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综合应用能力》(安徽/湖北/内蒙古/青海/甘肃/广西/宁夏/云南/

2023-07-21 08:58 作者:张安威老师  | 我要投稿

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

(安徽/湖北/内蒙古/青海/甘肃/广西/宁夏/云南/四川)

《综合应用能力》

(感谢霍临老师解析)

材 料

材料1.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来自于极端天气、温度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由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量和温度模式的变化可能扰乱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传染病的生态,危害农业和清洁水的供给,加重空气污染,引起动植物群落大范围的重组等。……

材料2.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在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最新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答案。……

材料3.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共同揭晓的“2017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上,有9条流言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其中6条与日常饮食相关……

回答问题

【试题一】

下列最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是(   )。

A.气候变暖对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影响巨大

B.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系统失衡的直接原因

C.气候变暖会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D.气温升高为病菌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答案】A

……

【试题三】

暖化趋势使人们容易感染的病毒或疾病包括(   )。

A.霍乱

B.寨卡病毒

C.巴贝虫病

D.西比灵古病毒

【答案】ABC

……

【试题六】

匹配题:找出选项A—L中与下列科学家对应的研究发现或观点(每位科学家至少对应一项),将选项字母填入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10分)

①汤姆·斯塔穆鲁(   )

②加尔文(   )

③让-米歇尔·克拉弗维(   )

④鲍里斯·雷维奇(   )

⑤阿列克谢·科科林(   )

A.炭疽能依附土壤扩散,致死率达100%

B.人类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无法抵挡几千年前的病毒侵袭

C.史前病毒由于被冰冻很久,生命力和传染性不强

D.南极冻土中的古老病毒会因全球变暖而苏醒,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E.过去曾引发全球性疫病的病毒或许仍保存在永久冻土中

F.炭疽杆菌可在冻尸中存活百年,而气候变暖使存有冻尸的冻土层逐渐融化

G.永久冻土因内部温度低且不含氧气、不接触阳光,能够很好地保存微生物

H.喜热病毒会随着洪水和干旱聚集于水中,造成大规模流行病肆虐

I.炭疽在有氧环境下会产生致病性孢子体,并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

J.埋葬着18世纪感染病受害者的冻土融化可能使当时的感染性病原体卷土重来

K.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社会的健康威胁中,首先应考虑到霍乱的暴发

L.炭疽杆菌可能会随着尸体解冻被释放出来并进入地下水

【答案】①D;②B;③EG;④J;⑤FL

【试题八】

阅读给定材料2,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50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50字)。(40分)

【答案】(1)A:火星大气密度不到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上即使有生命,也是非常低级的微生物

B:大气密度与生命是否有必然联系尚未可知,即便有联系,大气密度越高不代表微生物级别越高,此处强拉因果。

(2)A:地球上的任何生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都不可能存活→火星地表,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B:地球的生命不能在火星存活,不代表火星没有生命存在。地球与火星的环境不同,不可简单类比,此处不当类比。

(3)A:研究小组并没有发现这个标记→火星上不曾有过液态水

B:没有发现这个标记不代表不存在这个标记,不能推出不曾有过液态水,此处诉诸未知。

(4)A:弗雷格博士是天体演化研究专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研究结果可靠

B:弗雷格博士是研究专家,不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可靠,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也可能不可靠,此处诉诸权威。

【试题九】

阅读下列材料3,按要求作答。(60分)

围绕“‘科学’流言”这一现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答案】

“科学”流言需科学破局

“科学”流言即给流言包上了科学的外壳,指涉及科学常识的,或是凭空捏造,或是夸大某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的话。当前,“科学流言”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层出不穷等特点,不仅会让民众陷入恐慌,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如何剖析“科学”流言盛行的原因?概而言之,其因有三。

一是所处的背景时代为“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的信息遵循情感至上,其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为手段,唤醒人们的情绪,获得人们的信任,传递给人们片面的、绝对的的信息。作为“科学”流言源头的文章,或是用哀伤、恐惧等负面的情绪表达,或是用感叹号、问号的标点符号,或是用图文并茂、视频+文字的方式,引起人们的认同,让他们相信这样的“伪真相”。二是吸引的人群为“易感人群”。“科学”流言的“易感人群”即容易相信“科学”流言并做出反应的人群。“2017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上,有9条流言与人类健康相关,其中有6条与日常饮食相关。健康和饮食往往是“妈妈辈”人群十分关注的东西,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类人群往往科学素养偏低,一看到“科学”流言,就会陷入其中,深信不疑,并进一步转发传播。三是网络媒体责任缺位。“微波炉加热食物致癌”经科普学者、中央电视台数次辟谣,都不能制止网络媒体的反复炒作传播。网络媒体在发布文章的时候并未考核内容的真实性,能引人眼球就发、能涨起热度就发,科学“流言”就会无穷无尽。

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破局?关键在于多元协同、技术支持、责任归位。

科学破局在于多元协同。目前,很多辟谣平台、组织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样就无法破除“科学”流言这边刚灭那边又起的困境。这就需要政府、媒体、科学共同体、全体网民联合起来,共同辟谣。当“科学”流言出现时,由政府牵头,科学共同体研究,形成辟谣文章,发布在官方账号上。鼓励媒体和全体网民参与辟谣,激发媒体和全体网民参与辟谣的热情。

科学破局在于技术支持。首先,利用技术支持找到“科学”流言的发起者和传播者,进行科普,劝说他们自觉辟谣,从源头上和过程中遏止流言的进一步传播。其次,利用技术支持找到“科学”流言的“易感人群”,针对“易感人群”普及各类科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科学破局在于责任归位。就是因为责任归位缺失,所以部分人和媒体肆无忌惮发布、传播流言。网络平台对公众发表的文章应进行审核、监管,发现不对的应及时上报,从源头上解决流言。网络平台审核、监管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网络媒体反复传播流言,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三人乃成虎,众口能烁金。流言虽不多,足移君子心。“科学”流言一日不止,人心一日不稳,对此,我们还需科学破局。


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综合应用能力》(安徽/湖北/内蒙古/青海/甘肃/广西/宁夏/云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