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这个阶级是极端反革命的,他们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 第二,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中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是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发展得并不充分,中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根本没有力量独立领导革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因此,“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在当时的“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下,“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共产党可以尽量多地争取中产阶级的支持,防止他们“跑入反革命派”,但是也要警惕他们的反革命行径。 第三,小资产阶级。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小资产阶级有三个不同的部分: 一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剩余。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因此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二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种人,因为受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必须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些骂人,有些怨天尤人,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 三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此,是较倾向于革命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 第四,半无产阶级。 包含: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体。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他们一般都受地主、资产阶级的剥削,生活困苦,叫苦不迭,因此,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 第五,无产阶级。 这部分人在当时约200万人,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这个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 第六,游民无产者。 主要是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