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证,有急慢之分。急者多见皮损基底呈红赤,外罩白色鳞屑多
银屑病证,有急慢之分。急者多见皮损基底呈红赤,外罩白色鳞屑多呈点状;慢性,其皮损面积扩大,皮肤增厚呈片状,基底虽亦为红色,其色较黯,鳞屑亦缺乏光泽。 从其发病及脉、皮损形态颜色来看,根据白为寒、赤为热的基本辨证方法,应是外寒闭郁,内有实热。由于表寒、实热的比例不同,加之医者多不注意分辨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常取效较慢,甚或缠绵岁月而致不治之证。 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其分析之法一般有三。一脉象:脉浮紧多寒,弦滑而数多热;二舌象:舌苔白者多寒,苔黄者多热,苔黄燥多实热,黄腻多湿热;三痒:风寒多发于白天,遇冷反甚;风热多发于白天,遇热而剧;血燥多发于前半夜,甚则非至抓破出血而不减,即某些医家所谓泄风而后稍爽。 所用方剂,若脉紧而数,冬季甚者,可用葛根汤加减:葛根30~60g,麻黄15~3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7枚,生石膏15~30g。 舌苔黄厚燥或黄腻,便秘尿黄,脉浮紧稍滑者,可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10g,大黄3~6g,荆芥10g,麻黄10g,赤芍10g,连翘10g,甘草10g,桔梗10g,川芎10g,当归10g,石膏15g,滑石10g,薄荷10g,黄芩10g,苍术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