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使“太空老鼠”软骨退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一组实验老鼠在太空环境中度过1个月,当它们返回地面时出现关节问题。科学家想知道这对前往太空的人类意味着什么……?

研究人员研究分析了2013年在俄罗斯Bion-M1飞船上生活了1个月的6只老鼠,在“太空老鼠”体内采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软骨样本:关节软骨(缓冲骨关节)和肋软骨(连接肋骨和胸骨的软骨组织)。
结果显示,与地球实验室的老鼠(被称为“地面实验老鼠”)相比,完成太空任务的老鼠返回地球时关节软骨明显退化,而肋软骨并没有出现退化。
“太空老鼠”出现关节软骨退化是由于太空中缺少重力导致关节松离。也就是说,当老鼠在地球上活动,无论是行走或者跑动,其关节软骨是身体承重的重要部分,在微重力环境下老鼠的身体不会承重,从而会引发软骨关节退化。相反,肋软骨的唯一“负荷”来自肺部周期性扩张收缩,不会像关节软骨那样受到微重力环境的影响。

那么,对于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意味着什么呢?
肌肉骨骼系统组织——骨骼、肌肉、肌腱、软骨和韧带,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不断地遭受‘负荷’,这也与日常活动有关。
由于该项研究未涉及人类,因此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太空飞行会对人类关节有害。然而,这项研究引起了航天飞行对人类关节软骨影响的重视。其实,在Bion-M1飞船上度过1个月的老鼠,在返回地球途中死亡一多半,研究人员没有更多的机会,研究它们返回地球后骨关节是否会恢复正常。

研究人员表示,软骨损伤是否是永久性的,这取决于宇航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时间长短,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受损肌肉和骨骼将逐步恢复正常。软骨却是一种修复能力非常差的组织,这就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失重状态会影响宇航员,但对于骨关节、软骨等组织的影响,是否会在太空活动中退化?待进一步研究,做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