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霹雳异数》作品的起名想到素还真

2022-07-15 20:45 作者:蔬菜小蓝  | 我要投稿

       从《霹雳异数》作品的起名想到素还真,看到很多粉丝在网上讨论后期素还真的塑造,其中批评的声音较多。曾发帖说起素还真曾经历草根作家、学者编剧、类游戏编剧、同人作者四种不同风格类型编剧描摹,大致囊括霹雳布袋戏编剧风格的演化。素还真的文学经历十分复杂,如果让这四种类型的编剧面对同一选题, 二月河、孙皓晖写的英雄、周岭写的英雄、G2 玩家的英雄和同人写手的英雄,最终呈现的结果必定不同,这和编剧年龄、人文沉淀、生活阅历、精神爱好有关,也和编剧年代有关。曾几何时,宝岛台湾的文化领衔整个华语文化圈,影视、音乐、文学各 种形态文艺创作风靡一时,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为那代编剧提供丰富的人文灵感和热力动源,但是那些年回不去了。

       言归正题,谈《霹雳异数》 作品起名。素还真立誓不再涉足江湖,是“真立誓”、“立真誓”、 还是“誓真立”?不得而知,借用后来者的评价“他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霹雳异数》前素还真太过冷静,不以惯常思维方式处世,忘记身而为人,内心都存在弱势文化。 江湖上龙争虎斗,身为天虎八将中枢的素还真, 自我的认知没有被剧里剧外舆论定义,习惯于越过台面的纷乱触达幕后的本质,对台面天虎八将和魔龙八奇身份更热衷的是正方崎路人和反方太黄君。按照原计划,素素联合一线生越过台面触达幕后, 然而到了《霹雳异数》,剧情朝向“唯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方向变化,在素还真尚未触达本质天蝶盟时,他遇到了“异数”,出现了一个人—风采铃,如果没有“异数”, 那么素还真的故事是一个循环,设局大破天蝶盟后,他还是那个智珠在握、心开天籁、决胜千里的素还真,坐着喷气莲花小飞船,冷静,遗忘了身而为人内心都存在弱势文化。 

       许久以前,闻恩师用比喻教育学生,鸡蛋如果不经过热压就不会破裂,外壳光滑匀润手感极好,但是生命真实的样貌藏在里面出不来,里面的才是真谛,凡奏过华彩的生命个体,都曾被热压破碎。传说《霹雳异数》恰好是黄董不再直接担任素还真人物编剧之始,也是内容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世界不再像从前一样空虚混乱,出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 当此时,什么样的人物可以成为霹雳布袋戏这个庞大星系的核心呢?是翠环山上带着神性外壳的素还真吗,属神形象虽然完美,但是属人格的艺术能量太少,缺乏信仰张力,出于艺术需要,素还真从“神道”回到“人道”,从此他遭遇“异数”被热压破裂。 借着《霹雳异数》之后的剧情, 看到那代编剧人对素还真如掌中明珠的珍爱,也看到他们对素还真如阴间之残忍的严格。 

       学者型编剧采用莎士比亚人物观刻画素还真,在他们眼中素还真是第一性,而他的特点和属性居于次要地位。 说到这里,暂时岔开一谈“莎士比亚人物观”和“席勒人物观”。莎士比亚善写“人物故事”,他写的人和故事发生的每个要素之间互为有机关系不能分离。而席勒善写“人设故事”就像一台热力机械,人是可替换的零部件,只要符合属性, 组合搭配起来设定的故事就能运转。莎士比亚人物观看重的是人性,席勒的人物观看重的是属性。举例来说,如果老师出一道题《霸总素还真》,让莎士比亚和席勒两位同学各交一篇作文,那么莎士比亚考虑的是“素还真会怎样做”,席勒考虑的是“霸总该怎样做”。莎士比亚的第一性是素还真,霸总仅仅是素还真众多装饰品里的一件。而席勒的第一性是霸总,霸总有对应的行为模式库,霸总高潮的时候该如何表现,素还真就怎么表现, 霸总低潮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素还真也该是什么样子,霸总邪魅的时候、霸总腹黑的时候都有对应的行为模式库,素还真的剧情表现必须遵照而行,否则观众就会觉得人设崩塌了,席勒这里,人的内在人格被压缩为固定标签,不透明的人性洞穴被固定的属性库代替,人物如零部件一般可替换,假如素还真的剧情换一个没有漩涡眉朱砂痣,叫其他名字的木偶演绎,故事照样成立,这么说可能有点伤人,但事实如此,不仅素还真,后来霹雳布袋戏中大部分角色、剧情都采用席勒的人物观,只要设定好剧情库,无论选用哪个零件组合,这台机器都能运转,优点是“人设”属性提高了 观众认识世界的速度,加快人物和故事生产的效率,现今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缺点是降低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清晰度和纵深度。而另一头,用莎士比亚人物观写的素还真,人、环境、及故事诸要素密不可分,拿走其中一个,整个故事的生机体就失活而枯萎,在他们笔下, 素还真不可替代,否则故事不成立。大体而言,《九皇座》素还真在九渊之巅牺牲前采用莎士比亚人物观,九皇座以后是席勒的人物观。

       基于以上所谈,编剧对素还真转型过程之用功,就像手握锤子、凿子、刻刀的雕塑家,他们怀着虔诚的心,眼中放光,对素还真狠下雕凿之手。从《霹雳异数》开始,听到一 瓣瓣碎片从素素身上掉落,好痛啊,编剧心疼吗?但刻刀雕琢出来的人物才是作品,才有穿透时间的传世能量,所以素还真是幸运的。在学者编剧看来“人物蜕变”如果仅仅是角色一个外在的属性标签,却看不到嵌入骨髓之过程的分辨率,毋宁不作。 《霹雳异数》不同于改编剧《刀说异数》侧重情爱和剧情设定、人物设定, 呈现的是血雨腥风的搏杀,情爱仅仅是热压的手段,编剧要的是心乱的、破裂的素还真,不破难立。行拂乱其所为的就算不是情爱,手握刻刀的编剧也要极尽其他所能,目的在于素还真神性外壳里面真实的生命样貌,作品诞生后,争议声不绝于耳,我甚至看到从素还真粉丝而来的,对善意的最大曲解,有人认为那代编剧对素还真的雕凿使素还真人设崩塌?是这样吗?做素还真人物评价应结合语境,不应忽略年代对写作的影响,以及创作者的动机,《霹雳异数》时期,学者编剧写的是素还真的人物故事,不是席勒的人设故事。那时,素还复面临一个个二难推理,即悲剧人物素还真数次面临生死离别重大选择,他要承受选择后的苦难,也要面临选择时的艰难, 回首来时萧瑟路,泪唏他一身离愁踏过满地伤,但是素还真毕竟是素还真,即使千疮情怀、百孔心肠,他人生的主旋律 依然是自强不息、天下为公。 

        我混迹三次元时,喜欢过一个明星。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那个明星为什么在红得发紫的时候选择沉寂留学,娱乐圈一般逻辑难道不是趁热打铁,多接戏巩固地位吗?他用爬山的经历告知,也借此安抚焦躁的粉丝, 他说享受爬山过程,喜欢山顶的风光,每一座山峰都是不同的风景,正因为山顶风光绝好,所以回到平地的位置才显得重要,唯有如此,才有机会登顶另一座山峰,人不可能从一个巅峰直接飞跃到另一个 巅峰,同样的路不屑再走,同样的戏不屑再拍。他站在万众仰慕的顶峰,能婉拒名导大制作戏约,能谢绝过亿片酬的综艺和剧本,心清心静,对自己要走的路认知非常清醒, 但他的事业粉坐不住了,纷纷得了焦虑症,有的粉丝责怪他为什么不接综艺不接戏,有的选择退圈,却看不到他沉潜的野心,和山顶的风光,后来我也退圈了,但我不是因为焦虑,反而是因为他强大的内心而感到放心,觉得可以离开了。大概是当惯亲妈粉的后遗症,喜欢素还真后,又开始操心不已,明星是能自主的人,但是素还真是二次元虚拟人 物,介质是木头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后来主页菌从《霹雳异数》的起名想到素还真,突然明白有些事那代编剧已经做了,他们用一份难得的自觉雕琢素还真,他们用莎士比亚人物美学的方式让素还真从一座巅峰下来,再上另一座巅峰,素素何其有幸,霹雳布袋戏上千个人物, 可能仅有素还真有这份幸运。如果编剧不曾让他从“翠环山上居神人”的高峰上下来,又怎么摊开几十年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呢,所不同者,他们不是让素还真下到平地,而是直接下到生命中的荆棘蒺藜丛里了。不算34年大电影,仅从《霹雳金光》到《霹雳九皇座》,剧情推进 15 年,素还真已占尽所有人间风流,若不是受限小众传播瓶颈,素还真必定成为剧坛的惊世瑰宝,因为当时极少见,今日不可得。

       学者编剧不太热衷 “人设”,如果一定要说“人设”,那么“有一颗漂亮的珠蚌在江湖中翻波戏浪,有一天沙石滚进蚌壳里伤了他,在这痛苦的折磨下,他用生命分泌汁液润泽包裹伤他的沙石,最后把这些经历都变成珍珠送给人间,这就是素还真的人设,至于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博学多闻……仅仅是他外壳上几抹颜色。

       九皇座以后,素还真的作者们从原来的“莎士比亚”变成“席勒”,就是类游戏编剧和同人作者,他们的任务是如何把前两代编剧关于素还真创作和塑造成果更好地陈列和应用。作为粉丝,我们不妨把霹雳英雄战纪和《素还真大电影》人物塑造够不够精准、内容够不够成功的讨论放置一下,用看霹雳布袋戏和素还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眼 光去看待这两个项目,就能发现立项决策的正确和善意,无非是初心回顾,又到了霹雳转型的关键时刻,那个人还是 素还真,当时是素还真带领霹雳内容转型,今天还是素还真带领霹雳内容再爬峰顶。但是,今天的素还真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和威胁比30 年前《霹雳异数》时更复杂,也请多一份耐心吧 。

       最后,用一句木心先生的诗回应从《霹雳异数》的起 名想到素还真。-万头攒动 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 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发布于 福建


从《霹雳异数》作品的起名想到素还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