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猛将:战力无人可比,竟为陈友谅出家终老!
公元1360年,朱元璋率大军急行军两个月,从安丰赶回应天支援洪都城,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展开最后的决战。当他赶回洪都时才发现,情况根本不像张子明所说的马上要打胜仗了,而是再不回来朱文正就要挂掉了,洪都和应天都归陈友谅了。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陈友谅大军损伤同样很大,这无疑增加了朱元璋的胜算。此时朱元璋与陈友谅两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陈友谅本是一方诸侯,日子过得很舒爽,自从遇到朱元璋后,就像遇到克星一样,没打过胜仗,每次都吃瘪,明明自己的兵力是朱元璋的十倍,可还是拿他没办法。“既生瑜何生亮”,真是老天捉弄人吗?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世纪之战就此展开。

世纪之战鄱阳湖水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级规模最大水战。鄱阳湖大战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公元1360年7月,鄱阳湖水战正式开始了。双方在湖上各自布阵,此时的朱元璋才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陈友谅的战船分三层,长15丈,宽2丈,高3丈,上面有士兵骑马来回巡视,堪称巨无霸!而朱元璋居然是以渔船为主!
双方照面之后高下立分,朱元璋沉着冷静,分析了敌我优劣:陈友谅战船虽大,但机动性灵活性很差,而渔船灵活性好,可以将陈友谅的战船逐个击破。在经过仔细的考虑后,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以徐达为先锋,出奇不意的先发制人发动攻击!
陈友谅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敢先发起进攻,急忙派出舰队迎战。此时徐达的渔船突然分成十队,从不同角度围攻巨舰。陈友谅水军行动不便,顾此失彼,徐达趁机攀上一艘战舰,杀敌一千余人并缴获该战舰!
陈友谅毕竟是打过大仗的指挥官,及时调整了舰队后,利用船只上的火炮对徐达发动了猛烈攻击。陈友谅猛烈的进攻给朱元璋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击沉了朱元璋战船数十条,溺水死亡士兵不计其数。
这还不算什么,陈友谅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陈友谅意识到与朱元璋之需速战速决,不可拖泥带水,于是使出“斩首行动”。

张定边动漫造型
张定边(1318—1417),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元末著名将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重镇,攻无不克。
张定边率领舰队驶出大军阵营,他佯装巡视战舰,避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当舰队行至把角位置时,张定边率三条战舰成品字形直接飞驰而出,直接奔向朱元璋而来!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囊中探物?这是要学关云长啊。
张定边不但作战勇猛,而且知识涉猎面很广,且知天文地理,是难得的能文能武之才。张定边堪称一身是胆,率部下虽身陷重围,但仍奋勇作战,在包围他的几百士兵中居然越战越勇,锐不可当!
张定边率领的舰船从朱元璋战船的重围中杀出,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朱元璋的水军阵营竟因为张定边而被冲成两条线,张定边趁机一路直奔朱元璋取其首级而来。
眼见张定边战船朝自己冲击而来,朱元璋也慌了手脚,握剑的手居然开始发抖,这是朱元璋自参加起义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的威胁。朱元璋命人调转船头,可船只竟然搁浅了,周围已无人可以救援,眼看就要被张定远擒获。

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剧照(右)
三国时期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其实是曹操提前打了招呼,因为爱惜关云长是人才,所以曹操命人不得放箭,否则关云长是不会如此幸运的。
生死关头还是射击锦标赛冠军常遇春临危不乱,在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常遇春弯弓搭箭,一箭正中张定边右手,张定边被射中后无法再指挥“斩首行动”,带领部下返回大营,十万人马竟无人敢挡!
这一仗虽然没有取得朱元璋首级,但实在是精彩刺激、惊心动魄。
“斩首行动”是技术和熟练工种,要实施这种制敌方式有几个特点要掌握:
01.爆发一定要强悍。不能让对方感知,趁敌不备来个措手不及,待对方醒悟过来一切为时已晚。
02.装备一定要精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选择优质的装备和兵器,比如快船、快艇、快马、快刀等,做到一击命中,命中必灭。
03.判断一定要准确。敌军首领在何处,要迅速清晰的分析出对方防守的空隙和缺陷,从中找到自己突围的标准和斩首的方向。
三个方面一气呵成,则大事可成矣。从张定边的斩首行动可以看出,他是具备这三个方面能力的人。张定边熟知兵法,能准备的运用时间和空间机会,给朱元璋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如果真的斩首成功,历史可能就改变了。

福建省灵源山风景区图
鄱阳湖水战张定边没有能够力挽狂澜,最终以陈友谅兵败,朱元璋大获全胜收场。1364年2月,张定边为保住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带着陈理投诚朱元璋。
直到最后,张定边把对结拜兄弟陈友谅的忠诚保留到了最后,他拒绝了朱元璋的工作邀请,而是去福建灵源山削发为僧,法号沐讲。
最终,张定边一直活到公元1417年,才以百岁高龄寿终正寝。
此时已经是明朝永乐15年,朱元璋已死了20年,射他一箭的常遇春则是死了48年。
英雄迟暮,佳人已故,终化一抷黄土。
每天更新朱元璋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