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与论证——杠精言论中的常见逻辑谬误
写在前面:本文为选修课《逻辑学基础》围绕“推理与论证”所作
推理与论证——杠精言论中的常见逻辑谬误
“杠精”指的是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你说太阳是热的他都会说太阳也有几天是凉的,再凭借“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等句式的加持,发表一些“既不能解决问题又没有建设性意见的纯反驳”。杠精的许多言论在逻辑上是不成立或不完备的,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既能够保证自己的论证是逻辑自洽、没有漏洞的,又能够发现杠精的逻辑漏洞,进而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
判断在一段对话中,对方是不是在“抬杠”,我们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检验:
1.对方有没有为自己的否定意见给出理由?
比如在如下对话中:
A:“我最近看了一本很棒的书,推荐给大家。”
B:“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本书很糟糕吗?”
A说这本书好,B直接反着说这书不好。但是为什么说这书不好呢?他并没有给出任何理由。
2.对方提供的理由是不是真实?
A:“夏天打完球,来一听冰镇可乐,简直人生终极享受!”
B:“就不怕喝多了得癌症?”
在这里,B想表达的观点是:喝可乐不是人生的终极享受。他给出的理由是可乐喝多了会得癌症。然而这个理由在目前的科学界中是有争议的,并非完全准确的。
3.对方的理由和他的结论是否相关?
A:“霍金离世了,我心里好难过。愿天堂没有病痛。”
B:“呵呵,说的就好像你跟霍金很熟一样。”
B看似是在有针对性地反驳,但实际上A与霍金是否很熟并不影响A因霍金离世感到难过,B的理由与结论并不具有相关性。
4.对方的推理是否片面?
片面是指在推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遗漏了其他的可能性。
A:“我的作业忘带了。”
B:“你咋不忘吃饭不忘睡觉呢?”
B的反驳运用了类比的方法。类比是指两个事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ABCD,当一个事物出现一个新的特征E,则推断另一个事物也应该具有特征E。问题是,如果两个事物的相似点没有那么多,或者忽略二者之间一些本质的不同,这样的类比就是不充分的、片面的。
在这段对话中,B的逻辑是什么呢?作业、吃饭、睡觉都是一样重要的事,你不会忘记吃饭睡觉,那么你也不该忘记作业。作业和吃饭睡觉虽然都很重要,但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二者不能简单进行类比,非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偏颇的、片面的。
除了上述四个问题,杠精的言论中还经常犯以下的逻辑谬误
1.偷换概念(Equivocation):
他们利用词、句上可能出现的歧义来歪曲论据,进行诡辩。
A:“这个大米不好,煮的稀饭不够黏。”
B:“502黏,你怎么不去挖一勺?”
2.红鲱鱼谬误(Red Herring Fallacy):
即转移话题,提出不相干的话题来转移原本的讨论焦点。
A:“昨天领养了一只流浪狗。”
B:“这么热心肠怎么没见你去福利院照顾老人?”
3.稻草人谬误(Straw Person):
故意曲解对方的原意,使其容易受到攻击。
A:“谈了恋爱的人应该与其他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
B:“那还不许我跟别人讲话了啊?”
4.人身攻击(Ad Hominem):
他们避开事件本身的因果联系不谈,为回避自己的逻辑弱点,选择通过批评或诋毁对方的人格和品质来反驳某项论证;
“班上那么多人,他不欺负别人就只欺负你?肯定是因为你做了什么坏事!”
5.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使用一连串连续的因果关系,却又夸大每个环节之间因果关系的强度,进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工作你就只能扫大街,你难道想一辈子扫大街吗?”
6.假两难悖论(Pseudo-Dilemma):
在具有多重可能造成的原因时,他们的论证却仅预设两种情况,形成一个假的“两难悖论”。
“不公开发表声明,肯定是心虚了吧!”
“不为你买包的男人,一定不爱你。”
7.从众谬误(Ad Populum Fallacy):
将一个观点的受欢迎程度看作其真实性或价值的高低。
“如果它不是真的,那怎么朋友圈的人都在转发?”
“微博上都这么说,肯定是实锤啊!”
8.诉诸主观情感谬误(Appeal to Emotion):
他们预设“动机合情合理的行为是恰当的”,即所谓的“圣母婊”。
“你现在是这么说,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你是他,你也会这么做的。”
“你这么有钱,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不捐款?”
9.轻率概括(Hasty Generalization):
仅通过观察一个或一小部分群体,就对一整个群体做出概括。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不好笑吗?不知道发这个有什么意义!”
“你看我95后的助理都月薪5万了,你怎么就不相信努力是成功之母呢?”
10.错误类比(Faulty Analogy):
预设在某些部分相似的事物在另一些方面也会相似。
“大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怎么人家能考满分,就你不行?”
总之,要想避免成为杠精,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学知识,通过有效的推理与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避免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