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织田信长史传(19)头骨酒杯的传说

2023-09-21 15:41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足利义昭被流放以后,织田信长回到了京都,向朝廷提议改元,朝廷方面给出了几个年号作为备选方案,最后信长选定了“天正”为年号。在室町时代,改元通常都是由室町幕府提出,朝廷下诏。而“天正”改元已经由织田信长代行将军职权,这意味着日本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天正,出自《老子》中的:“清静者为天下正”。

收拾完足利义昭,织田信长便开始着手收拾反信长势力了。先前投降的三好三人众之一的岩成友通,在足利义昭“御谋反”后也跟着将军一起反了,织田信长便派遣木下秀吉、细川藤孝率军前去将其杀死。

随后,织田信长宣布自己将讨伐浅井、朝仓两家。朝廷对信长的决定大为支持,下令在各地举办法会,祈祷信长的出兵顺利。

浅井长政这边已经满头大汗了,这武田信玄到底还来不来了。情急之下,便请求朝仓军出阵支援自己。朝仓义景虽然不太情愿,但是依旧率军前来救援。没曾想,作为朝仓军援军出阵的若狭武田军在出兵途中折返回国,让朝仓军的士气大受打击。

随着织田军的到来,小谷城周边的支城不是开城投降,就是被织田军攻陷,最后仅剩下由朝仓军、浅井军共同防守的大岳城一地。织田信长并没有急着攻取小谷城,而是下令对大岳城发起攻击。在织田家的调略下,在大岳城三之丸守备的浅井军临阵倒戈,打开城门将织田军放了进来,在二之丸守备的浅井军见到三之丸沦陷,便一枪不发弃城逃走。守备本丸的朝仓军没有料到三之丸、二之丸的防御如此脆弱,一觉醒来成了织田军的俘虏。

大岳城陷落后,小谷城已陷入重围,成为了一座孤城。家臣们建议处决俘虏的朝仓军士兵,以此来恐吓小谷城守军。

织田信长摇了摇头,下令将这些士兵放回朝仓军阵中。

这依旧是信长的计策,当这些俘虏逃回朝仓军之后,四处散播织田军强大的消息,搞得朝仓军内部人心惶惶。朝仓义景得知大岳城陷落后,自认为无法突破织田军重围支援小谷城,便决定撤军回国。

这一走,反而走不了了。

得知朝仓军后撤,织田信长亲自率军追击,攻取了朝仓军在战场最前线的据点丁野城,而后信长下令不得就此放朝仓军回国,自己则趁着夜色迫不及待地带着马廻众出击。接连丢失大岳、丁野两地,朝仓军早已战意全无,面对织田军的追击,许多士兵几乎没有做抵抗便逃走了。

与信长不同的是,织田军诸将没有及时跟上信长的脚步,带着军队姗姗来迟,导致许多朝仓军士兵还是逃走了。信长气得对几人破口大骂:“我三番五次提醒你们不要大意,你们却延误战机,真是一群庸才。”

包括泷川一益、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等人头一回见到信长如此生气,跪在信长前瑟瑟发抖地请罪,只有信长的首席家老佐久间信盛一人觉得委屈,哭着对信长说:“您说这样的话会失去我们这些家臣的。”

信长丝毫没有准备给这个首席家老面子,见他敢顶嘴,愈加大声地斥责道:“你难道觉得自己很有才吗?不知道你哪来的勇气能说出如此荒唐可笑、不自量力的话。”

确实,佐久间信盛虽然从信长继承家督开始就一直追随信长,从未背叛过信长,但是他的能力的确已经不适合出任如今这个强大的织田家的首席家老了。

随着主力部队的到来,织田信长判断朝仓义景会往刀根山撤军,便派兵紧随其后。朝仓家的许多家臣为了掩护主公撤退,纷纷率军迎战,包括朝仓景氏、朝仓景行等朝仓一族、重臣,以及自丢失美浓国后四处流浪的斋藤龙兴在内,纷纷战死在这场刀根坂合战中。

朝仓军的溃败可以称得上是兵败如山倒,织田信长进入越前国后休整了三天,命令越前国国人向自己交纳人质投降,而后便一路高歌猛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朝着朝仓家的根据地一乘谷朝仓馆进发。

朝仓馆既然被称为“馆”,就知道这里其实是一处别墅,适合居住但是根本不适合防守。在朝仓景镜的建议下,朝仓义景烧毁了朝仓馆仓皇出逃。由于走得比较急,朝仓家的女眷们也是光着脚跟着朝仓义景徒步离开。据说在此期间一个朝仓家的贵妇与侍女们走散,被当地的一个乡下武士给绑回家玩起了人妻幽禁play,不久后这个女子不堪受辱,找来纸砚写下辞世句后便投井自尽了。

太田牛一其实也挺八卦的,打仗就打仗,打听这些乱七八糟的干什么。真想建议他多写点,我爱看。

织田信长进入一乘谷后,许多朝仓家家臣被织田军搜出杀死。此时,越前国平泉寺的僧人派出使者表示向信长投降,朝仓义景无路可走,最后在朝仓景镜的逼迫下切腹自尽。朝仓景镜随后带着主君的首级前来投降,随后信长赦免了他的罪过,命人将朝仓义景的首级送到京都示众。不久后,朝仓义景的母亲和嫡子也被织田军士兵搜出,遭到丹羽长秀的处决。

称霸越前国近百年的朝仓家,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便烟消云散了。

朝仓家灭亡后,织田信长任命朝仓家旧臣前波吉继为越前国守护代,而后带着织田军主力回到了近江国小谷城下。

浅井长政绝望了。

返回小谷城的第二天夜里,织田军就对小谷城发起了总攻。小谷城是一座狭长的山城,南边的本丸由浅井长政防守,北边的小丸则由浅井长政的父亲浅井久政防守,本丸和小丸由中央的京极丸相连接。

织田军攻城的主力是木下秀吉,在秀吉的指挥下,木下军很快就攻陷了京极丸,切断了小谷城本丸和小丸的联系。浅井久政在京极丸沦陷后,在小丸里用过最后的晚餐便切腹自尽了。本丸的浅井长政却依旧坚持抵抗到了天明。

天亮以后,织田信长亲自来到了京极丸督战,浅井长政自知难逃一死,便将妻子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到织田军阵中,随后也在本丸内自尽而死,年仅二十九岁。自大永三年(1523年)浅井亮政崛起以来的浅井家,历经五十一年三代人后也灭亡了。

信长命令家臣将浅井久政、浅井长政的首级也送到京都示众。

织田信长仰天长叹,仿佛憋了半天的尿这下一口气全尿完了一样,真是太爽了。

因为木下秀吉在这一战中立下了不小的战功,织田信长便将浅井家旧领大部赐给了木下秀吉为领地,将居城选在了长浜城。虽然秀吉此前一直驻守横山城,但是那时候只是城将而已,从浅井家灭亡后,秀吉才正式成为了城主,一跃成为了大名阶级。

因为成为城主的缘故,再用妻子娘家的姓氏就不太好了,秀吉便将自己的姓氏从“木下”改成了“羽柴”。竹中半兵卫的儿子竹中重门后来给秀吉写传记时,说“羽柴”两字是秀吉为了拍信长重臣柴田胜家、丹羽长秀的马屁,所以从二人名字里各取了一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那为什么不叫丹田秀吉?

开玩笑开玩笑,实际上这个记载吧,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靠谱。首先,当时织田家内部地位最高的家老,还是信长在尾张时代的家臣佐久间信盛、林秀贞等人,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暂且还排不上号,秀吉如果想拍马屁,肯定是拍这两个老头子比较合适。其次呢,前文有提到过,当时日本的赐名里,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柴田胜家在织田家的地位比丹羽长秀要高,即便秀吉想拍他俩的马屁,从柴田胜家姓氏里取的“柴”字,也理应放在“羽”字前面,否则就是对柴田胜家的不敬。

实际上呢,“羽柴”这两个字的由来,很可能是从长浜城的地名演变来的。“长浜”,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靠湖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有一个别称“桥场”,“桥场”在日语里的发音和“羽柴”是一样的。

此外,也有人推测“羽柴”的由来,会不会是秀吉母亲的工作所致。秀吉的母亲可能在尾张国从事过“土师”职业,就是加工瓷器、瓦罐等工作,而土师的工作场所“土师场”的发音也和“羽柴”差不多。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还是桥场靠谱一点。

是吧,桥场秀吉。

消灭浅井、朝仓两家后,织田信长马不停蹄地对北伊势发起攻击,北伊势的许多豪强对织田家素来是面服心不服,一直都是长岛一向一揆的幕后支持者。在被织田军暴揍一顿后,北伊势的豪强们也纷纷向织田信长送来人质,表达了自己的忠心。

另外在畿内这边,三好义继的河内若江城被织田军攻陷,三好义继不愿投降,在杀死女眷与子嗣之后自尽而死,曾经的“天下人”三好家也灭亡了。三好义继死后,大和国的松永久秀提出投降请求,因为久秀一开始的谋反是因为将军足利义昭的骚操作所致,所以信长并未追究他太多的责任,宣布赦免久秀,但是却要求拆除松永家的根据地多闻山城。

似乎“元龟”这个年号确实和织田信长不太对付,换成“天正”以后,信长的作战就顺利了许多。

天正二年(1574年)元旦,大家前往岐阜城向信长拜年,寒暄完之后,信长命令重臣和马廻众留下用餐。

随着几壶酒和花生米端上餐桌,织田信长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表示想给众家臣展示一下自己新收藏的手办。大家早对信长的猎奇感到见怪不怪了,纷纷猜测信长是不是又淘到了什么宝贝。可是当手办端出来后,大家又突然止住了声音。

盘子里放的哪里是什么手办,分明是朝仓义景、浅井久政、浅井长政的首级。由于保藏不当的缘故,三人的首级已经有些白骨化了,信长特意命人将白骨化的地方用金漆掩盖。

大家对信长的恶趣味感到十分无语。

这个故事到江户时代、近现代越传越离谱,甚至出现宴会上端出来的不是未完全腐烂的首级,而是三个骷髅头。光看骷髅头就能认出是谁的首级,看来信长家臣的生物学遗传学都学得挺好的嘛。更有甚者,在骷髅头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信长用头盖骨做酒杯喝酒的故事,比如现在网上流传的骷髅头酒杯的图片,其实就是大河剧剧组拍电视剧时做的道具。

从《信长公记》来看,信长只是命人把首级端了上来,压根就没碰过这三个首级,更别提用头盖骨喝酒了。

那就不是恶趣味,而是变态了。

信长不是变态。


织田信长史传(19)头骨酒杯的传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