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央三中几段最难释怀的悲剧

2021-06-11 00:55 作者:公子雀翼  | 我要投稿

央三和《红楼梦》很像,用时空维度上对比的手法将悲剧描绘到了极致,可以说整部作品就是由在无数个对比中显现的悲剧故事构成的。每段故事都能折磨得人揪心不已。就我而言,央三有以下几个用对比刻画的悲剧是让我真正释怀不了的。


第一先是丞相。

写给丞相的文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那就写一写央三的运镜与编排吧。一直到走麦城之前的丞相,哪怕微有白发,头也永远是微微扬起的,如炬的目光永远深邃地直望向前方,嘴角永远驻留着一丝坦然的笑意,似乎永远不会有身陷险境的时刻,真正有着一切尽在掌中的运筹帷幄的自信(当然,一切美好的铺垫都是为了准备一把更锋利的刀)。这个阶段的丞相,意气风发到深深刻进甚至是永驻进了观众的脑海中,以至于即使后来情节已经推进到了灯下形容枯槁的丞相和倾盆大雨中被抽干灵魂宛如躯壳的丞相,观众印象中还是舍不下那个一袭白衣羽扇纶巾的英姿焕发的人……两幅形象就这样在脑海里交叠,简直是乐哀交错与碰撞的加倍体验,也让本已震颤人心的哀情悲伤到无以复加。也许这也是很多观众会忍不住想象丞相不出山会如何度过一生的原因吧!当然,即使是知道结局,丞相依旧会微笑着告诉你……他从未后悔。


第二是奉孝。

在前期的运镜里,央三毫不吝惜地给奉孝塑造了最鲜亮明艳的红衣形象,这在整部作品随军而行的谋士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还给了奉孝很多次眼神流转的特写镜头,奉孝的眼神极其清澈晶亮,让人感受到他就是鲜衣怒马明媚灿烂到极致的人。可是,他的离去也那样快,上半集还跟着孟德驾马行军,下半集就是要人性命的大漠诀别。知道孟德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要扔下他的时候,那一声颤抖着带着恳求之意的气息和那一声虚弱的“丞相……”真是太让人心碎。最后再转到他明白自己根本撑不到易州再会的那一双泪光低垂饱含不舍的眼眸……谁会想到,这双眼睛也曾经在“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时溢满了热烈和希望的光芒呢?这样敏睿忠贞且善良的人,是最让人心痛的奉孝啊!


第三是皇叔兵发东吴的情节。

我觉得这段故事是一座在真正意义上升华了整个季汉的风骨的丰碑。作为一代雄杰,昭烈帝如何能不知道轻重利弊,如何能不知道这场战争可能要赌上季汉的国运?但他仍旧毅然决然地说,“孤岂能独享富贵乎!”我曾经无数次忍不住去想,倘若皇叔能忍下那一次,历史的走向又会如何?也许思谋缜密的皇叔也一样权衡过无数次利弊,但是,无论权衡过多少回,他都不会动摇。他的决心就如同他发兵时抽出双股剑一样坚决,全然不顾年逾花甲历经艰辛才坐上江山的事实。何为季汉风骨,何为后人景仰千年的昭烈皇帝?如斯而已!


第四,是孟德和本初这对竹马之交。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剪辑作品(已转发),其中有一段将孟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先是孟德的一句充满回忆的感叹“当初我与本初共同举兵之时……”而后紧接了一句泫然欲泣的声音,“而今,本初已亡……”令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本初败后,其子向孟德屈膝投降,孟德骑于马上,以极其冷漠的声音说道:“汝父在日,虽屡屡吐血而厥,却从未屈膝于我!”我想,哪怕最后注定要争斗得你死我活,孟德的心中也一定存留着那个说着“我剑也未尝不利”的骄傲果敢的身影吧……昔年,两个鲜血炽热的少年也许曾经双手紧握,共同立下过重振天下的誓言。

而他最后一声喊“本初”,却是……

“明日带上檄文,随我同去墓前,祭奠本初。” 


每一段都足以成为我永远的意难平,央三虐我久矣! 

丞相
玄德
孟德和本初
奉孝


央三中几段最难释怀的悲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