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请经验谈|做一个天马行空的设计师 米兰理工 产品设计申请分享

2020-09-03 15:56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王杰-


IELTS: 6


本科院校

中国矿业大学

工业设计

录取院校

米兰理工大学

Intergrated Product Design

拉夫堡大学

MA/MSc Industrial Design

新南威尔士大学(半奖)

Master of Design


关于自我

其实我浪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专业的选择上:服务设计VS产品设计。

在慢慢摸索两种不同类型的项目的时候,我发现服务设计更多偏向全局性,相较于死扣细节的设计行业大趋势来说,它要求设计师在整个大局观的把控会更多一些。例如把项目中Touch Point单独拎出来,通过点对点设计出一个功能性的service point,可能是服务设计产物、动线、平台、APP,抑或是某一特定产品来解决Touch Point的痛/痒点。另外,服务设计对设计师理顺各条线(后台,资金,用户,服务等)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使得后面与公司/集体的接洽提供可能。

而产品设计更多是对整个产品的把控,包括美学方面、功能性、意识流等不同的导向。可能它单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功能至上。也可能它没有功能,只是一个美学的产物。还有可能它只是为了表达某一些情绪和感触,不会像服务设计那样广而空泛,更多的会让人感觉切实落地。例如“我的目的在哪里、我的想法是什么、我想要做什么样设计、设计结束之后怎么把它呈现出来、呈现出来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最后能不能回归到我这个主题”。

于我而言,产品设计还能更多激发一个人的动手功能。在造物的过程中,从零到一,再到最终呈现,这整个过程会让人成就感满满。在对材料和人因的探究上,产品设计又会涉及到更多的因素,主要包含了人因研究、人机工程学、工业的把控、材料和色彩的把控等方面。从初始的简单造物,到后期的用产品展现设计师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产品设计必不可少的,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产品设计师主要的作用是让产品和用户对话”。

在独处时,我很喜欢接触一些新鲜玩意儿。或者就是做一些有关造物的事情,比如说我之前在学校木工坊的时候,可以呆一下午,看着我设计的小玩意儿被制作出来,觉得还挺有成就感的。又或者就是单纯对美的感知,能疯狂拍个上千张产品的照片细细琢磨。

所以回到主题,相较于服务设计的全局性,我更加喜欢细节的提升,觉得迭代设计会更有趣一些,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产品设计。

在设计风格上,相对于欧美实用主义至上和feasibility先行的原则,我更喜欢润物细无声的设计,类似无意识、情感化设计。比如食物的包装可能就是食物本身的特性,用户能直观地感受到商品是怎样的,这种“有温度的设计”,细细琢磨就很有意思。再就是无意识设计中,我们在设计中应该注重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当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设计师不应强加给用户某一动作规范,而是应该用户进行到某一步自然而然的做了相应的动作,实现了设计师设计这个功能的作用。

在设计理论上,我觉得不用特别的去在意它,你需要取长补短。比如说你觉得日本的情感性设计在细节方面描述的更到位,而欧美的实用性设计在设计层面上会比日本的突破更大,就可以将两者结合,建立你自己的设计观。

在学设计之前,我对设计的理解是“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东西来改变我力所能及的范围,甚至是整个的行业环境,到整个世界”。但后来我发现设计局限性还是很大的,比如说你的设计提交到工厂,工厂可能会受到一些材料、工艺的影响,导致概念化的部分无法实现。所以设计师受到的诸多限制使得我们从一个造梦的人变成了一个补梦的人,但是这些局限并不应该成为妨碍我们继续做一些天马行空的设计的理由,毕竟少年郎还是要有梦在嘛。


- 关于专业

产品设计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当然整个设计行业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习领域特别宽泛,相关专业很多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比如说你在设计一个项目落地的时候,你要思考怎么样跟公司负责人去传达你的设计理念,他可能完全不懂设计,那么这时候就很考验你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所以产品设计其实就是锤炼你迅速汲取知识内化,再利用你已有的设计水平做外化的行为。热爱新鲜血液,产品必然十分适合你。

其实我一直都很迷茫产品设计在中国它究竟能做什么?然后我的前辈朋友就一直跟我讲:“做就可以了,不要问,当你做到那一步你自然就懂了”,因为整体国人的对普通Design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大家普遍会觉得产品设计要么是做技术壁垒攻关,要么就是做整个产品造型工作。但其实它更倾向于实用性,用巧妙的结构、精细的排布做表达,同时辅以美观原则和意识原则,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向。


我的项目一:防烫伤奶瓶

这个项目的目的更多是探究Nitinol记忆金属在日常商业产品当中实际应用。在真实商业产品案例中,产品的推进需要综合市场饱和度、用户期待、红蓝海领域等多方面因素。而这时候材料特性与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各种实验之后我们发现,单个弹簧的温控形变产生的力并不是那么大,而如果大体量应用弹簧在商品上又会造成产品制作成本过高,并不符合我们一开始的推广型商业产品的初衷,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体量相对小的物品探索上——小体量物品、温度敏感、市场前景好。

所以我们对项目的关注点自然而然就落在了家用小电器与日常生活用品上,例如温控开关、自动化温度控制器、防烫/冻等方面。目标群的初步明确和功能的初步明确的组合带来了若干不同的可能方向:温度过高自动喷淋装置、模块化建筑(会呼吸的房子)、若干灯具等等,最终我们将可探索点落在了婴儿防烫伤奶瓶上。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大家所熟知的用户同理心研究。结合任何可能用户的行为方式研究,通过研究“他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他们现在是如何解决的、他们希望的产品功能是什么样子的”等一连串的问题作为设计准绳,我们开始了探索。

最后,我们进行市场匹配度探索得出——设计杯口,从而适配市面上的所有奶瓶口,我们最终选择的是利用弹簧组的方式去实现。


我的项目二:情绪

说来很奇怪,最近情绪这个课题被大家提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情感问题如何量化、如何通过抽丝拨茧来做设计?”。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过这样的想法,当一个人孤身处在人群中的时候,总能或多或少感受到整个群体对我自身的影响。而这种想法,在我只身北漂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在路上所有人都行色匆匆,蓄势待发,而我一个习惯慢悠悠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不知所措。

秉承着设计就是解决生活中一切的原则,我开始了设计调查:“我为什么会焦虑?”。通过浏览文献和做调研之后发现,情绪在群体中具备波纹式反应,即身处人群之中,每个人都成为群体中那个影响别人的个体,而每个人又是被群体影响的个体。

在一线城市工作节奏快的引领下,压力大、心事重重的群体占据更大的比重,这就导致了人流密集处成为了一个焦虑人群集散地。而人群对人的情绪反馈,由人群的主基调决定在下一步的调查中,我发现其实人群中任何人和人的情绪传递是链式反应,就是可以提供切断一环,终止整个情绪传递的可能;也可以提供了增加一环,直接加入积极情绪的可能。

最后,我进行了黑屋实验。检测画面/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最终提出解决方案——闸机处的情绪渲染。


- 关于留学

我认为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申请时间,因为作品集和语言考试同时进行的话很容易让人吃不消,所以我建议把两个时间段分开进行。

像我是先准备了雅思考试,通过之后我就专心准备作品集和各种申请材料。 


- 关于未来

我觉得人还是要有梦,未来想看看有什么好玩的项目,自己开个工作室。目前的话,还是希望自己找一些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专业相关的实习岗多多学习。


-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在出国之前你需要明确想好到底要不要出国,以及你出国是为了什么。例如说“我出国只是为了渡个金,我出国是为了玩,我出国是真的想学一些知识”等等,什么答案都可以,就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出于什么原因。

其次,你出国之后究竟想学什么。不能一会想学交互设计,但觉得交互代码太烦了,一会又想学产品设计,但是觉得静不下心去造物。

最后,你在出国这段时间究竟想做什么。等这几个问题都想完了之后,再来准备出国这件事也不迟。如果自己都没有想清楚的话,我建议你找到答案之后再决定出国,这是对你或其他人都比较负责的做法。


- 想感谢的人

我觉得申请路上大家可以多结识一些跟你申请同学校、同专业或者是同专业、不同学校的同学们,然后大家多多交流。比如说你在机构里面跟大家聊一聊设计构思,在准备面试的时候大家相互模拟面试。

因为大家其实在更多的时候处于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如果说你项目里面有瑕疵,你自己可能看不出问题点,但是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这个项目里面哪些点它其实是不对的,或者说它亟待改进。所以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最想感谢的是那些在申请路上帮助我的人们。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  顶级名校作品集参考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申请经验谈|做一个天马行空的设计师 米兰理工 产品设计申请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