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晨宇 2015年1月 时装LOFFICIEL(二月刊):矛盾的四次方程式(《癌》合作相关)

2019-06-27 11:50 作者:乌鸦像写字台么  | 我要投稿

――“艺术和流行是一样的,都不过是别人叫的名称。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理念,所谓的‘流行音乐’也不过是在做音乐而已”。

    在“明天的派对”展览中,华晨宇站在他与陆扬合作的作品前,他的乖张气息和背后大屏幕上可爱又怪诞的视频相得益彰,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荧幕上是以电子游戏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群活蹦乱跳的癌细胞宝宝,像一群捣乱的小怪物,又像一群积极的小斗士,叫喊着“爱爱爱!癌癌癌!”。

    癌细胞痛苦的象征意味和小怪物们轻松愉悦的表情,展现出了一种两极化的奇妙张力:一极端残酷,又极端治愈。这种矛盾把人带入到一种荒诞的超现实世界。

    合作这组作品的流行偶像华晨宇和当代艺术家陆扬都有着一种矛盾分裂的两重性,一个是在忽明忽暗的性格特质上,另一个是在自由扭曲的美学观上,而他们组合在一起无疑加速了这种分裂。

1、明亮与残酷的双重分裂体

     陆扬与华晨宇合作的作品《Cancerbaby》是陆扬一贯的艺术风格。陆扬一向钟情于新媒体的表达形式,对新科技十分着迷。电子游戏化的新媒体呈现方式,让癌宝宝这个主题更有生机,也更令人痛苦。疾病和细胞变异所传达的焦虑感贯穿其中,“癌癌癌”与“爱爱爱”则表现出残忍与温暖的尖刻对立。

    在视频中,带着愉悦面容的卡通形象在视频里转着圈,前面写着“生”,背后写着“死”,旋转的过程荒诞地呈现了这一对命题的矛盾,把焦虑的答案指向了生命本体。

    而华晨宇在视频中的卡通造型就像他一贯的形象那样明媚而古怪,衣着极度鲜亮,戴着可爱的黑框眼镜。他在里面露出无邪又明媚的笑容,以神经质的噪音唱着“爱爱爱,癌癌癌”。华晨宇那极致明亮的面孔搭配上背景中时而出现的暗黑意象,以及他阴郁的唱腔,使这个作品有一种别样的压抑感。

     陆扬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与人们赋予艺术的“浪漫”、“优雅”色彩无关,相反地,她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冷冰冰的机器、DNA的变异、各种疾病,并让这些元素以极致的美学冲击感呈现出来。

    她早期的一些作品就如同一个疯狂科学家的实验,精确、冰冷、残忍、理性,游走在伦理的边缘。比起艺术家,陆扬实际上更像个科学怪人。艺术是感性的、唯心的、模糊不清的。科学是理性的、冷静的、精确的。而陆扬钟爱的是用极度冷静、客观的方式呈现和证明一些唯心的感受或理论,这形成了她充满矛盾感的艺术风格。

     华晨宇有着天真无邪的面孔,神经质的迷幻唱腔,在大众媒体中呈现的形象一向是任性的、自我的、无忧无虑的24岁明亮青年,受众多女粉丝追捧的选秀歌手、青春偶像。他是水瓶座,神经质,不会说话不善表达,曾被歌迷叫做“火星弟弟”,因为他的无字歌,也因为极度自我,似乎与地球上的各种事物毫无关系,也因此格外需要被呵护。

     而私底下的华晨宇也有另一种样貌――灰暗。专辑里收录的歌曲在他看来都是听起来更舒服的、更有通俗美感的、他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作品。而他私下里写了很多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东西。那些音乐更抽象,也更多地宣泄私人情绪。它们是过于内心的,是属于自己的。

      华晨宇坦言:

――“这次为这个作品创作的歌曲更接近私底下写歌的风格,更阴郁、更夸张。听不懂的话会觉得没有可听性,听得懂就会非常有共鸣。爱的人会极其爱,讨厌的人会极其讨厌。”

      然后他乖张地笑了下。

――“你到时听不下去可以捂住耳朵。”

     在陆扬看来,华晨宇吸引她的正是他性格里“明亮”和“灰暗”的两个极端,这和陆扬的艺术风格有着隐秘的“共谋”。她说,“癌宝宝们有着卡哇伊的外表,但却歌唱着人们避讳的疾病,里面的反差与华晨宇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很契合”。

     于是,她决定把华晨宇的这部分特质放大,夸张地表现出来。她鼓励华晨宇“放开了玩,放开了创作”。于是,两人最终一起呈现这个“从一个明亮极端跳入一个残酷极端”的古怪作品。

2、对标签不屑一顾

    自安迪·沃霍尔打破了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的边界后,众多名人持续跨界,使两个领域愈发模糊,也愈发妙趣横生。这种跨界在当今成为了不断被讨论的话题,也让各种概念和理论穷追不舍。在艺术家、艺人和策展方不断强调着这不同标签的时髦意味和现代性时,陆扬和华晨宇都分别对这两种标签表现出了“不屑一顾”。

     在陆扬的心里,并没有这些界限。她认为所有文化和作品只要是好的、有力量的,就是艺术。不管是流行文化或当代艺术,不管她所痴迷的生物美学或前卫表达。她关注所有自己喜欢的作品,不管它们属于什么领域的。

     对于这次展览,她也只是觉得那是好玩的艺术,并不强调它的跨界性。华晨宇与她不谋而合。

――“艺术和流行是一样的,都不过是别人叫的名称。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理念,所谓的‘流行音乐’也不过是在做音乐而已”。

    而这次展览对于华晨宇来说,吸引他的也并不是所谓的与艺术家的跨界合作,他只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陆扬更不认为自己能代表当代艺术。事实上,她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颠覆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比如她的偶像并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众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她认为有事实依据又有创造力的“真理”学科,比艺术好玩多了。她经常沉迷于脑科学、生物学、神经学,这些听起来都不太符合大众对艺术家的浪漫想象。无论是她喜欢的那些元素,还是她看似“反美感”的呈现方式,经常引起人们强烈的不安。但是,这也让她在艺术创作中直抵生命与死亡的本质。

     对于音乐的追求,华晨宇强调自己并没有梦想,也不屑于“音乐就是生命”这样乏善可陈的论调。 他说音乐对于他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是个兴趣爱好。这个极度自我的男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那么多人喜欢,他似乎也不那么在乎。

     可歌迷们依然爱他的天真无邪,爱他不去讨巧与迎合,爱他精神世界里非凡的小宇宙。正像他说的:  

――“我不喜欢标签化的东西。歌手的标签、艺术家的标签都算上。我不在乎别人说我什么,歌手、明星、艺术家或是神经病都无所谓”。

对话华晨宇x陆扬

Q1:能描述下这个作品中各自的部分吗?

     陆扬:这个作品叫Cancerbaby Project。算是我典型的风格吧,把代表死亡的癌细胞这种可怕的东西做成可爱的玩偶形象,就像正能量小战士。

    华晨宇:我的部分主要是歌曲,歌曲风格很极端。可爱的形象表现癌症,人们一想到癌症很压抑,这构成一个矛盾的呈现。这个作品视觉呈现很可爱,我为这个作品写的那首歌来体现压抑感。

Q2:所以“矛盾体”和“极端化”是你们合作的契合点?

    华晨宇:对啊。我是个矛盾体。我看起来很明亮可爱,私底下很灰暗。我十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看似很多生活常识都不知道,却谙熟很多道理。既可以活得像个孩子,也可以像个老人。这种两极的切换嘛,全看我是不是睡得好。(笑)

    陆扬:是这样。我平时的艺术风格也是极端化的,华晨宇身上有这种特质,我就想把它激发出来,夸张地展现在作品里。

Q3:沟通的时候怎么擦出火花的?如何注入自己的想法?

     陆扬:我意外发现他也喜欢日本新金属乐队,感觉很有意思。通过了解找到了彼此的共通之处。然后他为Cancerbaby演唱了真人版主题曲,唱得很好听。

     华晨宇:一开始我没太懂她,她也没太懂我。然后她给我看了她的作品,我给她听了一些我写的、在市面上听不到的歌。她一下就了解我的风格了,我们算是一拍即合吧。

Q4:通过这次流行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跨界,你觉得两个领域有什么共通之处和差别吗?

    陆扬:在我心里没有这些界限,所有文化和作品只要是好的就是艺术,什么流行不流行,当代不当代的,我喜欢所有自己喜欢的作品,不管它们是属于什么领域的,所以我不觉得是什么跨界。我也不能代表当代艺术。

    华晨宇:它们都是通过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理念。艺术无法定义,也无需定义,因为你无法把它具象化。如果一个人非要具象地定义它,那这个人就是不懂艺术。

    如果非说有差别嘛,流行文化的出发点是大众。可能艺术的出发点是自我,是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Q5:你平时关注对方所处的领域吗?

    陆扬:比较喜欢日本流行文化。比如日剧、动漫还有游戏。另外,我特别喜欢日本帅哥。

    华晨宇:没有太关注过当代艺术。但通过这次合作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后也还想尝试这种跨界。但是我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想别人,只关心是不是我想做的。和陆扬合作做这次作品就是这样,因为自己感兴趣,所以想做。


               时装LOFFICIEL 2015-01-28

                                 end

附 2014年12月 明天的派对(他十分知道自己是谁,接受一切,不需要去影响别人,他确实爱死自己了) 采访: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14127


华晨宇 2015年1月 时装LOFFICIEL(二月刊):矛盾的四次方程式(《癌》合作相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