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4.2六淫(暑邪、湿邪)

2023-02-22 11:06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暑邪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学习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的这个季节才会有暑热之邪。

暑邪致病,如果起病比较缓和,病情比较轻的我们称为伤暑。如果发病比较急而病情比较重的,我们又称为中暑。

暑邪,只有外邪,没有内暑之说。

下面我们来学习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主要有3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多挟湿。

暑邪第一个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这里的阳邪是指: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而火热属阳,所以暑邪,就属阳热性质。所以,暑邪引起的病变,通常是以阳热过于亢盛的病症为主,表现出以大热、高热、壮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高烧的主要症状,同时还有心烦、面赤、脉洪大等等,这些阳热过于亢盛的症状。

暑邪第二个性质和致病特点: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它具有向上升,向外散的特性。所以暑邪,可以使人体的肌腠毛孔开泄,使汗出过多,而出现大汗。大汗之后,津液不足,而出现口渴喜饮,尿少、尿短、尿赤。同时,津液大量的丢失,气随津泄,气也会随之津而丢失,而出现耗气的气虚表现,表现为气短乏力,甚则昏倒。

由于我们可以看出来,伤暑的人,除了表现为发高烧,大汗之外还会出现口渴、尿少、气短乏力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昏厥的中暑症状。

暑邪的第三个致病特点:暑多挟湿。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常常多雨而潮湿。所以暑邪常常会挟着湿邪侵犯人体。所以暑湿证的表现,除了暑热症之外,还有湿困症。暑热症表现出,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的主要症状。而湿困,则以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苔腻为主要表现。如果暑热症,和湿困症同时具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暑湿症。

以上是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邪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邪是自然界中间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湿,是长夏季节的主气,长夏就指的夏秋之交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有同学会问,春天也有很潮湿,为什么湿不是春天的主气呢?其实,春天的湿,主要是在梅雨季节,天气非常潮湿,这的确也是属于湿邪。但是这种湿哒哒的回南天,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而夏季,尤其是长夏之际,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皮肤表面总是时刻黏附着一层粘乎乎的东西,那就是湿邪。所以湿邪,尤其是在南方,天气最热的季节,湿气也最重。

湿邪,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是来自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等所引起的。而内湿,通常是属于脾失健运,导致了水湿停聚而引起了内湿。

无论是外湿还是内湿,他们都具有以下4个性质和特点:湿为阴邪,易困脾阳,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第一个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困脾阳,易阻气机。

湿邪首先为阴邪。我们前面讲过寒邪属于阴邪,而湿是另外一种阴邪。湿邪最容易困阻脾阳,最容易阻滞气机。湿邪最容易困脾阳,导致脾运化失常,脾不运化水谷,会表现出:纳少、腹胀、便溏的症状,可能会伴有呕吐。脾不能运化水液的话,会出现水湿停聚引起的水肿,尿少,腹水。

湿邪容易阻滞气机:阻滞上焦气机,清阳不升,会表现出:头痛,头昏,头重,以及胸闷的症状。湿邪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会表现出:脘腹胀满,大便不爽的症状。湿邪停滞在下焦,使膀胱气化不利,会出现小腹胀满,小便涩滞不畅的症状。

湿邪第二个重要的致病特点,就是湿性重浊

重是指的沉重感,也就是湿邪引起的病症表现以沉重为主要症状。

比如:湿邪伤头,会导致头昏重,我们通常描述为如物蒙裹。

湿邪困阻肢体,会导致四肢酸痛沉重,困倦。

湿邪困阻关节,会导致关节重痛,屈伸不利。

如果一个人因为湿邪为病,而出现头重,身重,关节沉重的症状,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呢?对了,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睡觉,或者嗜睡。因此凡是因为头重、身重、关节重而容易嗜睡的人,这就是湿邪引起的病症。

浊,即秽浊不清。是指湿邪引起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

比如:湿邪在头面部,引起面部污垢多,像没洗脸的;眼屎比较多;舌苔腻厚。

湿浊留于肠胃,会导致便溏或者下痢脓血粘液。

湿邪下注,会导致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

湿邪留于皮肤,会导致疮疡,湿疹等等。

这是湿邪引起的病症中间第二个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邪第三个致病特点,就是湿性黏滞。黏滞是指的黏腻阻滞。

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症状的黏滞,湿邪引起的病症,通常会表现为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涩滞不畅,分泌物黏腻不爽,苔黏腻等症状。

二是,病程是缠绵难愈。湿邪引起的疾病,病程长,起病慢,传变慢,反复发作,难以速愈。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可以形容湿邪引起的病症特点。这也告诉我们,湿邪引起的病症,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它治好的。

湿邪的第四个性质和致病特点,就是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这是因为湿像水的性质,它总是往低处走,所以它最容易袭击人体的下部,阴位,导致下部的水肿,或者下焦的带下、淋浊,泄痢等湿邪下注的病症。

以上是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本节课就讲到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4.2六淫(暑邪、湿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