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讴歌青春华章
为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二七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史,知史明理、学史力行,7月1日,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展红缨”实践小队在老师带领下前往郑州二七塔和二七纪念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寻找红色记忆,接受精神洗礼
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的直接领导下,中国铁路工人发起了一场以京汉铁路郑州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的工人运动,将中国工人运动推向了第一次高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
2021年“二七精神”的核心内涵被阐释为“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从而使“二七精神”的内涵更加全面、准确。
实践小组的成员前往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前者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后者位于郑州市钱塘路中段82号,是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普乐园会场旧址,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所建的革命历史建筑物。1952年郑州二七纪念堂的落成是郑州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1971年,郑州二七纪念塔落成。二七纪念堂、二七纪念塔均是郑州"二七名城"城市名片的意义说明。2006年6月,郑州二七纪念堂、二七纪念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保单位。


(二)调研分析
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社会大众对于“二七精神”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中国普通民众对于弘扬二七精神的看法。
(1)数据分析本小队采用线上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取了相关数据,并对相关调研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超过八成的人了解“二七事件”,只有少数人不了解。由此可见红色文化的宣传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参观红色景区可以深刻认识民族精神,少数不这样认为。这一结果显示出仍有少部分群众还没有意识到宣传红色文化对于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大部分人认为“二七精神”可以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铭记历史。98%的人认为“二七精神”对自己有感悟,想积极传承二七精神,让更多人学习“二七精神”。
(2)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对“二七精神”文化的理解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当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学习,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我们调研组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本小队的建议如下:
1、要加强传承和挖掘。通过原始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广泛搜集整理文物,深入开展“二七精神”文化收藏,积极走访前辈及其亲属,走访革命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革命博物馆、革命红色遗址等,从中获得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鲜活素材,增强二七精神文化的可读性、吸引力和传播力。
2、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二七精神”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党史、党课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革命圣地和二七塔旧址,举办文化收藏和文化书画作品展览,举行文化论坛活动,进行文化文艺宣传演出,撰写回忆革命先辈光荣历史和不朽功勋的纪念文章,开展各种纪念活动等,不断丰富“二七精神”文化内容,大力弘扬“二七精神”,积极传播“二七精神”理念,使其在人民大众心中深深扎根。
3、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校园,增强青少年传承“二七精神”文化的延续性;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企业,打造新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职工创业的热情;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机关,增强党员干部开拓红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警营,增强官兵爱国奉献的精神;通过“二七精神”文化进农村、进广场,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修养。
通过本次实践,小队成员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二七精神”对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重要性。郑州全面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7.20”暴雨抗洪救灾等事件都是郑州人民对“二七精神”的当代实践。“二七精神”是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的优秀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并继承伟大先烈的优秀品质,以史为鉴,不负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