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哲学 #213|我不是凶手!如何破解涉嫌者悖论?

2020-01-23 23:21 作者:Arinor  | 我要投稿

这篇专栏是视频 AV84300340 的文字版。

一起凶案过后,警方对两名嫌疑人进行了审讯。

嫌疑人A说:「我没有杀人。」

嫌疑人B说:「我们两人中有一个在说谎。」

警方发现,似乎逻辑上,仅凭这两句供词就能锁定A是凶手。因为假如B说的是真话,那么如他所说,A和B中有且只有一人说谎,而B说的是真话,所以A在说谎,A杀了人;假如B说的是谎话,那就意味着并非A和B中有且仅有一人说谎,要么A和B说的都是谎话,要么A和B说的都是真的——然而,B已经在说谎,所以A也在说谎,A杀了人。

A听到这个消息肯定是一脸问号:警方怎么能够仅凭这两句供词,就断定我是凶手呢?原本A有可能是凶手,也有可能不是凶手,却只因为B的一句话,就变成注定是凶手了,这是荒谬的,大大违反了我们的常识。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称之为「涉嫌者悖论」,但其实它不是悖论,而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谜题。这个谜题是:我们应该怎样破解B的供词,找到嫌疑人A不是凶手的可能性呢?

提起涉嫌者悖论,有的小伙伴第一反应误解了问题,以为是要通过这两句话确定A和B谁是凶手。其实正好相反,我们要的结果恰恰是说明我们无法通过这两句话确定谁是凶手。

我们把A的话记作小a,B的话记作小b。表面上看,根据B的话,b等价于a异或b,也就是a且非b或者非a且b。根据排中律,b或非b必有一真一假。如果b是真的,那么马上可推论出a是假的。如果b是假的,那么a和b必定同真同假,所以也能得到a是假的结论。于是整个论证的最后结论就是a为假。

我们看到,这个论证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我们对B所说的话的解读,而第二个是排中律。所以为了避免a注定是凶手的结果,网上有一些评论立刻想到了否定排中律。否定排中律能不能解决问题呢?能!确实可以,但是没有必要。排中律在我们整个逻辑系统里的位置太基础了,否定排中律,几乎等于是否定演绎论证的形式。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不会有悖论,连推理也全都没有了。所以说,否定排中律的解决方案代价过大,我们不予考虑。

于是,唯一的可能就是否定我们对B所说的话的解读出错了。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B在说出命题b的同时,也断定了命题b是真的,也就是说,B所说的命题b,并不是a异或b,而是b且a异或b。理由是真谓词的引入规则:一个命题总是蕴含着这个命题为真。

p → “p” is True

在我们刚才的讨论中,命题p就是a异或b,而带引号的“p”就是b。所以a异或b本来就蕴含了b,a异或b的两个析取肢中的前一个a且非b,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因此,B说的话所真正表达的命题不是a异或b,而是非a!

我们再换个角度说明这一点。假设AB旁边有一位警官C,他在听完AB的供词之后来了一句:A和B之中有一个人说谎!我们比较一下,C所说的话跟B说的话内容很像,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我们认为这两句话是同一句话,我们就遗漏了,B所说的话是自我指涉的这一重要信息。

事实上,在这个情境中,我们一听B说的话就注意到这句话提到了自己,一听到C的话就知道他在说两名嫌疑人的供词,这两句话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在于,B在说话的同时还断定了自己所说的话,但C在说话的时候却不需要断定B所说的话。显然,C所说的话表达的命题才正是a异或b。B所说的话不可能表达了同样的命题。

如果以上分析是正确的,那么B所说的话等价于A在说谎。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找到了A不是凶手的可能性:当A说的是实话,而B说的话为假时,A不是凶手。所以,如果我们处在A那个位置,就可以跳起来理直气壮地指着B的鼻子说:我不是!我没有!你可不要乱说!如果我们处在警方的位置,那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仅凭AB两人的供词,我们是不能直接断定A是凶手的。缉凶没有捷径。

每日哲学 #213|我不是凶手!如何破解涉嫌者悖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