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夜游项目如何做好常态化运营|2023重庆文旅夜游产业博览会
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文旅产业逐渐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呈现多样化、深层次和互动性的特征,文旅夜游作为新业态的一部分,其收益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文旅发展已成必然趋势。从文旅项目发展模式的现状可以看出,文旅夜游产业已趋于成熟阶段,基本满足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部分需求。但仍要注意,分散化的经营方式注定不能长久,文旅行业作为区域经济重要项目,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链接产业上下游,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化,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集群不仅是城市经济的产业链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文旅产业集群基于文化资源、旅游核心产业、科技产业及相关服务和基础建设,结合文旅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充分发挥文旅夜游产业的活力,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文旅产业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内重要经济的先进形式和新模式,基于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的目标,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链,建立完整的商业体系的产业形式,这就要求文旅产业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集聚区,要集合产业特点、从组织结构和旅游产业因素来探索发展新模式。
文旅产业作为发展时间较短的“新”产业,很少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其发展,在政策助攻和大势推动下,它不可避免的要走上文旅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顺应趋势,有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新优势,也成为未来文旅产业实践发展的方向。旅游业的集群发展模式,更有助于发挥文旅产业的文化传播属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创新,赋能夜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从而有效提高区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现在的文旅夜游项目虽然火爆,但在繁荣表象下仍旧存在一定问题,如产品创新困难、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优秀的表演艺术产品。此外,也要关注演艺产品的运营,节目质量和品牌特色才是吸引观演人群的重要内容。为应对这些问题,助力项目战略发展的瓶颈,建成文旅产业集聚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打造精品特色IP。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事实上,绝大多数地区并不缺乏底蕴深厚的文化大IP,缺的是盘活IP的眼界和思路。这就需要各地构思出“颠覆性创意”,找到项目与城市的共情点,真正让夜游景区成为城市的文化“会客厅”。以全景式沉浸戏剧《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无论是百亩麦田,巨大的夯土墙,还是56个迷城空间里的21个剧场,最终都归结于对中原文化坚韧力量的展现。以演出为表现形式,直抵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内核,才能带来冲击心灵的情感共鸣。

其二,融入创新技术,加强情节设计。互动比观看更有代入感,文旅项目要想将夜游的沉浸感发挥到极致,既要做到技术上的情景营造和互动体验,又要做到情节上的环环相扣和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变幻的行进方式与交互体验,游客可以在不同的维度和时空中实现立体互动,在行云流水般的“无缝穿越”中成为故事的参与者、亲历者,乃至剧情走向的决定者,从而真正实现“沉浸夜游”。
其三,健全文化产业链,拓展消费新场景。做好集群效应的关键是运营常态化。这就需要从每个环节思考如何做精、做细、做深、做好项目,打造场景化运营,由点到面带动周边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让景区商业场景化。要充分发挥“沉浸式”模式带来的聚合效应,串联演艺、文创、餐饮、住宿等各类经营业态,塑造具有景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长远来看,文旅夜游产业仍有广阔的迭代升级空间,为助力文旅夜游项目产业实现产业集聚,将于2023年10月26-28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文旅夜游产业博览会设置多个展区,搭建文旅全产业链交流平台。
展览范围包含
◆ 数字科技内容
◆ 文旅夜游配套
◆ 夜游景区装备
◆ 主题公园
◆ 智慧旅游
◆ 城市亮化景观照明
◆ 游乐游艺设备
展会面积100000+平方米,4000+展位,1500+家展商,200000+人次观众,展会规模超前,欢迎诸位莅临现场,共赴文旅盛会。(展览事宜 黄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