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笨鸟医生心得1001话(13)《难经》第69至81难,论针法,学习整理

2023-07-21 22:10 作者:笨鸟医生  | 我要投稿

到今天为止,这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论针刺之法。学习经典,运用经典,这只是一个开始。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六十九难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这里说到了针灸的大体治责,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因为它的母经可以导致它的虚弱,而它的子经可以导致它的邪实。而在补泻的时候,针灸一般是先补后泻。而本经自己病了的,取本经的腧穴即可。

七十难曰: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阳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阴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这里其实在讲针刺深浅与季节的问题。如《标幽赋》第一部分所言:“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春夏阳气和人气皆浮,所以针刺较浅,而秋冬阳气和人气皆在下,所以针刺较深,以应天人合一。

而至于春夏引阴,秋冬引阳。补泻之法自然根据病情而定,没有必要拘泥于此。

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前面说到针刺深浅季节的阴阳问题,而这里说到平时针刺阴阳的问题,因为营卫者阴阳也。刺阳的,治疗阳方面的问题,需要卧针而刺,也就是类似于平刺到斜刺之间,不然则恐伤及荣。而刺阴,先用左手按所刺之穴,良久,令气散乃进针,不然,则伤及卫气。而营卫在很多病的时候,尤其在《伤寒论》上,有卫强营弱,或卫弱营强等,在治疗这类病时,在取穴的重要之外,营卫刺法也很重要。

七十二难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前面讲到了针刺季节的深浅,荣卫阴阳的刺法。这里在讲迎随补泻,和查病之阴阳虚实而补泻调理阴阳。

首先我们知道营卫也就是经络的循行方向,和“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这一原则后,我就就根据病人的阴阳虚实的情况而进行调理。我们知道,内外表里虚实,皆以阴阳为总纲,故治病不离阴阳。阴虚阳实,则补阴泻阳;阳虚阴实,则补阳泻阴;阴阳俱实俱虚者,皆随其所见而调之。

————————————分界——————————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很久之前,在一个针灸群里就听人谈论过,泻井当泻荥的说法。这一难说到,井穴处的位置表浅,不容易针刺,如果针刺的话应该怎么办呢?然后说到泻其子而泻井的刺法。有人认为后面有缺失的文章,所以有人又加上了,补井当补合的说法。那么我们知道,五输穴,分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它的补泻在经络和穴位之间。如果补泻井都拿它子母相代替的话,势必会乱。所以这里的内容,暂时做为了解。后面的内容也提到春刺井,夏刺荥,那么应该不会单单把井穴的补泻换到合和荥穴上吧。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这里讲到了针灸五输穴与季节的紧密联系和其原因。中华民族,与土地有者深厚的情谊,而土地的土产的生长,离不开季节。天文地理与中医的关系,深为密切,其中奥妙我不能尽言,只好感叹一下,春夏季夏秋冬应五脏,而五脏有病者,可以取其所对应的季节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肝病可以刺井穴,心病可以刺荥穴,而刺井(肝病)一定在春天吗?刺荥(心病)一定在夏天吗?而且,前面讲五脏所王之季节,不受它经传来的邪气,难道是自经病了?然后刺相应的五输穴?这很多问题留给大家进行思考。

————————————分界——————————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这里说到木实而金虚的调理方法,泻南补北,也就是泻心补肾。它不是常规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母”而是运用另外一种调理之法,如下图,其原理有待详细思考。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什么是补泻,补当从哪里取气,泻当从哪里散气呢?说到了从卫阳取气补,而从营阴散气泻。而如第六十九难所言:“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也就是遇到有虚,有实的时候,针灸应该先补虚,而后泻实。然后我在书边写了一句话:“先补不足,后泻有余,针之法耳”。

——————————分界———————————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经言:不治已病治未病。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认识是,已病就是已经得的病,而未病就是没得的病,未病而防。其实这里讲的已病,不是指没病时的预防保健,而是知病之传导,提前防它脏而治已病之脏。而我见朋友圈有个朋友这样论述已病,未病。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这里说到了补泻之法,补泻不一定用呼吸补泻。而懂得针灸的人重视自己的左手,针刺的时候用左手按压自己要刺的穴位,用指甲掐,待气来如动脉之状而下针,针刺得气后向深处再刺为补。摇动针刺将其拔出为泻。如果针刺后扔不得气,男的向外将针提到卫阳层而待气,女的向内再刺到营阴层待气。如果还是不得气的,病不可治。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总感觉这一难有点儿答非所问,而没有正面讲,怎么知道补和泻会不会补过头成实,泻过头成虚的问题。只是回答了如何补泻的问题。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而针刺后我们会感觉针下的感觉,病邪实者,针头有碍若得;病气虚者,针头空虚若失也。得气后实牢的为得,濡虚的为失。

———————————分界———————————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这一难就解释了“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这句话的意思。说是压手按之气来,刺手才刺入,为有见如入。而进针得气后,见针下的气散近了才出针,为有见如出者。这里进出针有两个见,一见压手气来,进针;二见得气后针下气散尽,出针。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这是《难经》的最后一篇,而说到了补泻,不要犯实实虚虚之错。要补虚泻实,而不是补实而泻虚。而补泻是看病的虚实,并不是单单看寸口脉的虚实。

———————————分界———————————

写到这里《难经》的八十一个问题就都学习完了,这是我自己整理完的第一部经典。下来会学习和整理更多的书籍和临床心得给大家。

笨鸟医生心得1001话(13)《难经》第69至81难,论针法,学习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