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为什么我们会活在比较中?|《生命·成长》第四季(第四期)

武志红:为什么我们会生活在比较之中?
一、自恋让人活在“比较”的焦虑中
前言:自恋是很多问题的源头(尤其全能自恋)当与自身欲望相结合,会产生想和他人对比的念头。
(思路: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认为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甚至要更好)
1.婴儿的全能自恋: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
“我有了愿望,这个世界要立刻满足愿望。”
2.当全能自恋没有得到满足:全能自恋演化为全能暴怒(破坏性相较前者大,前者只是自己苦)
👉全能暴怒:“满足不了愿望,那就去x”
3.影响:a.攻击指向外部世界(制造破坏)
b.大部分时候受道德约束,无法攻击外部便转向(攻击)自己
4.结论:如果受完美主义(全能自恋)的控制,意味着在绵绵不绝地攻击自己,因为没有一刻是满意的
二、常常暴怒,是“婴儿”心智在作祟
❓为何很多人成年后依然停留在婴儿的状态
1.首先意识到全能自恋的存在
a.当自恋特别严重的时候,只想要好消息(符合自己自恋的信息),排斥不符合自己、打击自己自恋的信息
❗️问自己:
是否无法接受事情给自己的负反馈?
能否接受批评,即便事情不按自己的心情发展也能接受,并继续做?
b.结论:受自恋的趋势,无法接受负反馈,同时也无法和事物建立深度关系。
因为要和事物建立深度关系,正反馈负反馈都很重要,正反馈意味着事情做对,负反馈可以让人意识到事情做得不对,需要作出调整。
2.思考如何从原始状态中走出👇
三、成长需要基本的满足和刚刚好的挫折
❓为何会停留在全能自恋中?
a.没有获得基本满足,严重匮乏会致使人对现实生活不满意,不愿进入现实世界,停留在想象中,用想象来安慰自己
b.没有刚刚好的挫折,过度满足。满足了全能自恋,人会停留在原地,不产生变化
2.结论:走出全能自恋,需要一对矛盾——基本满足和刚刚好的挫折
【思路】虽然不能立刻做好一件事(100分,完美),但磕磕绊绊(刚刚好的挫折)也做好了这件事(60分,基本满足)
【影响】获得基本满足后,人才会意识到外部现实世界是ta愿意要的,从而能够从孤独的想象之中走出来;刚刚好的挫折(负反馈)能让人产生改变,不断去调整自己。
(刚刚好的挫折和严重的挫败的区别:客观上,是否能通过努力做到这事)
四、爱是平等,是柔软的承载
人性坐标体系(x关系纬度,y自恋纬度,z体验纬度)

1.自恋纬度
a.重要性:只有自恋纬度或者没有自恋纬度都是不行的
b.特质:高低、强弱、对错(什么都去比较)
c.没有比较心的时候,做事只在乎怎么做事情,和事物建立深度关系,对事情作出如是如是的评估。
👉说明基本克服了自恋,心智从自恋纬度转化到关系纬度。
自恋依旧存在,会有竞争心,想成为更好的,不过它不会再成为主要的(纬度)
d.斯多葛哲学:
①区分自己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
②控制你能控制的,扩大控制范围,不能控制的事情去学会接受
2.关系纬度
a.重要性:有了关系纬度,就有了情感有了爱,让人体验到深深的爱和满足
b.特质:平等、包容
c.一个高自恋的人,遇到关系纬度发展不错的人,会得到疗愈。
爱是平等的。在爱面前,无论是力量强弱、权力高低,都会被一视同仁,即使处在低自恋纬度也可以被接受。
当没有关系纬度的时候,体验处在高自恋纬度的掉到低自恋纬度,(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只想一直在高处待着,不想往下落,但很勉强,很累。
d.关系纬度就像一个宽广的大地,会把从高处往下落的人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