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电力系统建模

一、数学建模的思想运用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实际问题,为了把握其中的规律,认识其本质的原因,从而得出结论更好的让我们对其进行决策、应用,就需要我们在适当的假设下,用数学的语言对其进行刻画、计算、分析。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基本内容。
电磁场相关理论的提出,可以视为一次精彩的建模过程。其将自然环境中抽象的电磁现象,引入磁链线、磁场强度等具有直观直觉的基础变量,经过科学的推导,最终得到以Maxwell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场分析基础,应是电气人感到兴奋的。
电力系统则是基于电磁场理论,更加大型的上层建筑。仔细说来,其中核心部件包含同步发电机、输电线路以及负荷;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器、电容串补等辅助设备。而随着新能源的加入,电源侧除了同步发电机,更有风力发电机、光伏等装置。同时高压直流输电的加入,电力系统又会存在直流输电装置。而以上新能源与直流输电中相关设备的主要组成,主要是经典的PI控制器以及电力电子换流器。

因此,电力系统目前是非常复杂的人造系统,要想刻画分析它,得用数学的语言对每个元件进行刻画,最终得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电力系统的建模方法
电磁场中描述电磁现象的数学语言,主要是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组。而在上述电气元件的建模中,由于其已经是从电路角度出发,数学语言主要是非线性的微分方程组。一般而言,在传统同步发电机中,如果细致考虑定转子每个绕组的电磁暂态以及励磁原动机等部分,系统的微分方程组至少有10个(10阶)。
However啊,上述说电力系统元件众多,如果对每个元件进行建模,则最后的微分方程组阶数将巨大,实操计算起来非常复杂。这样虽然准确完整,但模型中有很多现象并不是我们研究问题所关心的。因此,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系统对象,我们对整个电力系统有不同的建模方法。根据元件不同的简化程度,我们有以下三种建模方式:

2.1 最完备:abc电磁暂态模型
abc电磁暂态模型是从三相电路角度,基于最基础的物理准则(First Principle)推导系统的方程。其最为完备,可以刻画系统的详细动态。但由于三相电不断变化,该模型没有特定的稳定运行点。在系统趋于稳定时,此时电压电流为交变的三相电,其中的电量关系符合电力系统稳态的相关规律。因此,如果研究者关注系统稳态运行情况下系统的特征,则无需建立如此详细的电磁暂态模型。

2.2 化简后:Phasor模型(机电暂态与稳态)
当系统趋于稳定时,三相电都为perfect的正弦交流电,频率统一且幅值与相角满足电路规律。因此,我们用相量(Phasor)来刻画系统的电气现象。这个模型中,由于交变的三相电变成了由两个指标刻画的相量,故系统具有特定的稳定运行点。但此模型基于的一个假设是,系统频率与幅值变化缓慢,因此其不能像前述模型那样,详细的刻画系统快速的电磁动态。

2.3 最完备:dq电磁暂态模型
此种模型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分析模型。其通过旋转矩阵,将三相电变为旋转参考系下的dq直流电,从而使得系统具有特定的运行点,且能刻画系统的快速电磁动态。这是我们讲述的重点。

以上模型类型,随着假设不同,忽略程度的不同,又可以推出不同详细程度、适用性不同的电力系统模型。这也就是课本上模型众多,令人dizzy的原因了。

三、学习方法与常用学习工具
已经知道,精细描述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语言主要是微分方程组。除了学习课本上各个元件的模型推导,我们更应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计算机去复现。
对于微分方程的表达,我们可以用Matlab/Python中的符号计算方法,将微分方程用符号计算的方式进行分析求解,包括非线性系统线性化,特征值求解分析等;还可以将微分方程组用Simulink中的信号模块进行表达,又叫信号流模块;当然Siimulink中也具有自带的电气元件模型,但那种不便于初学者进行分析。
而对于学习方法,我们不从稳态和暂态两个部分独立的讲述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很有必要对其有一个由下到上的认识,从而清晰自己在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哪个位置,以后可以如何发展等。因此,本文集将从系统建模的角度出发,综合介绍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
本文集将主要运用信号流模块对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同时结合m文件对系统进行分析与控制。模型种类将涉及上述的三种模型类别,同时介绍其在电力系统各个分析中的运用。

四、拟开展的内容
未来将从上述三种模型一一开展介绍,同时给出信号流模型搭建方法,以便于大家实践操作。三种模型分别对应课本中暂态、稳态、暂态三个部分。同时穿插介绍其与课本中的对应,帮助大家理解课程体系与研究方向。

五、参考文献
[1]报告:变流器系统的惯量阻尼问题及主动支撑电网频率稳定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