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孙岚医生治病救人的别样医术
对于经常在门诊工作的人来说,这里是孙医生工作的场所,这里有她熟悉的环境,更有熟悉的人。而对于患者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此时最关注的是声音,来自于医护的声音,他们的表现各不相同。
作为一名康复科医生,孙岚主任用她的语言为患者减轻或消除对于疾病的恐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这对患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有一次孙岚医生遇见一个做胫骨骨折术后的76岁的老奶奶,老奶奶一直很紧张,顾虑也很多,血压都升到了210mmHg,老奶奶眼睛紧闭,却一直抓住孙医生的手不放松。

了解到这是她第一次做康复治疗,以为还和手术一样。孙岚医生索性陪她聊一会儿,当她聊到她有一个孙子在澳大利亚读书,成绩又非常优异时,老奶奶睁开眼露出自豪和无以言表的喜悦之情。然后对孙医生说:“跟你聊天真开心,你们这里人都特别好啊!”抚摸着老奶奶的满头白发,看着老奶奶发自心底的笑容,那时候的孙岚医生比老奶奶还激动,能得到患者的肯定、能看到每个患者面带笑容,相信这应该是我们每个医生的追求吧!

有次孙医生访视一个脊髓肿瘤术后做康复的患者,一个漂亮的女孩,孙医生站在她的床前,她就没正眼看过,准确地说眼神是游离的、迷茫的,孙医生说能体会她的心情。弗洛伊德说过:“没有一个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孙医生轻轻地坐在她的床边,拉着她苍白的小手、微笑地看着她,她的目光转向孙医生,孙医生只是问她床头柜上的书看完了吗,她说没呢,孙医生说“做完康复治疗后就可以接着看了”,孙医生看着姑娘的眼睛,坚定地说:“你一定可以的!”最终,女孩康复得很好。

有时候多一句问候,也许就少一起纠纷;多一句询问,也许就挽救一条生命。沟通的艺术是倾听和被倾听的艺术,一名善于沟通的医生,应当善于利用面部表情与患者沟通,更要细心体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有的医生话语并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语言更有作用。同时适当接触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沟通从真诚交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