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达尔文主义,简称社达。
被很多人信奉,也被很多人抨击。
抨击社达的非蠢即坏,但社达也并非值得提倡。
要了解为什么是这样,先来说说什么是社达。
在大家看来,社达的公理就是,社会层面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也就是说,反对者要么不认可社会的概念,要么不认可选择观。
但我必须要说的是,社会这个概念并不是人类独有的。
从社会学上来讲,只要是需要通过组建群体的行为都是社会。
更严格一点,我认为是除了非交配时间段外组建群体。
因为大家知道,比如昆虫和各种海产交配时间都会聚在一起,比如臭虫,鲑鱼之类。
而社会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是通过集结社群的力量,保证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换句话说,如果集体不能保障个体的利益,那么个体更优选择是不依附于集体而存在。
所以,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是有分层的:一是筛选社会中的群体,而是在群体中筛选个体。
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体,都有被筛选的风险。
个体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寻找更好的群体,而群体也要为了自身的生存去让利个体。
但达尔文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是自然选择。
社达的核心观念是社会进步,并不是群体与个体的进步。
社会是建立在群体与个体之上的,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尖锐的矛盾,就是社会进步并非完全等同于个体与群体的利益。
因为个体与群体的最大诉求是生存和延续。
并且,由于技术爆炸的缘故,社会进步会越来越快,淘汰个体和群体的速度也不断加速。
在此,我引入一个概念,阈值。
人的成长能力是有限的,而社会发展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的。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必将不断淘汰低端劳动力。
这个低端是相对上个周期的低端,并非绝对低端。
也就是说,将来的个体要做出超越AI的产品与服务,可能时间会从十年到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一个人一生。
这还是建立在这个人有天赋且有足够的成本让他去学习的基础上。
直到一生这个门槛,技术就很难依靠单个个体进步了。
因为群体的智慧是有严重损耗,不仅仅是三观不可能完全契合的问题,也有因为大家的知识面不够广阔(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仅仅够一小块知识达到ai水准)。
这个时候,人类这个物种,就会被淘汰。
那时的人类,不得不接入外置大脑与互联网,延长寿命,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将意识与电子世界接轨。
不管怎么样,最终AI会完全取代人类。
区别就在于,是AI直接取代人类,还是人类逐渐演化为AI。
所以大家发现一点,筛选和社会进步并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
即使人类意志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也会逐步发展到完全取代人类。
无非是简单粗暴的取代还是温和的演化。
也就是说,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就是未来虚无主义。
对于自身消亡后的一切完全不进行思考,只立足于纯粹的物质上。
未来虚无主义在个人层面上分为两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你认为你应当以你的一生作为基点而奋斗。
第二层境界更加悲观,你只为当下的这一刻而奋斗。
因为你看古往今来怎么说,穷人并不是代代相传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富人的一部分子代跌落的。
当然,越富的家族,跌落时也会更有保障。
这个具体参考分封制,大家把分封制里面的庶民改为贫民,就是最好的写照。
而我认为,社达给哲学终极问题的答案是:
我是物质和意识的集合体,我从熵增中来,我到熵增中去。
我一向持一种观点:熵增不完全是坏事。
社会的进步,完全取决于熵增。
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无序而混乱的浪费,【定数】就会压过一切,那就不会有任何新生事物。
那么万物会被时间完全奴役,形成一个闭环,无休止无声息地转动下去。
宇宙其实是孤独的,冷淡的。
总会有人说熵增导致的热寂会让一切无生机。
难道陷入死循环的世界才是生机吗?
不过就是慢性死亡和急性死亡的区别。
这么想不是把个体的存在否定了吗?
所以,我认为,个体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就是体验。
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一切都是为了【体验】而存在。
无来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