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原始社会人类都是从estp演变成其他人格的吗?
网友问:

世保观点:
认为早期原始社会是从estp演变成其他人格是典型的巴纳姆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呢?巴纳姆效应是指表面上似乎是正确的,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错。以estp为例,e是外向,s获取信息细心,t有思考,p有弹性,所以有estp演变成其他人格的逻辑。问题是史前的人是没有t的,有了t,人的前额叶新皮质就发明了语言和劳动工具。实际上,史前的人主要不是凭t幸存,是凭f,也就是大脑边缘系统的情绪脑立足。
人格类型存在于无意识,有主导人格、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无意识的内容是通过t才意识化的。问题是人生下来即刻被社会化,而不是通过t把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所以人对自己人格的认知基本上是未知的,也是自我混乱的。
时间回到3万年以前,那时的人置身于原始森林。假设在原始森林中,出现了一只老虎,nt主导的人格有攻击性,nf主导的人格会逃,st主导的人格会原地不动,sf主导的人格会不看老虎。次级人格和抗压人格是随主导人格之后有行为显现。在哺乳动物身上,也有主导、次级和抗压人格,以猫为例,有的猫是内倾主导的st或sf人格,有的猫是外倾主导的nt或nf人格。它们的次级和抗压人格分别会对应异性家长和同性家长的主导人格。
更多六十四型mbti内容,可看作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