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官方】当神不让名解·杨减

杨减,原型就是那位普通人熟知的“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的二郎神杨戬了。“刽子神”是杨减的外号,因为他杀伐无数,甚至对恩人抄家灭门。而编剧刘北老师,在杨减为何改名“减”上,是这样解释的:“人生苦短,减一分则喜,是也。”
“人生苦短”,意思是说苦于人生太短,这是一个倒装句,苦在此并非形容词,和“去日苦多”一样,并不是说过去的时间苦日子多,而是苦于人生过于短暂,没有好好珍惜时间。有时也引申为“人生是苦闷而短暂的”的含义,这里的苦是形容词。

“减一分则喜”,出自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的《祭妹文》:“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袁枚的妹妹袁素文,名机,素文是她的字,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生。她容貌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端丽为女兄弟冠”,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袁家家境虽然一般,但因为家学渊源,注重读书,请了教师在家指导袁枚,对待女儿也一样,所以素文自幼随哥哥上课。袁素文又“幼好读书”,针线旁边常放着书卷,因此很会作诗,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她容貌出众,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尤其是她的脾性温柔,待人贤淑有礼,是出名的淑女。
二十五岁时,才貌双全的素文嫁到了如皋高家。婚后,素文孝敬公婆,深得公婆喜爱。可是高八之子绎祖,个头矮小,驼背斜眼,长相十分丑陋,而且品行极为恶劣。他性情暴戾,行为轻佻,整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他看到书卷就发怒,把她的诗稿烧毁,不准妻子读书和做针线,袁素文从此不再敢作诗,也不敢缝纫。他为了外出嫖妓,卖尽家产后又向袁素文逼索嫁妆,不答应就拳打脚踢,有时还用火烧灼袁素文,婆婆前来救护,他连母亲一起殴打,甚至把他母亲的牙齿都打下来了。就这样的虐待,素文还是一一忍受下来,在高家委曲求全,恪守妇道。后来,高绎祖聚赌输了很多钱,竟要卖掉袁素文抵债。她被逼无奈,逃到尼姑庵,看到无路可走了,才请人通知了娘家。袁父接到书信,心痛欲裂,当即赶到如皋告到官府,判决离婚后,他把女儿和她的女儿阿印领回了杭州老家。那年素文二十九岁,结婚才不过四年。
袁素文回到娘家以后,一方面悉心侍奉父母兄长,另一方面还惦念着婆母,经常寄赠衣食问安。三年后袁枚定居南京随园,素文也随着全家一起迁徙。由于婚姻极不美满,心灵上受到的创伤,她除了读书作诗自我安慰外,终日都闷闷不乐,生了病也不愿求医,终于在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病死,年仅39岁。
袁素文这位贤淑的才女,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所以导致了这场催人下泪的婚姻悲剧。她从“淑女”到“贤妇”,结果却差一点成了被卖掉的“弃妇”,并因此过早离开人世,这是与她自幼深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袁枚作为她的兄长,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在《祭妹文》中说:“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正是一种既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袁素文留在人间的,除了一个悲婉的故事,还有就是一本著作《素文女子遗稿》。

对于天神杨减,“人生苦短”本应是不存在的问题,长生不老的神仙怎么会有寿命问题呢?但是从神仙自己的角度,一个近乎永生的生命,脱离了死亡的束缚,又是否有他自己的苦海呢?“向死而生”是我们从短暂的生命里学会的,因为有死亡,有终结,生命才显得可贵。而让杨减从漫长“神生”中下凡历练,也应该是《当神不让》作品故事安排的线索了。
“减一分则喜”出自袁枚的《祭妹文》,这就有点让人联想了。一般人知道的神话中,杨戬也有他自己的妹子三圣母,下凡与凡人成亲生下了沉香,杨戬亲手将自己的妹妹压在华山下,面对自己亲外甥的反抗,沉香最终斧劈华山救出了母亲三圣母。且不论沉香救母的故事其实就是杨戬自己斧劈桃山救母的翻版,刘北老师用《祭妹文》的一句“减一分则喜”来将“杨戬”改名为“杨减”,恐怕也是因为在《当神不让》的故事里,在杨减的神生中做了很多不可说之事,也想“减一分”这种事“则喜”吧。
“有什么不开心的,揍成狗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