

一位前辈公交迷回忆说:
342路、382路、388路、364路、306路,早先都在朝阳路上,388路稍晚些,但是后来居上,与342路、382路成为朝阳路上的火爆三兄弟。364路和306路资历较老,342路306路364路是这五兄弟里资格最老的,后来382路火线加盟,与342路稳住小庄停车场,306路与364路稳住高峰时间段,后来388路一路追赶,从疃里到杨闸的大间隔,到疃里三区到小庄的大间隔,再到疃里三区到小庄全天候,这五位兄弟携手一路风雨二十余载……
关于342路的回忆,曾经路号为42路,1976年升位为三位数342路,属于郊区线路。途径著名的北京广播学院北门,如今我们去广院都选择搭乘城铁八通线,而父亲那一代去广院都要挤342路或312路……
进入20世纪,随着朝阳路沿线地快速发展、申奥成功带来的动力,作为朝阳路地主力线路,无疑也进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在没有BRT的年代,“五兄弟”拥有相当优势的客流。而走向独特、途径大型住宅区尤其是朝阳路沿线老一辈人们极为依赖、喜爱的线路。

然而,一切一切的美梦,在零八年八月开始,支离破碎……
早在2007年左右,朝阳路开始了它的大修工程。其中主路的“快速公交”道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2008年7月31日,北京朝阳路快速公交2号线正式开通。快速公交道畅通、18米大容量豪华空调车等众多优势,一开通便极大冲击了“小庄五兄弟”的客流。在当时,“五兄弟”的硬件设施和路况远不及主路的快速公交。久而久之,开始没落……

终于,“五兄弟”的时代使命被无情地结束了。这次首当其冲的依旧是342路。2009年朝阳路优化调整方案中,342路被改为武夷花园-双桥农场,线长仅剩15公里,走向尴尬,客流锐减;382、388路被撤销。2013年5月,342路又被转移到常营一带成为接驳地铁的线路。朝阳路仅剩的364路也被改到双桥农场,撤出朝阳路。当年“五兄弟”地位处尊居显、无以撼动、无可代替的局面,彻底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转眼间奥运也过去了10年。副中心的发展或许再次给予了这五兄弟难得“机会”。2017年,伴随通州北关地区的逐步建设,342路再次改线,但却彻彻底底成为了通州区内的一条默默无闻的线路。

而后,在2018年4月1日,出乎意料地,荣幸成为通州区首条双层线路。沿途经过风景怡人的潞城、运河公园,文化底蕴浓厚的新华大街老城区,已然是一条观光线路。

388路则在2018年7月26日得以重生。凭借杨闸直达CBD的独特优势,成为通州、杨闸居民日益重视的通勤线路。只是306路,在这个夏天却未能躲避时代的裁决,事出突然,令人惋惜而又不舍地离开了服务数十年的朝阳北路……

这五兄弟也许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相遇即是力量,离别即是涣散。应运而生,应时没落。但事实上,开设再多类似它们的线路也无法真正完美的可将至取代。这五兄弟荣辱与共,它们为这个时代所付出的,一直,永远不会被曾经属于它们的乘客们忘记!


02 纺织人,电车情
供稿:金坷垃不是我的;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图片
说起朝阳路的交通,无轨电车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北京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就诞生于此。作为朝阳路上最早的一批公交线路,历经六十余载,仍然以各自的姿态活跃在这条车水马龙的街上。

101路是北京无轨电车的元老,同时也承载了首款国产无轨电车京一型的试验任务。1956年8月,京一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试车工作在阜成门到西四这段电车线网进行。1957年2月26日,阜成门到北池子北口的无轨电车线路开始了试运行。不久后正式开通1路无轨电车,由动物园到朝阳门。在经历了多次调整后,最终在1974年8月5日延长至东大桥。这便是101路无轨电车的前身。

由于种种原因,1975年12月30日,无轨电车停驶,这条线路被改为101路汽车,是从红庙到动物园的高峰线路。后来,在1991年1月1日它被拆分。东段为101路,并光荣恢复无轨电车,西段为现在的121路。2000年101路西端终点站调整至百万庄西口,这便是如今101路的走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101路仍然发挥着连接北京东西部的重要作用,途径美术馆、故宫、北海等重要景点。101路于2017年5月更换BJD-WG120FL型电车,进一步提升了脱线续航能力,成为该车型的第一条运营线路。

而对朝阳路和它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北京纺织工业区的建设。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北京城东部的八里庄地区,兴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纺织区。北京印染厂总厂,京棉一、二、三厂都坐落于此。为了满足十万棉纺工人三班倒的通勤需求,由沙滩到十里堡的12路无轨电车于1960年11月25日诞生。1976年5月1日,改号为112路。曾经东延至康家沟,又缩短回十里堡。

在2008年前后,随着十里堡场站的腾退,112路又回到了康家沟,并且延续至今。2017年8月21日,112路在所谓“北京公交线网重塑”中,不幸调整为高峰车。

老纺织区中,还有一条重要的无轨电车线路——115路。115路开通于1978年11月20日,从十里堡到平安里。1985年12月28日由于118路的开通,西段缩短至霞光街,1989年3月27日东段延长至康家沟,走向延续至今。后来,霞光街站更名为东黄城根北口。

115路因其独特的走向深受沿线居民的青睐。顺便一提,115路是众多老车型最后的归宿,BJD-WG120A、120C样车、120DK、120N及其样车、120EK这些车型的暮年,都是在115路度过的。如今,115路更换了北京公交最新的无轨电车车型:BJD-WG120FN,是第一条使用该车型的线路。

如今,随着纺织区的迁出,112、115路曾经的巨大客流不复存在。但它们依旧默默地陪伴着那些老去的纺织人,陪伴着他们从青春走向年迈,陪伴着他们的后代上班上学。由于末班车时间很晚,间隔可靠,成为了周边居民信赖的重要线路。但是,它们的走向和站位有大量的重复,且朝阳路上如今交通选择更加多样化,像112路终难逃改为高峰车的命运。即使如此,在它活跃的早晚高峰,仍然承载着可观的客流,继续默默地发光发热……


03 朝阳青年,蓬勃发展
供稿:四绘;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图片

朝阳区是相当大。“大区”当然有名的地方也多。像什么奥体、望京、朝外SOHO、国贸大北窑光华路什么的,早已耳熟能详。不过,先不谈论这些高大上的地方,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个年轻的地方——在京城地图上,我们看到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出现一片巨大的水系,水系周围是同样巨大的一片绿色,地图上的这片绿肺是朝阳公园,绿肺周围的动脉是通往各地的交通干线。由朝阳公园-青年路构成的区域逐渐成为距离CBD最近的中心居住区。这里,就是被称作“CBD后花园”的朝青板块。
朝青最大的价值来源于CBD的辐射,作为朝阳区最核心的商务中心区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CBD的价值和发展的动力始终存在。另一方面,朝青板块作为北京副中心通州东移的过渡区域,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堪称是国贸CBD的后花园。

说到朝青板块,就不得不提朝阳大悦城。这个位于朝青板块核心地段,朝阳北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的东北角,与姚家园路、朝阳路共同构成三横三纵路网体系,集中了地铁、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交通极为便利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定语是不是太长了2333),得益于城市发展的重心东移,逐渐成为了“中央生活区”。

这里是朝青商圈以及京东最大的购物中心,整个商城总面积23万平米,12个经营楼层拥有AENO百货及超市、金逸国际影城以及70多家餐饮店铺,170多家服饰、鞋帽、美容等品牌店。这里已经成为了朝阳区青年人最喜爱的购物天堂(做个介绍,这可不是打广告啊qwq)。大概可以说,年轻的朝阳人在青年路的朝青板块朝向青年的生活方式前进??这也是为何不论是否为高峰期,不管是否于周末,青年路一带从未显示过绿色的原因吧……


04 童年已成往事,爱情早已成熟,而你却在何方?
供稿:四绘;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图片、百度百科,北晚新视觉
不仅仅是很多公交迷,北京很多市民都对曾经7、8字头的大长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于这些曾经给自己带来无数方便、一线直达的线路,他们见证了这些能载着自己所向往的远方的线路的繁荣,也痛惜着它们被截线、被撤销,一点一点的没落。繁琐换乘、烦闷等车,似乎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公共交通的标志。
康城南站,现在690路的始发站。一个不大的场站,大约二十几辆公交车并无规则地停放其中。

签到、抬杆子。“路上慢点儿啊!”保安对司机说。“好嘞。”司机说着,一脚油门踩了出去,操纵着18米的大车,在乡村破旧不堪的道路上,左转,稳稳地在它的第一站——康城南站停靠。
发车大概在三点半。售票员看看了手表,她知道很有可能要面临的将是一次拥堵不堪的旅程。而在4年前,这种郁闷、烦躁的心理更加明显。
当初啊,老731的时候,高峰期下午3点从康城南站出来,晚上9点半才回来,这一来一回就跑了6个半小时,有的时候单片就得4个多小时。——690路某售票员

时间回到四年前。车门上,贴着731路公交车路线调整的通知:
10月26日起,731路公交车分段调整为从康城南站至农业展览馆的690路和从厢白旗桥站至四通桥东站的549路。三环路段由300路代替。

●脸贴脸,恨不得趴司机身上。
五道口,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堵车早已是这里的家常便饭。傍晚,一辆公交车渐渐从路口探出头,车上红色的显示屏上“731”的字样越来越清晰。候车的乘客也收起手机,立马就站到了路上去迎接731路公交车的到来。公交车还没有进站,很多人已经被裹挟着上了车,胳膊都被挤得生疼。他们在上车之后只祈求能有一个立足之地。当731路公交车驶出车站,站台上一下子变得宽松许多,站台上一半左右的乘客已经挤上这辆公交车。

由于老731路的线路很长,十分长,特别长。它所承载的远不仅仅是通勤的意义。从康城南站到杨闸路口,大批定辛庄、东旭、农场的居民有迫切换乘地铁的需求;作为主要行驶路段——朝阳路,东边儿去大黄庄市场、易初莲花买菜的老人们数不胜数;它又经过红领巾公园、朝阳公园,游客的力量谁没见过;紧接着,三环,亮马、三元桥、中关村、五道口,大批年轻人在这些第三产业及其繁荣的地方工作。加上途径各大高校,这条线路更为来来往往的高校生们提供了不二的通勤选择。

一而贯之的路线与不高的票价,成为许多乘客选择731路的理由。但是与地铁相比,不用被限流堵在站外,如果运气好还能有个座位,可以不用换乘直接到单位,线长而走向独特的后果就是这样,对口需求,谁能不喜欢这条线路呢?
●见证着爱情的联络线没了。
731取消的真是时候,分手一个月。我们的东门到他们的东北门,真是……——当时一网友如是说道。

731路到底经历多少高校就不在此枚举了。大学嘛,有个同性或者异性的朋♂友没什么不正常的。可你怎么偏偏过那么多高校……大学前混乱交织的时光,让无数互相爱慕的人们散落在京城不同的高校。一个在城东朝阳,一个在城北海淀——30多公里的距离,甚至让他们觉得是在“异地恋”。据两位731的老常客情侣回忆道:
大学四年中,他与女朋友之间的联络几乎依靠着731路公交车。他的学校在北三环的四通桥东站,女朋友的学校在东五环外的定福庄。每到周末坐的都是731这趟车。当一辆731路公交车进站后,车内的白色灯光照亮站台,时常会有空座。女朋友则会坐在靠近站台的座位上,轻轻地摆摆手,小罗都要等车开走,直到看不见才会离开。像去中关村攒电脑,去国展参加招聘会,带着来北京的弟弟去清华参观,太多的回忆都跟这趟车有关了。

如今,时光荏苒。不论曾经的感情是否还尚存于心中,但这条承载了无数回忆、欢笑、泪水的“爱情联络线”,是再也不会回来了……是的,时光可以消磨痛苦,但也能将美好的事物碾压粉碎,倒入“时代”的垃圾桶。
●690?康城南站?731去哪里了?
说了这么多其他人的想法,也来聊聊自己的内心吧。作为00后,对于家门口的这条超长线路,自然有着更深的感情。就是因为它的“长”,总能让我对远方的道路产生无限幻想。
毫不夸张的说,自打出生我就对满大街跑的大型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坐车玩儿。从两三岁开始,每年大概都有七八次的机会,爷爷或者父母都会牵着我的手,拽着我或者抱着我登上731的BK6100C型车,当时我戏称它为“小蓝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在成长,731也在成长(cháng)。由最初的10米百C,到12米自空金,再到15米小京后甚至18米大黄后;从五道口城铁,到厢白旗桥……当时不论是去公园或者去亲戚家,坐在车上最大的乐趣就是读LED上的字。怎么说呢,我甚至有一种看到731就如同抓住了童年最后一束光的感觉。

记得第一次独自一人出远门还是在8岁,任务是去远在静安庄的亲戚家送点东西。由于自己家亲戚大多住在三环沿线。早些时候无数次的乘车经历早已让我对如何规划出行了然于心,尽管当时才8岁。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自己,抱着随身携带的东西,耳畔通能回想起父母“注意安全,别被坏人拐跑了”的言语。说真的我当时也紧张啊!当然,负责的售票先是给我找了个位子,又一直在照顾着我。自然,任务圆满完成。那种又忐忑由兴奋的心情至今我不难我给忘却。

初中时,由于学校就在自家楼下,加上那时也没有入公交这个圈子,平常很少出门。可我却浑然不知,北京公交线网正发生着有史以来最恶心、最令人痛心、最无情地退化。京城最牛公交728、爱情联络线731路、对于朝通居民通勤功不可没的的快2支,短短一年间,灰飞烟灭。而我却浑然不知。直到2015年1月。偶然一次出小区压马路,瞥见了一辆和731车型完全一致的690路。看着路牌【康城南站690农业展览馆】我琢磨着:“康城南站?康城南站为什么又开了一条新线?没有这种必要吧。而且农展不是731区间的终点吗?怎么会……”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劲,直到走近站牌,上找下翻,也未发现731这三个数字。心,如同那寒冬,完完全全亮了。刺骨的寒风,伫立着,努力地回忆童年和731路再也找不回的兴奋的时光……

朝阳路的住宅区多,人口密集,这里也是老专线运营的重要路段。像老846、855兄弟,开往建材市场的758路,直达前门的老859,一直能到很远的南城的742……这些线路虽然并没能与我陪伴太长的时间,但却在我人生最初的几年中烙下了深深的的印记。虽然对于当时没能多去坐坐它们,拍下它们的影像而感到惋惜,不过现在只能够珍惜当下,珍惜这些为数不多的“童年大长线”了(比如说639路)。时间会消磨事物,但真正属于内心、为止所热爱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05 大新闻s
I 票改?众说纷纭。
2014年12月28日,北京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此次票价调整,将注意地上、地下票价联动,发挥不同公交载体的特点和功能,地下高于地上,吸引短途乘客选择地上公交。而考虑儿童身高普遍提高的实际状况,本次将儿童乘车免票身高由1.2米提高至1.3米。票改最初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起步5公里内每人次1元,以后每增加10公里加价1元;取消一卡通普通卡刷卡优惠,学生卡刷卡5折优惠。方案二:起步10公里内每人次2元,以后每增加5公里加价1元;一卡通普通卡刷卡实行5折优惠,学生卡刷卡实行2.5折优惠。
相比下,方案一主要是取消折扣优惠,对于使用现金购票的人群总体影响较小。方案二适当提高票价,继续给予刷卡优惠,有利于鼓励刷卡乘车,方便乘客快速上下车,也便于企业掌握客流情况,合理安排运力,提高精细化水平。
此次票价调整,为理顺地面公交票价机制打下了基础,长远上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统一城乡票制票价,也有利于推进线网优化调整和城乡地面公交一体化,引导绿色出行。对企业而言,票价调整后,企业年税后票款收入比现行票款收入分别增加36亿元和26.4亿元。人次票款收入占人次总成本的比重将由现行的16%分别提高至45%和38%左右,其余部分继续由政府按照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机制解决。——新浪网
调价后可以看出,地面公交的起步里程略高于轨道交通,相应加大至5或10公里,票价1元。地面公交起步里程长于轨道交通,起步价格也显著低于轨道交通,以从而导短途出行更多地选择地面公交。
如今,票改已经过去了四年。曾经两元坐遍北京地铁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也许公共交通在财政上真的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即便如此,也无法扭转它亏损的局面。但是收入增加了,也许我们应该仔细想想,老百姓的出行真的更加方便了吗?北京公交真的把钱用在刀刃上了吗?


II 风雨同行三十载 线路演变情不变
57路,开线于1986年12月10日。可以说是北京公交地位仅次于大一路的线路。开线时作为1路的支线,从最初的公主坟到八王坟,行驶在长安街上。经历了三十年的演变。它最早使用BK6111CNG绿车,后使用大巡、8D、大财神等车型。2012年10月,57路成为了第一批非BRT空调铰接车线路。

如今的它已经成为了两广路上的骨干线路,每天都要驶过北京西站、牛街、虎坊桥、磁器口、广渠门、双井、大北窑等重点客流聚集区域,运送着一批又一批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乘客。如今凭借着舒适的乘车环境、平稳的发车间隔及高效的运营效率、速度、令人为之疯狂的配车及可依靠的线路走向而让广大市民倍感喜爱,受到了市民们的广泛好评。

由于57路作为市区重点骨干线路,设站较多、站距较小。且经过数个路口、磕坎和堵点,车辆需要频繁走走停停,因此比较符合试验条件。在2015年和2017年,5台18米福田纯电铰接车先后投入57路载客运营,甚至一台广通大红鱼曾在57路线路上不载客试运营,一度吸引了诸多公交爱好者前来慕名体验。可以说,其预见意义远远大于其运营意义,同时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客车界的发展方向。
1986.12.10-2018.12.10——祝福57路三十周岁生日快乐!愿你能够以更加卓越的姿态,不负广大市民的厚望,继续高效地运营下去,造福沿线乘客!


06 月度POV推荐
有木有发现近期新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关键是他们的质量和进步的速度令我们感到惊叹。话不多说,这里就向观众老爷们推荐一波这些值得鼓励的敬业POVer!

狸猫,一位全才的POVer。一开始或许它的质量并不出色。再和他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他最值得敬佩的是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如今,他似乎已经打开了通州恒基的“新世界”,贡献了一大批通冀交接的神秘线路。通州的神秘面纱,正在被他一点一点揭开~

羽辰,相当努力的一名UP主。一直以来以很高的拍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最初模板并不是很成熟,但通过自己的发掘,已经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和模板。如今,他的质量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精品”。相信他的努力一定会换来更高质量的作品!

康城,一位着很深的“杨闸”情的UP主。看起来是一位对自己所喜爱的线路十分“负责”的POVer!他的第一作690路就已经相当惊艳了,质量极佳。值得一提的是,在811路截线前的几个小时,他临危受命,圆满完成了811路八王坟时代的POV,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实在值得为他点赞!

THE END 感谢欣赏!
图文编辑:四绘枢纽站
执行编辑:HEHE赫赫贺
封面设计:四绘枢纽站
校对:封自扬 等
出版:POV北京公交 宣传部
特别鸣谢:四惠车迷联盟、SDSZ老Si机社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