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运载火箭的第一次发射!“朱雀一号”曾经开先河“玩航天”

2015年6月,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成立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之一。“起得早”为蓝箭航天建立了先发优势,使其成为第一家“问天”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

2018年10月27日,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的“朱雀一号”(“朱雀·南太湖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一二级分离成功,整流罩分离成功,三级工作约37 秒(起飞402 秒)后,主发动机工作正常,在飞行过程中姿态控制力异常、推进剂提前耗尽,速度小于入轨速度,坠入印度洋。虽然功败垂成,未能如愿实现成功首飞,但这已是中国首枚发射的民营运载火箭,示范作用巨大。

“朱雀一号”是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全箭总长 19 米,箭体直径 1.35 米,起飞质量 27 吨,起飞推力 45 吨,推重比1.67,其200千米近地轨道(LEO)运力300千克,运载系数1.11%,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200千克,运载系数0.74%。在国内固体火箭当中,“朱雀一号”与“快舟一号甲”的体量和运力比较接近。

在“朱雀一号”型号项目中,全箭共申请50多项国家专利,通过研发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独立设计、独立研发。蓝箭航天利用成熟的发动机产品和自有技术,对运载火箭进行了创新系统集成设计。火箭发射虽未成功,但是对于初创企业蓝箭航天而言,通过自主完成运载火箭的全流程研制实现了0到1的突破。

在“朱雀一号”首飞失利以后,蓝箭航天着眼长远,果断放弃了该火箭,转而全力研发计划之内的“朱雀二号”,后者是运力适中、可回收复用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在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固体火箭相当于“开胃菜”,液体火箭才是“主菜”。对于蓝箭航天乃至整个民营商业航天发射领域而言,“朱雀一号”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作者:大白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