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GB/T 41950-2022 英文版 金属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无六价铬处理的锌和锌合金电镀层

2023-04-25 14:33 作者:标准翻译网bzfyw  | 我要投稿

GB/T 41950-2022  英文版 金属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无六价铬处理的锌和锌合金电镀层

GB/T 41950-2022  英文版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准化导则第分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95982016《金属覆盖层铁上经过无六价处理的和合金电层》本文件与ISO 19598-2016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
一按工艺的先后顺序对调了“滚锁和挂锁”和“镀后处理”的顺序
本文件与ISO 19598-2016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增加了“白锈”和“红锈”的定义(见3.13.2)以界定型;一将“ZnNi”定义中的镍质量分数由“12%~16%”改为“8%~16%”(见表1,ISO195982016的表1),以符合我实际应用情况
更改了无六价试验的要求(见83符我实际应用情况本文件做了下列编性改动
将4.3“后处”为“层表”-一将识示例中的“//”改为“/”(见4.58.1)
将7.1的标题“表面前处及电”为“控制和工艺流”
一增加了提及图1表3和表6的内容更改了厚度和结合力试验中的资料性引用文件。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归口

引言
无六价铬体系与六价铬体系主要有两点不同:
无六价铬体系没有自我修复能力;
无六价铬体系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大于150C而六价体系的耐热极限不大于0C6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钢铁表面无六价铬钝化处理的锌和锌合金电镀层体系的标识以及在规定的测试条件要求达到的最低耐性最小层,合金电中有或合金别被称为合金电镀层或锌铁合金电镀层。
本文件适用于钢铁表面无六价铬钟化处理的锌和锌合金电锁层。电镀层或锁层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钢铁零部件免受腐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2080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表面处理术语
注GB/T 3138-2015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表面处理术语(ISO 208-2008,IDT)
ISO 3497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法
注GB/T 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法(ISO3497:2000,IDT)
ISO 3613:2021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金和合金的酸转化膜试验法
ISO 922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注:GB/T 10125-2021人造气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17,MOD)
ISO 9587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脆危险的钢铁预处理
注GB/T 19349-2012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脆危险的钢铁预处理ISO 9587:2007,IDT)
ISO 9588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

3术语和定义
ISO208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标识
4.1电镀层
电镀层应由锌或锌合金组成,其标识见表1
4.2化
钝化通过无六价铬的溶液处理锁层,产生化学转化膜,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转化膜可以有不同的颜色选择。
不含六价铬的钝化是新的镀层体系,其化的标识见表2
4.3封闭层或表面涂膜
封闭层或表面涂膜提高耐蚀性,其标识见表3
封闭层由不含六价铬的有机和/或无机化合物组成,厚度通常达到2m用常温清洁剂去除的涂层(如油膜、润滑脂或蜡膜),本文件不认为是封闭层。
表面涂膜层是不含六价铬的有机薄涂层,可能需要高温固化,厚度通常超过2m特别地涂表面膜层能提高黑色钝化层的耐蚀性,并使颜色更深。
使用时应逐一评估本文件提及的封闭层或表面涂膜对零部件性能的影响,如接触电阻、焊接性、燃油相容性、黏结性能等。

5需方向电镀方提供的资料
需方向电镀方提供的信息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零部件的抗拉强度(需充分考虑7.4提出的要求)a
b零部件信息(基体材料生产方法热处理)
4.4中所要求的主要表面信息;c
d所用层(4.5
如有需要更多要求,如外观、摩擦性能和耐介质性能,可相应地添加到所采用镀层的性能和相应试验中。

6基体材料
符合本文件的镀层,目前最广泛地应用于低合金钢。对于其他铁基材料,如铸铁或粉末冶金,含有大量钝化合金元素的材料或具有特殊强度性能的材料,可在必要时特别调整处理工艺(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可能还要采取额外的措施,以满足本文件的要求。因此,电方应有件的成分、特性及生产加工的详细信息。
如果待电镀的钢铁零部件的抗拉强度在1000N/mm及以上在的期阶(如选择材料硬化工艺和装配程序时),就应采取非常可靠的措施来消除内部脆所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待镀零部件不应有任何材料缺陷、加工缺陷或表面缺陷,这可对锁层的防腐和/或外观产生不利的或不可预测的影响。
通过规范的清洗及前处理工序,应去除零部件表面所有杂质(如腐蚀产物或化皮、油、脂、污垢等),并不应有任何残。
可在必要时就表面质量问题达成协议
7电镀处理
7.1工艺控制和工艺流程
为了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应记录并保存整个前处理和镀覆过程、与之相关的物理数据(如处理时间和温度)以及所使用的化学品,并在必要时进行优化。应规定每道工的过控制限值监测频率和分析程序。符合这些要求的措施应由电锁方描述和记录。
7.2滚镀和挂镀
7.2.1滚镀
通常采用滚镀工艺的零部件,主要是螺丝、螺母和其他小零部件。零部件批量装载进滚桶后,在前处理及电镀过程中,滚桶一直保持旋转。滚桶旋转确保了滚桶内所有零部件的层基本均一,这也可导致零部件表面损伤。通过一些方法能减轻损伤,例如降低滚桶的转速,减少装卸镀件的落差高度。通常情况下,滚镀零部件的耐蚀性不如挂锁零部件。
7.2.2挂镀
零部件因尺寸、形状或应满足特殊要求,可采用挂镀工艺。在挂锁工艺中,零部件装夹在挂具上进行电锁。镀层特性(尤其是镀层厚度)可由于零部件在挂具上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优化,例如为特定的零部件设计专用挂具。

8镀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8.1厚度
表5表6定中金面的dm锌和锌合金电镀层的厚度应采用ISO3497中的光光谱仪进行测量。能使用的其他方法示例如下:
a)GB/T6462中的显微镜法
GB/T4955中的库法b
c)GB/T4956中磁性法;
d)GB/T4957和GB/T30565中的涡流法
不考虑钝化层和封闭层的厚度。

8.2结合力
将测试工件在(22010)C的条件下保温30min,而后放入15C25C的水中然冷却,层应无剥落或起泡(见GB/T5270中的热试验)
如果可行,宜使用弯曲试验或摩擦抛光试验作为进一步的结合力测试
无六价铬8.3
按ISO3613:2021中6.5.3的规定进行析层应无六价铬
8.4加速腐蚀试验
8.4.1概述
镀层的工艺稳定性能按照ISO9227中的盐雾试验进行控制。对于电零部件的鉴定能用例如ISO/TR16335中的指南进行。
注:由于(实际条件下的)温度、湿、气条件等都与加实验中限定的测试气有所不同,所以,在没有验证的前提下,加速腐蚀测试的结果不能用于预判零部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8.4.2锌及锌合金镀层钝化后的最低耐蚀性
在给定的镀层体系和试验规定的最短试验时间内,不应出现腐蚀产物,如镀层白锈或基体红锈。腐蚀评估应基于零部件的主要表面。
最低耐蚀性适用于锁后状态,也适用于先进行120C保温24热老化试验后的测试。而对于Zn/An/TO的镀层体系,热老化试验不是必需的。

9测试报告
9.1一般信息
电镀方应提供试验报告,报告给出以下信息:
b与本文件要求一致的证明;
电锁方的名称;
d)工的详记录(滚及系)
9.2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000N/mm’材料上的镀层
测试报告应证明已采取规定的步骤来尽可能降低氢脆风险
9.3测试结果
8.2、8.3和84中的测试应与生产过同步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详细内容:
a第8定的测试结
b)测试方信息(供应商和/或分包商和/或独立的测试实验室)

参考文献


GB/T 41950-2022 英文版 金属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无六价铬处理的锌和锌合金电镀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