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部分乳腺癌确诊已是中晚期,如何才能早期发现?

2023-08-17 13:29 作者:上海肋医  | 我要投稿

据统计,仅2020年,我国就有11.7万人死于乳腺癌,平均每4-5分钟就有1个鲜活的生命因乳腺癌而永远消逝。

事实上乳腺癌并不可怕,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9%中期也有约86%,但晚期由于易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约30%

所以,要想最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提高保乳率生活质量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并积极治疗


01 乳腺癌早期自己难以发现!


乳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很多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发展到了中晚期才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因此要想自己察觉早期乳腺癌的蛛丝马迹实属不易。

虽然一些科普文章中也提到通过“乳房自查”来尽早发现乳腺癌,但遗憾的是,目前发布的所有指南都认为,“乳房自查”并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也不能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乳腺癌,将乳腺癌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呢最为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便是对无症状的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


02 如何进行乳腺癌筛查?



1. 不同人群筛查方式不同

乳腺癌筛查具体如何进行呢?目前根据是否具有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可以将女性分为乳腺癌高危人群一般风险人群,这两类人群的筛查方法也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哪些人更容易患上乳腺癌。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只要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就可以被认为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1)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 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

  • 有2位及以上的二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

  • 有2位及以上的二级亲属在50岁前患卵巢癌;

  • 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3)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4) 根据评估对象的年龄、种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个人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活检次数等多个风险因子,利用Gail模型进行罹患乳腺癌风险评估,若5年内发病风险≥1.67%,则被认为是高风险个体。

其中,一级亲属是指母亲、女儿及姐妹;二级亲属则是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2.  乳腺癌高危人群如何进行筛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推荐,乳腺癌高危人群应

更早(<40岁)开始乳腺筛查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MRI

3. 一般风险人群如何进行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的一般风险人群是除了乳腺癌高危人群以外的所有女性,这类女性该如何筛查呢?

由于我国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5-54岁,因此大多数指南都推荐一般风险的女性从40岁开始筛查,也就是说,对于20-39岁一般风险的女性是不推荐筛查乳腺癌的

1)40~70岁的女性:

  1. 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筛查

  2. 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2)70岁以上的女性:

  1. 适合机会性筛查

  2. 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机会性筛查是指个体主动到能够开展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则是指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乳腺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增加治愈机会改善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关键作用,一般风险人群从40岁就要开始定期筛查乳腺癌,高风险的女性更要提早开始筛查!

参考文献:

[1]刘宗超,李哲轩,张阳,周彤,张婧莹,游伟程,潘凯枫,李文庆.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1,7(02):1-14.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1,31(10):954-1040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大部分乳腺癌确诊已是中晚期,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