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和健美训练时的心态建设
根据我的平衡点理论,和以此延伸出的耕地机比喻,已经解释过了力量举与健美的本质,即:力量举追求的是耕地机的吃土深度;健美追求的是耕地机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翻土量。 由于对两者本质的理解,很自然地,也就此延伸出我们看待两者时的心态建设之差异。尤其是力量训练时的心态建设,很多人是错误的,是与健美训练混淆不清的。也许有人潜意识中理解了二者之差异,但仍未形成清晰的认知。 所谓力量训练,在我这里的狭隘定义是指:次数在1~8次的大重量复合训练。比如三大项、杠铃划船、实力举、握力、腕力……等。 次数在8次以上的,统称肌耐力训练,不在力量训练范围。 力量训练的增肌与增力逻辑,与健美训练一样,都是看“总容量”。但有一个差异,力量训练的“总容量”是有重量门槛的:如果是超过8次的杠铃复合训练,那就意味着重量太小,在力量训练的范畴里,算是垃圾容量、无意义的容量,是无法算在“总容量”之中的。(力量训练追求的是耕地机的吃土深度,那么当然,太浅的深度我们就无法算在力量训练范畴以内,因为与我们的目标相悖) 所谓力量训练,顾名思义,目的是“力量”。那么,人体什么时候的力量表现是最佳的呢? 不妨各位想一想,假如你刚跑完步气喘吁吁,你的心肺非常累;或者刚做完一组健美孤立训练,肌肉酸痛。这时的你,会有良好的力量表现吗? 用常识就知道,绝对不可能。在这种状态下,你去做一组大重量深蹲或者卧推,你的注意力根本无法放在力量爆发上,而是放在气喘吁吁的心肺,或者酸痛无力的肌肉上面。 所以,既然力量训练时,我们追求的是最佳的力量表现,那就需要在做每一组之前,“把自身的心肺与肌力调整到最佳状态”。你的心肺不能有任何疲惫,你的肌肉不能有任何酸痛无力感,甚至是你的神经兴奋度,也要尽可能恢复到最高。 这也就意味着,力量训练中,不会伴随着任何疲劳,你在做每一组时,心中不应该怀着畏惧和抵触的情绪,而是兴奋,兴奋于自己力量亢奋的状态,兴奋于即将到来的压力挑战。并且,由于力量训练是8次以下,你的肌肉还没来得及堆积乳酸,就结束了。所以,全程都是处于轻松、亢奋、痛快的状态,不存在任何疲劳。 这种感觉,就如同你拿着盘古开天劈地的战斧,在单挑玉皇大帝,你的对手无比强大,但你的神力也无比强大,你兴奋,你想迫不及待试试这把斧子的威力,就拿玉皇大帝开劈!
(前面我说力量训练没有心肺压力更多的是指1~5这个区间内。在5~8这个区间,由于是健美与力训的临界区间,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心肺与肌肉压力,只是程度小于健美而已。比如深蹲8*3,由于深蹲是全身肌群参与,所以会加重心肺压力) 以上就是力量训练时该有的心态建设,这源于对力量训练本质的理解。 下面再来说说健美时的心态建设该是什么样子的。 如开头提到,健美追求的是耕地机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的翻土量。这也就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你的翻土量,或者说做功量,越多越好。所以,健美就需要舍弃重量与休息时间,而偏向于肌耐力的开发。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等心肺与肌力完全恢复,只要那股酸劲、疲软一过,就需要立马进行下一组。 以上就是健美的心态建设。 如果拿跑步来做比喻,力量训练就相当于100米,健美就相当于400米。在100米中,你无需考虑心肺,只需要最高的爆发。但在400米中,你不仅要承受心肺与乳酸的双重压力,并且还必须顶着这股压力,一路冲到底。 但健美训练有一个轻松之处在于,他的动作都是相对孤立的,所涉及的肌群太少,所以即便是“跑400米”,也只是局部的酸痛,局部的“400米”,不会给心肺带来过多的压力,只有肌肉的酸痛。。在做完力训后,安排15~20分钟的健美辅助项,绰绰有余。所以,它依旧属于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并不是很累。训练者依旧是处于一种享受的过程。 很多人常犯的一个问题在于,他们总是把力训与健美的心态建设混淆不清。常常犯用健美的心态去做力训、用力训的心态去练健美的错误。 就拿我自己举例,比如我刚做完深蹲8*3,心肺压力有点大,我的下一项是做杠铃划船,于是左走走右晃晃,恨不得马上进行杠铃划船的训练,但过了一会我发现,我根本没有做好休息,由于乱走乱动,我的心肺依旧没有恢复过来,这势必会影响我杠铃划船上大重量。而我真正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坐在凳子上老老实实地、安安静静地休息,除了站起来换片,一点多余的动作都不需要有,让心肺缓过劲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开始,我把力训心态与健美心态混淆了。你看,即便是我最先提出了耕地机的比喻,我依然还是在无意识中犯了心态上的错误,更不用说其他健身爱好者了。 大多数人,受网上的错误影响,一想到健身就是“励志”、“力竭”、“轰炸”、“超燃”、“坚持”、“拼一把”、“汗水”、“沉淀”、“自虐”、“氮泵”、“痛苦”……等等字眼,把健身看成一件非常苦逼的差事,仿佛没有痛苦就不叫健身一样,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是大众对于健身的一种刻板印象。归根结底,还是大众没有抓准不同训练的本质差异。 我认为,真正的力训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是融于生活的,它简单到就像一种纯粹的娱乐,就像你下班以后,摆好下酒菜,迫不及待想跟朋友喝上几杯一样。
在你走进健身房力训时,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为下一组做体能储备。在这个时间段,跟常见的老朋友聊聊天,聊聊训练,过了一会,休息好了,很自然地去做下一组,在这一组一组的积累中,你会感受到“总容量”带来的底层疲劳,在这种不断积累的疲劳中隐藏着满足感、成就感,力训的快乐由此而生。 这个过程,就像跟朋友喝酒吃饭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娱乐聊天,聊到尽兴处,“来,干!”在这一杯一杯的酒中,你会感受到血液中酒精度的上升,这种上升中隐藏着满足感、快感,喝酒的快乐也由此而生。
看吧,它们是多么地相似! 这才是力训的最高境界,是融于生活的训练,是能让你像玩游戏一样,享受一生的训练。 “哪里有阻塞,哪里就有问题”,我羞于谈论什么“坚持”与“自律”等字眼,这是一种对我训练境界的很庸俗的侮辱。我更讨厌以这种字眼经营自己“人设”的人。 我希望遇到的,是能真正享受力训的伙伴,是能与我“觥筹交错”的训练者。我们怀着对训练共同的热爱,“举杯共饮”。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健身老炮”。 不仅健身如此,阅读、工作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不必苦大仇深,我们要去挖掘个个领域真正的“玩法”,然后去结交与你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跟着世俗的刻板印象走,永远庸俗,永远不思进取。 ——2023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