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0进制的起源

2023-07-07 17:03 作者:零站  | 我要投稿

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制记数法,且认识到进位制的国家。我们的口语或文字表达的数字也遵守这一原则,比如一百二十七。同时我们对0的认识最早。 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十进制系统。事实上,采用几进位制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位值制概念。巴比伦人和玛雅人有位值制概念,却都不是十进制,古埃及和古希腊是十进制,却都没有位值制,只有中国是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距今8000年—4800年的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中,出土了四只不同形状的陶器,但专家测量之后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来四只陶器的体积几乎是呈十倍递增,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容积约为2650.7立方厘米,箕形容积约为5288.4立方厘米,深腹罐容积约为26082.1立方厘米,除了箕形陶器是铲形的两倍之外,其他三种陶器大约都是十倍递增。除了大地湾遗址外,青海柳湾遗址等都曾有过类似发现。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当前已经发现的陶文和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当时已能够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这些记载文字的形状,在后世虽有所变化而成为现在的写法,但记数方法却从没有中断,一直被沿袭,并日趋完善。 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古代人就已经能熟练地运用十进位制算筹记数法,它和现代通用的 十进位笔算记数法基本一样。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发布 了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法令。汉朝人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介绍,开方不尽时用十进分数(徽 数,即小数)去逼近,首先提出了关于十进小数的概念。 到西汉末年,制定了全国通用的新标准,那时基本上都采用十进制了。 到了唐朝,衡的单位根据称量金银的需要,增加了“钱”,一钱为寸分之一两,并借用“分”、“亘”、“毫”、“丝”、“忽”,作为钱以下的十进单位。后来将与“斤”有关的“钧”、“石”两个单位 废了,并增加“担”,作为100斤称呼。 只有“斤”、“两”间的十六进制,延续使用了较长时间。到1300年前后,元代刘瑾所著的《律吕成书》中,已将106368。 6312写成把小数部分降低一 行写在整数部分的后边。东汉岳所著《数术记遗》一书就记录了十几种算法、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而流传至今的算盘就是五升十进制原理,最早见于的史料是《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有考古事物为证。史料二,是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瑞作品,画卷最左端有一药铺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由此可见算盘至少在唐末以前已经被广泛使用,即证实十进制这唐代已经存在于中国。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时,不少中国高僧前往印度取经,同时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印度交流频繁,可能是这两方面的原因,印度从中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数学知识,其中包括十进位数字系统。之后,印度创造出了阿拉伯数码,并传播到了阿拉伯地区,欧洲人将之命名为“阿拉伯数字”。  十进制计数是由印度教教徒在1500年前发明的,有阿拉伯人传承至11世纪。

10进制的起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