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而远之”的英语老师
英语曲老师在我的印象当中,一直都是“恐怖”的代名词。按她对我们的说法,她在“(一九)九七年上的班”(她的原话),算来到现在已约24年了,所以不可否定的是,她的教学经验很丰富。我偶然看到她班墙上挂的她的个人介绍,她是我们市的优秀教师。所以,上她的课,就像是“下地狱”。那真是“饱受折磨”。
但是,就是这样,我们班学生在别的课堂上,纪律不是很好,在曲老师的英语课上,没有几个敢“造次”的。她上课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不管怎么说,主要原因还是她第一天给我们上英语课就“奠定了基础”。
2018年,我上初一。没想到的是,就碰到了这位姓曲的,而且自我介绍或讲课时音调还挺高的老师。她自我介绍的时候,就简简单单地说了几句话。当时在我听来,她的声音大约有70dB。
“我姓曲,你们以后英语课就是我来上。(这里用“!”来结尾倒也没什么不行)”
那种威严的气势,到现在印象还那么深。
本来当时我们都是那种调皮的孩子,在她的面前就真的没有几个调皮的了。
但是严厉只是她的一面。她也有另一面。我想,可能也就是所谓“反差萌”这个词能概括了。
有一次课间操,我们都站好了排,但是集合号还没有响起,所以还算比较懒散的。其中几个同学远远地看到了她从教学楼里出来。因为那天真的很冷,她穿着一件黄色棉(不确定是不是棉)大衣。我们几个同学戏谑地说:“曲老师出来啦!”然后装出一副害怕的样子。当时的气氛虽然很好笑,因为那几个兄弟就像小丑一样,但谁也不敢笑。她走到教学楼正前方,隐隐约约可以看清她的背影。本来没什么不对的,但是我听到了几个学生的叫声。“快看曲老师!”
我朝着那里望去,看到曲老师正在原地跳上跳下。我就一直盯着她看,看她会不会发现这群学生。她没有发现这些学生,继续跳上跳下。当她终于停下来不再跳,她便开始左右甩手臂,来回甩了很长时间。当她转过身来,来找她们班的学生了,我们班的学生就收敛了起来。
那一次,让我们对她的印象稍稍有了那么一点改变。即使这次的改变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还有一次,是我们学到了一篇学到了一篇关于二泉映月和阿炳的英语课文(《Sad But Beautiful》)。第一课时,她先是介绍了一些关于阿炳的生平,包括《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然后,她说了些什么,大概是鸡汤这类。然后才开始讲课,讲知识点。在我的记忆中,这应该就是第一次我听到她在课堂上说这些故事性的话。

课堂自古以来就不一定是严肃的。我更希望在新时代,会有更多的“花样”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规则。 太过于教条,反而误人子弟。只要不影响整体效果,我想,还是应该用“花样”方法。就像曲老师这样的,在讲课文之前,讲一些关于它的故事,不也是很好的吗?
说曲老师严厉,那只是表面。说她有新式的上课方式,那才是里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