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阅读的问答:精读和泛读,哪个更重要?

2022-12-16 02:41 作者:刘老师爱读书  | 我要投稿

读者留言

有妈妈在评论区提出了关于孩子阅读的问题,孩子目前五年级也有坚持阅读,碰到喜欢的书会读好多遍,不喜欢的就只看一遍,不知道对于精读来说,老师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共性的问题,私信中也有几位父母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所以呢,我想对这几位家长说,我就不一一单独回复了,干脆详细的聊一下关于精读的问题,以后也希望各位能跟我多多探讨,让我在跟您的思想碰撞中不断成长。


01

         关于孩子精读这件事,一方面是孩子是否有精读的意愿,另一方面是精读的方法很显然,这位妈妈的提问中能够看到,亟待解决的是引导孩子泛读和精读的配合,这里我们就来说说如何让孩子愿意去读那些我们想让孩子去读的书。孩子碰到喜欢的书就反反复复的看,不喜欢的一遍就过去了。我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采用过一些办法,有成功也有失败,作为家长和老师先达成一致:威逼肯定是不行的,利诱也只是暂时的,一定要让孩子自觉自发主动为之,这里,我抛砖引玉,各位参考一下。首先,理论说教,最好让孩子的意见领袖开导他,让他静下心来阅读。比如近现代的作家我比较喜欢鲁迅,鲁迅在《致颜黎民》中说: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的信

如果他有崇拜的人或者身边喜欢的人,且同意你的观点,估计他的意见比你的好用。

其次,孩子们学校或者年级有没有读书会之类的?也就是固定的一个阶段时间内,大家共读一本书,然后聊聊感想,写写读后感之类的。因为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或者都有被多数人认可的意愿,这可能导致他会专心致志静下心来看这本书。

再者,如果以上都不行,可能就需要家长亲自下场搞一个共读,如果你们的亲子关系还不错,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吧,比较费妈。


02

以上是站在家长老师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但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能辩证的看待问题。下面,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他不愿意精读那些我们认为好的书。培根在《论读书》中说: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漫漫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

弗朗西斯·培根

如果说我猜想没错的话,家长想让孩子精读的书,可能是教育部推荐书单中或者是某个组织推荐的精读书单。如果我猜中的话,那孩子的不愿精读就更正常了。我也一样,因为有些书确实看不下去,如果不是为了教学生,有些书我一遍都看不完,这样说来很多孩子比我厉害。
读书就像我们看待网络上的不同观点、对待生活中的不同人一样,肯定有和而不唱的、有扞格不入的。只要我们打开自己的思维格局,让各种学说、各色人等进来有他的立足之地就够了。自己只需要通过持续性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理性去看淡眼前的纷繁不一,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丰富自己的积淀,继续走自己喜欢的路就行。


03

说到这里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尊重孩子的意愿的前提下,想办法让孩子精读那些我们想让他读的书。事实上,想要做到这一点,一定是家长和孩子相互妥协才能达到的一个结果。而这其中最能达到平衡的点就是对书的选择。


04 

问题是书海浩瀚,到底要孩子精读什么书呢

我在文章中反复提到,我给学生或者家长建言献策的宗旨都是锚定高考、以终为始。如果你家孩子只喜欢文学小说,不喜欢科技类、实用性、文言文,那他高考语文会考的比较头疼。因为高考试卷开篇就是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三篇:分别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然后是古诗文的阅读理解两篇: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然后是一个语言应用考题,而这个考题的形式,有些年份部分地区考卷也是以阅读文本的形式出现。最后就是作文。比较尴尬的是,有的是材料作文,这个实际还是阅读理解,你必须得先理解所提供的材料啊,所以,精读的能力对于高考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高考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文学类,科技类,实用性,说明文文言文美育哲学等类型的文本,我个人建议家长一定要补齐。怎么补?就是从他所喜欢的类型里面仔细挑选某一本书,这本书内容必须具备“跨领域”的特点,也许自此以后他的阅读兴趣会进入到另外一个领域,被《三体》引诱到物理的大有人在。因为知识是可以迁移的,而不是分裂的,你无法预知到底什么样的知识会帮助到你孩子的高考。所以大量的基础性阅读就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储备,如果真的穷尽所能也做不到精读,就从泛读开始吧,等待知识累积,等待兴趣裂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5

最后给孩子们几句寄语,作为结束语:
在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的佼佼者,一定是那些“把不喜欢的事也能做到最好的人。比如高考,全科都优秀的人,比单科更优秀但偏科的人更容易考上理想的大学。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关于精读的具体实操方法,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聊。


关于阅读的问答:精读和泛读,哪个更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