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极善与极恶,只在一念之间。
真正的光明,来自阴暗最深处。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请谨慎观看

有幸听了江老师的音频,因而读了凑佳苗老师的佳作且看了同名电影。
所以写下了这些文字。
不过想写的东西又实在太多,就先写下这些吧。

简单概括一下剧情:
一名初中教师对杀死自己女儿的学生少年a与少年b进行复仇。
有点不寻常吧,仔细回想,我好像真的很少读到教师复仇的故事。

于我个人而言,若将小说与电影相比较的话,小说给我带来比电影更多的震撼,因此我会更加喜欢小说。这或许也是因为我先读了小说,后看了电影的缘故吧。
我是在我的思政考试结束后到图书馆阅读了这本小说的
用时很短,可以说一下子就看完了,但是当我读完的时候,我的心却没有落下。
少年、父母、教师
有太多现实的故事,残酷而真实。
在少年a与少年b的家庭中,父亲好似并不存在;
在现实中,成为教师的人或许并不如人们所说的令人艳羡。
而在最后,我想知道少年a的母亲心中是否有被自己抛下的孩子。


在听音频时,江老师就说她在阅读时会思考小说每一章的标题,
我也因此受到了老师的影响,沿着老师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索。
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
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
此究竟为何


一开始听音频的时候,我是觉得神职者应该就是森口悠子老师,毕竟这一章是悠子老师的独白呀。
那么,标题所说的神职者便是悠子老师吧。
教师,
本身或许存在着与神职者的相似性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悠子老师惩戒着少年a与少年b,
我想最终少年a和少年b是会渴望见到上帝的吧。
如此,悠子老师是神职者,似乎是成立的。
不过,当我读到最后几章的时候,我突然觉得优子老师或许并不是神职者,
更确切的来说,我会觉得她或许更像是摆渡人或者说是传道者。

尤其是在读到最后一章时,我觉得传道者就是悠子老师。
在最后,悠子老师打电话将足以令人痛不欲生的真相告诉少年a时,
她说道:
“是你重新做人的第一步。”
我想整个复仇,都是悠子老师传给少年们的道吧。
真正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个人会觉得悠子老师传的通比樱宫一生所有的热血都更具冲击力。
我想悠子老师也同样把道传授给了所有的读者。

那么,真正的神职者究竟是谁呢?
我将几个角色与这一个名词对应,
突然觉得真正的神职者应该是樱宫正义
樱宫正义
一个浪子回头后成为热血教师、原谅了杀死女儿的凶手的父亲
如果是要我来简单的概括一下,樱宫的话,我大概是会这样写的
樱宫的话,是真正的热血教师,

虽然在开篇悠子老师所说的
只要学生发生一点儿问题,就连课也不上,全班一起来解决;只要有一个人跑出了教室,哪怕上着课我也要追出去。但有时我也会想,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一个做老师的,想要对着学生热切地说教,是不是有点儿太自以为是了呢?不过是把自己的人生观强加给学生,来获得自我满足罢了。说穿了,不就是居高临下看低孩子们吗?
让我对自己所理解以及一直所崇拜的热血教师的形象产生了质疑,但是书中所描述的热血教师樱公的形象还是的确让人敬佩的。
以至于我会觉得书中塑造的樱公简直就是神职者
忏悔着,着力改变他人,
传授着如同来自神一般的指示
或许是因为我在读了樱宫临终遗言有了这样的感觉吧
“我后悔没有能够让你幸福。所以为了补偿,至少要阻止你犯罪。
你或许无法原谅我。
但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不对的。
与其这么做,不如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改过自新。
因为这也关系到你能否开始新的生活……”

我觉得书中主要的教师形象就是森口、樱宫以及维特
作为一个以后或许会当老师的学生,我一开始想或许我也会像森口一样
“刚当老师的时候也想要成为一个热血教师”,
所以会觉得我或许会成为有点像樱宫的老师,
不过后来我又仔细的想了一下,或许要成为真正像因公一样的热血教师,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吧。
或许,生活终将是会压垮我们,把我们的棱角磨平
那么,我们是否会成为像森口一样的老师呢?
我想,其实普通情况而言是绝对不会的。
说实话,对思考这一个问题的时间地点,我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那时候想到还是会有一点震惊,
因为我觉得我会是维特,
或许一般来说大部分是维特吧。

起初,
读到维特,我是不大理解的。
他似乎只是个局外人,似乎并无什么大过错。
在看完电影时,我看一些评论,
有一些评论写到
维特是一个肤浅、狂热的崇拜着樱公、没有自己教学理念的老师。
不得不说,这一个概括我会觉得一针见血的。
这时,我忽然觉得维特只是在极力模仿着樱宫,照搬着热血教师的做派。
在小说中也有提到,维特想让少年b回来上学,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有点虚荣并没有错,毕竟,出发点还是好的。
或许,维特真正错在没有确切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谈论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不能真正理解班级学生的普遍心理或者是读懂班级的氛围上吧。
尤其是当他在班级里公开叫着学生并不喜欢的绰号的时候。

悠子老师给自己定下了规矩:
不直呼学生的名字;尽量以平等的态度、客气的用语说话。

上面就是我对上述所言的“教师”的感悟了。
本来还想继续写写我对“少年”以及“家庭”的想法,
但是或许是想偷懒吧,我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能还会再出那么一两期吧。
我们下次再见吧!
- To be continu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