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考研—外建理论】古希腊

顺利的古希腊之旅
Ancient Greek

地理环境
古希腊
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指古代巴尔干半岛南部
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的总称

社会背景
公元前12世纪起
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西岸和
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
很多小小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它们向外移民,又在意大利、西西里和
黑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国家
这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从来没有统一
但总称为古代希腊
公元前5~6世纪
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
古希腊地区的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
历史分期
荷马时期
(英雄时期)
(公元前12~前8世纪)
古风时期
(大移民时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古典时期
(公元前5~4世纪)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前2世纪)

1
荷马时期
(公元前12~前8世纪)
社会
荷马时期
氏族社会开始解体
氏族贵族已经成为特殊人物
占有少量的奴隶
可能由于公元前一千纪之初部落大迁徙的缘故
这时期的希腊文化水平低于爱琴文化
但在许多方面继承了爱琴文化
建筑发展
1、住宅
长方形的“正室”(Megaron)
成了住宅的基本形制
由于跨度不敢做得大一点
所以平面很狭长,有的加一道横墙划分前后间
2、神庙
氏族领袖的住宅兼作敬神的场所
因此早期的神庙采用了与住宅相同的正室形制
有些神庙在中央纵向加一排柱子,增大宽度
有一些神庙有前室或前、后室,也添了前廊
神庙的形制基本定了下来
这时的主要建筑材料还是木头和生土
2
古风时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社会
1、政治
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
新的城市产生
城市和它周围的农业地区
一起形成了小小的城邦国家
同时,随着氏族公社的瓦解
许多人出海移民
在意大利、西西里、地中海西部
和黑海沿岸建立了一批城邦国家
各城邦之间
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十分密切
城邦国家大多是贵族专制的政体
(多在农业地区,如伯罗奔尼撒、意大利和西西里)
也有少数城邦实行平民共和政体
(商业和手工业城邦中,如阿提加多在和小亚细亚地区)
2、宗教
这时期古希腊的宗教定型了
英雄—守护神崇拜从泛神崇拜中凸现出来
建筑发展
①圣地建筑群
②庙宇形制的演进
③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④柱式的诞生
1、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一)
在氏族制时代
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
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室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
它是维系全氏族的宗教的象征
爱琴文化时期的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宫殿就是这样的
(二)
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
氏族部落被地域部落取代
民间的守护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
守护神的祭坛代替了贵族正室里的火塘
氏族贵族的寡头们退出了卫城
卫城转变成了守护神的圣地
同时,守护神的老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
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
这些守护神或自然神的圣地
完全不同于戒备森严的氏族贵族的卫城
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
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
举行体育、戏剧、诗歌演说等等的比赛
比赛的获奖者乘车游行,被认为是城邦的光荣
同时商贩云集
因此,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
竞技场、旅舍、会堂、摊贩敞廊等等公共建筑物
而在圣地最突出的地方,建造起整个建筑群的中心:
守护神庙
这样的建筑群,当然要突破旧式卫城的格局
这样的庙宇,当然不能再维持旧式卫城里正厅的形制
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对象
奥林比亚(Olympia)的宙斯神圣地
(公元前5世纪)
德尔斐(Delohi)的阿波罗(Aeplo)圣地
(公元前5 世纪)
埃比道鲁斯的医药神艾斯克里比奥斯的圣地
(三)
在意大利、西西里等地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
卫城还是氏族贵族的居住地
它们防卫森严和平民群众没有亲密的联系
虽然也在卫城里建造了巨大的守护神庙群
但墨守正面朝东的规定,
一律平行排列,不分主次
同自然环境格格不入,气氛很沉重
西西里的赛林奴特(Selinut)
意大利中部的拜斯顿(Paestum)两处的卫城
是这类建筑群的代表
这两种建筑群布局原则的对立
反映着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对立
(四)
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共和制城邦
比农业的、氏族贵族专制的城邦进步
人民更富有进取精神,在日后的发展中
建筑群的布局以自由的
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为主流
终于创造了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伟大的雅典卫城建筑群
2、神庙形制的演进
(一)意义
①古希腊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古典建筑形式的代表
②奉献给守护神,以及城邦庆典活动兼宗教和世俗意义
③除屋架外,庙宇全用石材建造
④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外貌
(二)位置
①独立一体
②组成圣地建筑群或卫城建筑群
③与城市公共建筑如广场、敞廊等构成城市核心
(希腊化时期)
(三)平面演化
①最初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
②端柱式
③前后廊列柱式
④列柱围廊式
(两进围廊式、假两进围廊式)
列柱围廊式的优点
(建筑特征体现时代精神)
功能
早期木构土坯结构
列柱挑檐用于出挑保护墙
造型
四面连续统一,任意一角都能欣赏完美构图
符合其在建筑群中中心地位的要求
空间
具有灰空间、丰富光影变化和层次
消除封闭空间围墙的沉重感
精神
与自然相互渗透,表达欢迎姿态,公正正义
与内部口空间相互交融

3、柱式
意义
希腊古典时期发展成熟的
特定做法的石质梁柱结构组合的艺术形式
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
①表明建筑的等级
②控制建筑的形象和体量
③反映人文主义精神
组成
檐部+柱子+基座
(柱子=柱头+柱身+柱础)
(一)
多立克柱式
Doric Order
起源
多利安人发展于希腊大陆
公元前5世纪中期达到成熱,并为罗马人所接受
特征
1线条刚劲,坚固有力,体现男性美
2、柱高为下柱径的4~6倍
3、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
4、柱身有20个尖齿凹槽,收分、卷杀明显
5、柱头简单,由方块和圆盘組成
代表
帕提农神庙
多立克柱式最完美的代表
(二)
爱奥尼柱式
Ionic Order
起源
产生于小亚细亚和爱琴岛屿
特征
1、比例较长、开间较宽,秀美华丽、优雅纤巧
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2、柱高为柱径的9~10倍
3、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
4、柱身有24个平齿凹槽,收分不明显
5、柱头有精巧如圆形的涡卷
6、檐部较薄,有连续浮雕,额枋做划分
代表
伊瑞克提翁神庙
爱奥尼柱式的典苑
(三)
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
起源
出现较晚,直到希腊化时期才趋于成熟
世俗与经济因素提升后发展起来的
特征
1、柱础线脚细密
2、柱础、柱身、檐部的細部与爱奥尼柱式基本
相似,但更为纤巧华丽
3、柱高为柱径的10倍左右
4.柱头为盛开的忍冬草
代表
奖杯亭
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3
古典文化时期
(公元前5世纪中叶)

社会
古典时期是希腊文化的极盛时期
这时期,有一些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城邦
如雅典、米利都等
自由民的民主制度达到很高的地步
公元前 500~前449 年
(长达50年的希波战争)
实行专制制度的波斯帝国人侵
并破坏了实行民主制度的小亚细亚的希腊
攻击希腊本土
许多希腊城邦团结起来,奋勇抵抗
终于打败了侵略者
这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雅典起着领袖的作用
胜利之后,雅典成了全希腊各城邦的盟主
财富和人才纷纷向雅典集中
雅典的经济和文化空前高涨。
建筑发展
圣地建筑群和神庙建筑完全成熟
建造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
1、城市
(一)有机形
以卫城为中心逐步展开,形态不规则,善于利用地形
如:雅典
(二)几何规则性
希腊化移民城市
一次性规划的几何规则形
(三)方格网城市模式
西波丹姆Hypodam的米利都城
2、卫城(Acropolis)
古希腊特有的圣地建筑群,位置在城市高出
城市守护神的居所和重要公共活动中心
结合地形布置,总体的不规则和单体的规则并存


🔺雅典卫城
(一)艺术成就
标志着西方古典建筑的成熟和完善
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
(二)意义
1、雅典古典时期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中心
2、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
3、城邦国家强盛的标志
(三)主要设计师
菲迪亚斯
卡里克拉特
伊克提诺
(四)选址
雅典城西南的陡峭高岗平台上
(五)布局
1



🔺卫城山门
一、位置
位于陡峭的西端,因地制宜,不对成布局
中央门洞设坡道
卫城唯一入口
二、构图手法
1、山门简洁朴素,自然背景,效果动人
2、看不到屋顶错落的完美构图
保证前后立面一致
3、多立克柱式
—前后柱廊各有6棵(庄重雄壮)
4、爱奥尼柱式
—西正立面内坡道两侧各3棵(华丽纤细)
2


🔺胜利神庙
一、位置
位于山门南侧,均衡地形
二、构图手法
1、倾斜放置,形体小而活泼
2、与山门形成统一构图,朝向行进人群
3、爱奥尼柱式
前后各4棵
雅典卫城最早的爱奥尼柱式建筑
3

🔺帕提农神庙
一、位置
卫城制高点
二、供奉对象
城邦守护神雅典娜
三、作用
宗教圣地+国家财库+档案库
四、构图手法
1、组成
神殿—由墙垣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为长方形圣堂
西部为近乎方形的财库和档案库
柱廊—神殿外围
正面8柱,侧面17柱
2、体量
体量虽不大但尺度适宜
开敞爽朗而不沉重压抑
庄严雄伟
3、装饰
山花和檐部涂以红、蓝、金三种
鲜艳色彩装饰和大量雕刻
4、多立克柱式
主立面采用刚劲有力的多立克柱式
5、爱奥尼柱式
建筑内部综合运用两种柱式
多立克与爱奥尼同时使用的首例
6、列柱围廊式
卫城唯一的列柱围廊式,最高贵的形制
4
🔺伊瑞克提翁神庙
一、位置
位于帕提农神庙之北
二、供奉对象
雅典人的始祖
三、构图手法
1、布局
基地有高差,不对称布局
打破严谨对称的平面传统
西部高台及与东部取平
西入口设置在北部,架设门廊
2、规模
东部神殿>北侧门廊>南侧女神柱廊
总体规模不大,小巧、精致、生动、秀丽
3、爱奥尼柱式
爱奥尼柱式的典苑
4、立面处理
建筑的每个立面相互呼应,转换自然
西南小亭子用6樽娟秀的女性雕像做柱子
防止立面构图脱节
制造光影的明暗对比
向中倾斜,视差纠正
(六)布局特点
4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前2世纪)
社会
公元前 431~前404 年
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以贵族专制政体的斯巴达为首的城邦集团
打败了以自由民民主制的雅典为首的城邦集团
自由民民主制度受到致命的打击
雅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这时候它的自由民内部发生了剧烈
的分化,社会斗争尖锐
自由民民主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
情况更加恶化,奴隶制进一步发展
自由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公元前338 年
马其顿王统一了全希腊
随后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
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并且大力倡导希腊文化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之后
帝国分裂为一些小国家
但继续保持着希腊文化的强大影响
并继续促进了地中海各地和西亚、北非的
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
导致了经济和文化的新高涨
科学、技术也因而繁荣起来
正是这个被称为 “希腊化”的时期
为古罗马文化和建筑的发展准备了前期条件
建筑发展
1、新形制的创造
①公共建筑类型增多
会堂、露天剧场、市场、浴室、旅馆、俱乐部
②集中式构图形制流行
奖杯亭、莫索列姆陵墓
2、新领域的开拓
图书馆、灯塔、码头测象的“风塔”等
3、新技术的使用
①结构和施工技术的进步,改进的起重运输机械
②有了真正的木质桁架
③东方传来砖和面砖技术、以及拱券技术
4、新手法的形制
①广泛使用叠柱式和壁柱
②科林斯柱式的出现
广场、市场(Agora)
(一)功能
露天集会、集市的场所
政治和商业活动并重
(二)位置
后来逐步取代卫城,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三)构成
1、与其他宗教和公共建筑组合
2、周边柱廊限定边界
3、广场中心设在尽端处,设神庙
4、利用视差原理发展了梯形平面
(四)阿索斯广场 Agora Assos
1、梯形平面
使人在神庙从内向外看透视深远,使广场显大
从广场入口向内看,使神庙显得更加雄伟
2、周边柱廊限定
两层高的敞廊采用叠柱式
3、反映了希腊化时期手工业、商业发达的经济特点
4、对后来罗马广场有一定影响
🔺阿索斯广场
剧场和会堂
埃比道鲁斯的医药神埃斯克利比奥斯圣地
最著名的半圆剧场
雅典卫城南麓酒神剧场
麦迦洛波利斯剧场
剧场遗迹挖掘前后
祭坛
帕迦玛宙斯祭坛
奖杯亭

选址:雅典卫城东面不远处意义: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形制:圆形的亭子高3.86m,立在4.77m 高的方形基座上
圆锥形顶子之上是卷草组成的架子
放置音乐赛会的奖杯。亭子是实心的
周围有6棵科林斯式的倚柱
构图手法:
1、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
调统一。这是多层的建筑组合普遍遵守的法则
2、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
3、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华丽,分划越细。
下部用深色粗石灰石,表面处理比较粗糙,砌缝清晰;
上部用白大理石,表面光滑,不露砌缝
这种处理,使它显得稳重而有树木般的向上生长的态势
莫索列姆陵墓

住宅
Residence and Mansion
以天井为中心的
明厅(Atrium)式住宅

古希腊建筑技术形式✦
Summary

古希腊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
Summary

—古希腊重点—
神庙的演变发展
柱式的发展
雅典卫城
(卫城山门、胜利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帕提农神庙)
阿索斯广场
奖杯亭
-END-
如何找到“宇宙建筑事务所”
微博、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搜索“宇宙建筑事务所”
Space Architecture Studio 文艺负心汉的宇宙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