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治通鉴:当事情已经发生无法避免时,真正的高手会这样做

2022-07-02 10:25 作者:鉴史悟道  | 我要投稿

《资治通鉴》第十卷 汉纪二

汉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

  【原文】

  韩信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请为假王以镇之。”

  汉王发书,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译文】

  韩信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且它的南边又临近楚国。请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齐国。”

  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即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协助我,你却想要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连忙暗踩汉王的脚,接着就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汉军目前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中,哪能禁止韩信擅自称王啊!倒不如就趁势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自行镇守齐国。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发生兵变。”

  汉王这时也醒悟过来,乘机又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当个代理国王呢!”春季,二月,汉王即派张良带着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楚军。

  【解析】

  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在对峙,战局很不利于刘邦,这时,刚平定齐地的韩信突然发来电报说想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此时的刘邦正处于内外交困状态,急需等待外援帮助,结果等来的却是自己的属下趁机跟他要官职。刘邦看完信后,非常不淡定了,于是破口大骂。因为作为韩信的顶头上司,荥阳之败韩信的坐视就已经让刘邦很不爽。这次又趁机给自己要东西,明明就是一种威胁或要挟。

  面对韩信提出的要求,刘邦怎么办?我们先看张良从哪些方面考虑。

  1、这种事情想管是管不了的,与其这样还不如顺水推舟。

  韩信此时在齐地,刘邦和项羽打得火热朝天。刘邦正全力对方项羽,哪有精力去管韩信。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想管,能管得了吗?自己都自身难保了,如何派兵去治他?打得过吗?

  所以说,这个时候,韩信在齐地已经是名义上的齐王了,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刘邦压根是没有条件去约束他。韩信能给他写信讲出自己的想法,已经是很 给面子了。所以做顺水人情是最佳的方法。

  2、当前有求于人,就算是领导也得先低头。

  虽然此时的局势逐渐向刘邦好转,但是刘邦想要彻底打垮项羽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需要一个能力超群的人协助作战,其中在齐地的韩信就是刘邦急需争取的对象,

  既然刘邦对韩信有需求,那么韩信无论提什么样的要求,他刘邦能拒绝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有求于人更如此,显然在这个时候还牛逼哄哄是很不现实的。别人不落井下石,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这个时候韩信被项羽争取去了,那就完犊子了。

  3、关键时刻,若对着干只会适得其反

  刘邦作为韩信的上司,下属跟自己提要求,他是完全可以拒绝对方的要求的。但是这个时候刘邦有条件拒绝吗?以前刘邦无缘无故夺了韩信的兵权,现在又要拒绝对方合情合理的要求,韩信很可能会一气之下投靠项羽,或者自立为王,所以刘邦不敢再赌。

  拒绝韩信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这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损失的利益更大,这不符合刘邦的个性。

  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理的?这是刘邦听张良的意见后,作出的第一个反应,他这样说又有什么样的算计呢?

  其一因为如果直接同意韩信的要求,对方说这个,就同意这个,这样很可能会被韩信认为是无奈的缓兵之计。

  其二韩信自己提的要求,刘邦作为老板,没有主动嘉奖就同意了,这对韩信而言,是自己靠实力争取过来的,并不会感激刘邦。

其三若直接在原基础上给得更多,把局面从韩信提要求,转为刘邦册封施恩韩信,性质变了。

  最后,如果给了韩信代理齐王,上面还有一层空间,难免会被项羽利用。比如项羽直接承认韩信是正式齐王。所以,刘邦直接封到顶,项羽就算想再开出筹码拉拢,也给了不更多。

  【启发】

  1、有时候我们总认为只有向上有所求,向下只有别人求自己,自己不会向下求。事实上人不是万能的,也许你在你熟悉的领域非常牛,但是在其他领域你就是菜鸟,可就在陌生的领域犯难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比你职位低的人能帮助你,你也得放低姿态寻求对方帮助,不要牛逼哄哄的。

  2、生活中、职场中很多事情未必会如你的意,你想阻止,阻止不了,你强行阻止还落的自己里外不是人、满身伤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宽心,顺其自然。

  3、一些我们没有能力阻止的东西,与其消极应对,还不如顺势而为。刘邦的做法就是最好的参考。如果要给东西,那就多给一点,被迫交出变为施恩。如果要帮对方,那就帮到底,让成事的功劳有自己一份让对方记一个人情。如果要让,就让得彻底,干脆成全对方,好留下日后相处的空间。

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


资治通鉴:当事情已经发生无法避免时,真正的高手会这样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