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9 感觉论

2023-01-12 09:4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9、感觉论


  也叫感觉主义。它认为人的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感觉论从感觉出发,可以走向唯心主义,也可以走向唯物主义,关键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如何回答。唯心主义感觉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出发,认为认识的来源只是感觉,除此而外,就什么也不存在或什么也不知道了。如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物体只不过是感觉的组合。休谟说:“人心中从来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知觉”,[1]并且无论如何也不会获得有关知觉和客体的关系的任何经验。马赫主义认为,感觉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基础,客观事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能被设想为存在着的东西。唯心主义的感觉论,把感觉看作主观自生的,否认感觉反映的内容是客观世界,这完全是一条从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列宁说:“唯心主义哲学的诡辩就在于: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象,而是看作‘唯一的存在’。”[2]

  唯物主义感觉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出发,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识的来源是感觉,感觉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感觉的本原。如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错误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感觉的错误解释和判断造成的。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感觉是我们一切知识的源泉”。拉美特利说:物质是我们感觉的普遍原因,“除了感官以外,再没有更可靠的向导”。[3]如果想认识真理,就必须永远从感觉开始。唯物主义感觉论承认感觉来源于客观世界,这是贯彻了从物到意识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但旧唯物主义者在承认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同时,却把感觉作为认识的全过程。它不懂得感觉只是事物表面、片面和不完全的反映,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不懂得感性认识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不懂得认识过程的历史性和辩证法,因而不能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唯物地而且辩证地指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感性认识到论理认识的推移的运动”。[4]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开始于经验,离开感觉经验人们就不可能产生认识。但是,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经验,认识有待于深化,即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说,“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5]


注:

[1] 《人类理解研究》135页。

[2] 《列宁选集》第二卷46页。

[3]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196页。

[4] 《实践论》。

[5] 《实践论》。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9 感觉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