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的产生的必然性,与性别对立,与平权运动
-- 以下为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请私信 为了足够客观下面a性为男性,b性为女性 -- 1.对子产生的必然性 矛盾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个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必然有着同一性。反过来,有同一性的不同个体就会产生对子,进而产生矛盾。所以性别对立在总体上是不可避免和理所当然的。 2.“同出而异名” 矛盾并不意味着割裂,相反,这恰恰意味着二者关系接近。就像黑色与白色的关系肯定比黑色与苦味的关系要近。老子说“有”和“无”是同出而异名的,二者是一个东西,是无造就有,有产生无,这就是相生,二者同出一源。这恰恰和两种性别类似,两性本质上也是同出一源,这无论从科学还是这下上都很容易得出。所以最本质的问题“性别斗争的正确性”就有了答案,斗争应该存在不同阶级间,通过阶级斗争消除阶级矛盾,最后消灭阶级。而作为同一同源的两性本不该存在阶级差异,更不该因此产生阶级斗争。 3.既然同源不该产生阶级斗争,为什么前面说斗争是必然的呢? 3.1对立出现的必然性 从事实上来看阶级差异切实的存在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所谓“不该存在的斗争”是必然的。这里的“不该存在”用形而上学从伦理道德孤立的来看是不该存在的是违背发展趋势的退步的,但辩证的观点看是必然存在的,是进步的。之所以产生这种看似不合理的阶级分化本源来自生理结构的不同。这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根本上的差异也就不会产生所谓对子。哲学上的同一性并不意味着客观上的完全相同,这其中的不同异化了两性关系。 3.2对立出现的直接原因 在生理结构上,a性在高压环境中有着天然优势,所以在此生产力水平下,a性具有主体性,以致在不断发展积累下形成了重a轻b的局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与b谁更好,从本文层面上看,一切仅仅是不同而已,如果我继续用各种证据证明a,b一样好就有点倒退了,本文认为这只是不同而已,好坏本身也是一种不同罢了,况且还没有说谁好谁坏,本文要避免陷入a,b两性的对比中,只陈述客观事实)在过去很长时间下a性拥有压倒优势,其实本质上是生理异化导致的思维固化的刻板印象。在不断积累下,涌现出大量a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等。这些事例继而引起榜样作用,这无疑对a性更有利,进而导致a性思想转变为怎么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他们可以我也可以这种思想。而性别作为可以被明显认识到的一面区别,就导致使b性产生这个人是a性不是b性的直接认识,进而继续影响固化自己的思想。甚至从而导致有时重a轻b的是b本身的情况。 3.3没有既得利益的剥削者存在,不是敌人是战友 a性是在当时生产力下得到较多利益的群体,但a性同时也被绑上了框架,只不过a性占有更多的资源,所以表现出了远超b性的自由度。但本质上,这种所谓对立是社会发展状态固化出来的,a性即不是剥削者也不是即得利益者。a、b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消灭阶级,实现平权与自由。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理区别作为根源影响了性别关系,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性别占有优势,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消灭所有阶级。在脑力逐渐成为生产力的源泉的趋势下,a、b的职能重叠越来越多,相信总有一天可以实现真正的性别平权。 5.什么是平权,在无法立刻实现性别平权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待两性关系 首先平权肯定不是指让a、b两性按1:1平方蛋糕,这才是完全与本文思想背道而驰,这种行为恰恰在强化两性差异化。真正的平权是指性别不再再作为考量的方面。人类是群居动物,天生喜欢抱团。当性别不再作为抱团对抗的根据时,就是真正的平权了 。在当下无法立即事先平权的情况下,我认为人们也应当去追求这种觉悟,不以性别作为划分人的根据,面对事情多找寻客观本质,而不是去搞一些无聊,不合逻辑的总结与刻板印象。(例如x性就该什么什么之类)在当下,不同性别担任的身份还是有明显异化,例如社会还是需要a性提供住所,车子。要求,或者说禁锢b性使其担任所谓“贤妻良母”。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大量人享受这种既得利益,有a性享受这种所谓权利,有b性享受这种安逸(或许也不安逸吧)。这是社会发展层面导致的,而这其实是外在表现不是根本问题。即使依然由原来的性别担任这些也没有问题。关键是人格自由,可以担任,或许因为却有优势,但可以不担任,你不是这个性别,也可以担任。这才是真正的平权,我们要尊重这种选择,去促进平权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