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越掏越痒,小心外耳道炎
阴雨绵绵,陈阿姨总感觉耳道痒痒的,于是拿起挖耳勺掏耳朵,可怎么掏都觉得没有掏干净,还是痒痒的。掏了几天后,甚至有“黄色液体”从耳道流出来,被吓坏的陈阿姨连忙到到深圳华侨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是外耳道炎,现在已经化脓了,我给你清理一下,再给你开点药,以后千万不要再随意挖耳朵了。”耳鼻喉科接诊的杨玉伟医生检查后嘱咐陈阿姨。


据杨医生介绍,近期他接诊了不少外耳道炎的患者,这个疾病一般多发于夏天,夏天洗澡洗头频繁,身体容易出汗,耳道容易潮湿,适合细菌繁殖,导致患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增多。
为什么频繁掏耳朵会引起外耳道炎?
“其实,我们常说的耳屎,又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淡黄色黏稠物,并不是将它掏得越干净越好,薄薄一层贴在耳道上,可以起到保护耳道的作用,如果因为太多而影响听力,则应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自己随意掏挖。”杨医生说道。
并且频繁掏耳可能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的细菌感染,对症使用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甚至出现化脓、肿胀、继而导致耳朵越掏越痒,甚至造成耳聋。

此外,杨医生还提醒,脚气或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在摸完患处后,切勿用“脏手”去接触掏耳朵工具或掏耳朵,否则很容易将病菌带入耳道,导致外耳道感染。另外,尤其要避免街头或洗脚店等场所接受采耳服务,因采耳工具多人混用,如果消毒不严,容易传染霉菌。

得了外耳道炎千万别再这么干
①切忌自行用药
耳朵是一个封闭通道,用来听声音的鼓膜非常娇嫩,大家不能自行购买任何滴耳液或药膏往耳内使用,所有耳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建议指导下使用。自己随意用药,有时候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②切忌频繁掏耳朵
首先,得了外耳道炎,尤其是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友,我们建议及时到专科门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借助专业工具进行外耳道清理,更需按期到门诊复查。由于很多人没有方便条件到专业科室,只能自行解决。但如果您的外耳道没有什么异常状况,可以每两周清理一次,切忌频繁清理,要使用自己专用的挖耳勺,轻轻地由里向外刮,且不得进入耳道过深。挖耳勺使用前和使用后均需消毒,酒精擦拭即可。每年的体检,耳鼻喉检查一定不要错过。

外耳道炎容易反复怎么办
虽然“掏耳朵”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但是为了预防耳道损伤,要极力克制,改变坏习惯。如果同时合并真菌感染则要具有耐心,坚持治疗,因为真菌孢子生命力顽强,难以一次性根治,其治疗过程比较漫长,可能会长达两三个月甚至更久。如果不能坚持一次治愈的话,极易反复。坚持定期到耳鼻喉科清理耳朵里面的真菌团块,对于治疗非常有必要。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清晰可见,不损伤外耳道,建议在耳鼻喉专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