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熙攘市场今何在

2021-06-08 00:08 作者:轩缘无痕  | 我要投稿


想对昨天的动态再做一些解释,感觉会超字数,就新发个动态吧。

(结果写着写着太长了,直接转专栏了)

 原动态地址:https://t.bilibili.com/533218411684400968


首先纠正一些误区:

第一点:那个动态的重点并不是“这首曲子一开始拉了,听久了又不拉了”。
诚然你们看来这首曲子开局拉了,我也并没有如此评价过。我最开始要表达的意思是“一上来不够猛,没有足够抓耳的旋律让人一下子沉醉其中”,这并不是差评,且我之后也说过,这首曲子可能需要以《野兽大都会》的欣赏角度去听,会有更好的效果。

然而这与我原话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关系,熙攘市场也好,今宵也好,寄世界也好。

我想表述的是创作这个过程所能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对曲子本身的评价。


第二点:“好的作品能经受时间考验”

这个说法没错,就是跟我要说的没什么关系...

那么我要表达的是什么呢?我来说一下心路历程吧。

自我感动

最开始我听熙攘市场的时候会串曲,63753#56那段会串到蓬莱人,这是我最开始的理解方式。慧音的能力是吞噬历史,而交易的规则又如同被吞噬的历史一般消失在尘世间。这一点通过旋律的借鉴体现在曲子中,表现出了千亦对于市场规则被人遗忘的无奈,又在新(虹)与旧(永)之间建立了若有若无的联系,让人产生对十几年前的东方的怀念。

而这种怀念的情绪在虹龙洞中又时刻存在着:
曲子也有点怀念的感觉,非常有趣。  ——Banditry Technology
这首曲子的氛围便来自对矿洞遗址的怀念。  ——日渐荒废的工业遗址
主旋律给了我一种怀念的感觉,不知怎的眼眶有些湿润。大概是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像游戏音乐的主旋律了吧。  ——天魔之山漫天星
说起来在我小时候,能清晰看见在月光照耀下自己落在地面上的影子。究竟是因为现在周围变亮了才看不到的呢,还是说这也是妖怪的把戏呢?——Lunar Rainbow
这首曲子同样,由节奏轻快热闹愉快的部分,和富有力量感、仿佛能听见某处传来的悲鸣一样的部分,这两部分交错组成。——熙攘市场今何在

这种从旋律相似得来的怀念感,给了我最初听熙攘市场的基调。

但是为什么这首曲子在最开始听的时候没有给我惊艳的感觉呢?为什么评价会出现两极的分化?

我想可能是因为这首曲子慢热,那么前面为什么会慢呢?

我反复听了几遍后发觉是“31721324”这段旋律的反复出现给人一种无力感,而同样给人无力感的还有鼓点,在急促的鼓点中穿插的镲,如同股足了劲又泄了气一般,一次又一次将即将踏上正轨的旋律给拉回起点,仿佛原地踏步一般,极力要做出改变却又一次次回到起点。而之后的旋律也不断地在上行与下行间转换,如同每一次对星辰的仰望却以失望的低头作为结尾。也许这正是熙攘市场慢热的原因,无处不在的无力感,实在是无法在前半段给出惊艳的感觉。

“仿佛能听见某处传来的悲鸣一样的部分”

这是谁的悲鸣呢?

是千亦的,是ZUN的。

对于过去美好的怀念是热切的,但残酷的现实却是怀念越深失望越大,越是追求回到过去,越是发现再也回不去,不论是熙攘的市场,还是让人怀念的创作环境。

而我在此处有了共鸣,于是我的音mad计划表上排了一条——《熙攘音骂今何在》

创作环境的没落,经典素材的流失,其实我在《心绮楼囃子》中已经有所表达,但我觉得这首也许更加契合,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对于曾经创作环境的怀念。

当然这个音mad得往后排,我现在还在做百百世。

昨天我在开车时听熙攘市场的时候,又来到了那段蓬莱人,我按照心绮楼囃子的思路,脑补了一下用葛平填词。

“熙 攘 市 场 今 何 在?”

刚好与标题相同,七个字七个音,严丝合缝。

哼了几遍后我发现了另一个欣赏角度。按照蓬莱人来哼,旋律是“63753#57763”,在最后旋律是下行的,回到的是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上。而按照熙攘市场的旋律,“63753#56”,旋律持续上行,后面更是接上“671”,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冲劲。

配合着填词,我突然有了另一种感受,打个比方,李白手握着毛笔,在迟暮之年吟啸出:“悠 悠 盛 唐 今 何 在?”即便希望渺茫,仍能感受到他心中渴望重现盛唐的万丈豪情。

而同样地,从“熙攘市场今何在”中,亦能感受到千亦对于夺回市场规则的满腔热忱。即使一次次地感受到敌不过时代洪流的无力感,仍旧要尽自己所能作出尝试,大声喊出“熙攘市场今何在”,这正是她作为市场之神的证明,也是她存在的意义。

逆着时代的潮流,追寻市场规则的千亦,让我想到了背负畜生界的敌意,去回应人类灵的袿姬,又或是承受恨意的痛苦,一心复仇的纯狐。我想她们之所以让人感动,一方面是其孤立无援的处境令人怜惜,而另一方面则是不屈服于现状,力图改变的决心,触动了在快餐化社会下顺从大流,逐渐麻木的我们。

而由此而发的下一个联想,又将我拖入了更深的感动之中。

“熙攘东方今何在”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到这行字后就会流下泪来。

具象的感觉可以参考BV1AW41177A6Insert Coin(s)》,以及联想到部分东方爱好者之间的猜忌和内斗越来越多,越是让人怀念做东方同人最初的本心。

而同样地,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依旧有着许许多多的“千亦”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不论是向着曾经的熙攘,还是向着比现在更好的将来,默默地努力着,去为东方社群做出力所能及的一丝丝改变。

谢谢你们。


但是接下来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届不到的感动

当我在听着熙攘市场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感动之时,我意识到了一件事。

我的这份感动,除了我没有人知道。

我在听熙攘市场的过程中所有的心得体会,说到底不过是自我感动罢了。如果我不表达出来,没有人会知道这首歌还能这样听,没有人会理解我憧憬着怎样的社群环境,也没有人会产生与我完全一致的联想轨迹。

感动是需要表达来传播的。

而表达感动的这一过程,正是创作。

像《心绮楼囃子》和《寄世界于东方》,正是基于强烈的对感动进行表达的欲望而创作出来的。虽然我表达的能力还很稚嫩,但我相信有观众至少理解了那么一点我所感动之物。

但毕竟表达是有损耗的,触动心底那一瞬间的自我感动,也许拆出来能写上洋洋洒洒几千字,但无论如何表达,终究是无法让别人完全理解你是如何感动的。

你只能通过创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表达出你的感动,尽力使这份表达处于别人的接受范围内,才得以让人窥得其一角。

把自我感动表达出来,让观众得以感受,便是创作。这是我得出的结论,但似乎这么说并不能突出重点,那我换一种说法。

创作的目的,就是要将自我感动具象化,从而让观众得以感受。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进行创作,想必更能将感动传达到位吧。

最后我将得出的这个结论发了个动态,实际上我在动态里想要表达的是创作对于自我感动的表达所能起到的作用,从而鼓励大家以表达感动为出发点进行创作。至于对于熙攘市场的看法,终究是我的自我感动罢了,三言两语怕是表达不清的,但似乎大家的着眼点有所偏差,所以我重新细说一遍好了。

共勉。


最后再说一下,有需要我帮忙转发的东方相关创作、展会情报之类的都可以直接私信我,我不看你资不资历眼不眼熟,一般都会帮忙转发的...

熙攘市场今何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