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摇滚杂志是种什么体验 | 孩迷学习营公益分享课第13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你的音乐伙伴都在这里
孩迷学习营公益分享课
第13期主讲老师为:
《我爱摇滚乐》新媒体
演出厂牌主理人
- 段郎RockDuan -
办摇滚杂志是种什么体验
摇滚杂志作为摇滚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伴随着摇滚乐的发展与摇滚乐共进退。摇滚杂志的发展阶段几乎与摇滚乐的发展是同步的,诞生于80年代末,在摇滚乐最鼎盛的90年代,杂志曾盛极一时,成为青年读者的挚爱,然而进入新千年,摇滚杂志随着摇滚乐的逐渐萎缩而冷却下来,静静地躺在报刊亭的角落里。
No.
01
为什么创办摇滚杂志
创办《我爱摇滚乐》杂志要从前辈编辑团队说起。
改革开放之后,在特殊时期中断的全国的文化刊物复刊、创刊热潮持续了很多年。当时几乎各个省份想推广本省的各类报刊,从体制化走向市场化,比如后来名噪一时的上海《音像世界》杂志,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1986年,河北省创办了《通俗歌曲》杂志,开始只是为了适应流行音乐(当时叫通俗音乐)的市场。但是从诞生伊始,恰好赶上了从崔健开始的摇滚乐浪潮,所以摇滚乐的内容在杂志中一直都有所体现。
到了1996年,杂志从单纯的歌谱汇总开始转变为增加音乐资讯、评论等多栏目的综合音乐杂志。也就在这一年,一批喜欢摇滚乐的编辑加入了《通俗歌曲》。这些人“夹带私货”,在关于毛宁、刘欢、毛阿敏等流行歌手的内容中加入西方摇滚乐的内容。
1999年,以音乐为主的报刊市场已经非常繁荣,如《当代歌坛》主打华语流行音乐;《音乐天堂》主打欧美另类音乐;《日之韵》则主打日本另类音乐……市场自然而然迫切地需要一家媒体来主打国内外的摇滚乐内容,《通俗歌曲》在1999年顺应了这个潮流改为了纯摇滚乐的版本。
但在经营了一年之后,发现一个问题。《通俗歌曲》作为一份河北省官办刊物,在审查上面临着诸多考验。无论是西方摇滚乐中比较放荡不羁的内容,还是99年中国摇滚当时的情况(比如愤怒色彩浓郁的新金属、朋克),或是地下四大天王之类的乐队,还有一些从摇滚乐延伸出去的其他问题,在《通俗歌曲》中都没有办法呈现。
这时候,《通俗歌曲》摇滚版创刊团队这一批人,想寻找一个出口, 来更明确、更全面、更深入地介绍、普及摇滚乐文化。所以他们离开了,自创了《我爱摇滚乐》杂志社。《通俗歌曲》杂志,可以说是“中国独立音乐媒体的黄埔军校”。
No.
02
编辑/主编的知识储备
几乎2000年后的摇滚乐杂志主编都是70后,他们赶上了打口带的辉煌年代,其实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聆听来奠定知识基础。这一代相比于60后更开放、更垂直、更注重音乐本身,同时,他们也能够抓住信息差。
当时国内外的信息差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摇滚乐杂志的主编、编辑会通过信息差和经验来撰写稿子。爱摇杂志社长期订阅着《滚石》《SPIN》《Q》《KERRING》《公告牌》,大量的编辑都有英文翻译的功底(包括曾经的我),大多数受众需要这些杂志、电台等来获取最新知识。
在这过程中,存在着前瞻性问题。有些编辑听得多,能从新的乐队里挖宝。拿爱摇举例,dy大勇哥有一次听到一个俄罗斯歌手,说这个一定会火。但其他编辑都觉得摇滚乐的感觉很稀少,没有在意,勇哥力排众议,写了一篇文章。这应该是国内第一篇介绍维塔斯的文章。
专业性、前瞻性、信息差,远比知识储备重要得多。
No.
03
纸媒的归宿
很多朋友一直以为《我爱摇滚乐》是因为发布了比较敏感的内容而被强制停刊,其实是因为纸媒的没落。
我觉得2010年前后可以算是分水岭,中国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经历了从报刊—网络—移动媒体的逐渐转移。有两个比较显著的变化,第一是互联网社区从BBS时代向新一代更轻质的社区转变,这催生了豆瓣等一批3.0网站,而天涯则是2.0时期的互联网遗老;第二个变化就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阅读方式。
在这样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强大如《当代歌坛》也不能幸免,更别提小众方向的《我爱摇滚乐》。其实即使到最后几年,爱摇的文章质量、销售量依然很好,尤其在2010年~2012年,万青专题、百期特刊、迷笛特刊一度热卖。
但是随着成本的增加,纸张、塑料袋、音像版号、人员工资等一系列成本一路升高,和收入比起来已经入不敷出了。
在发行最后几期时,曾经有忠实读者投入几十万来救火,但是趋势是没法改变的。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纸媒最后面临的问题,无非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现阶段的乐迷群体,95后、00后乃至这些10后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对于音乐等文化的看法,是反权威、排他性、自主意识非常强的。也就是说,Ta们并不需要各类媒体或者其他媒介,告知Ta们“摇滚乐应该是怎么样的,有哪些哪些乐队”,Ta们每个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摇滚乐宇宙,Ta们可以完全不需要阅读任何的资料或者视频,纯靠听歌就可以构建自己的曲库和认知。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
对于纸媒的复兴我是悲观的,但我觉得这是趋势。趋势是冷冰冰的,不应用感性思维来转移。因为这个根本在于消费,而老乐迷已经不是消费主力。摇滚乐、纸质媒体,乃至天涯这样的文化精英模式传统网站,其实都是旧时代的产物了。
中国大陆纸媒,尤其是摇滚乐音乐杂志的曾经火爆,是靠前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性、国内外的信息差、匮乏的娱乐方式、对各类文化的包容等多元素成就的,这些元素缺一不可,目前情况下是无法复制的。
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好的内容始终会有人看的,只是人多人少的问题罢了。我觉得做好自己很重要,自己的选择,我还是会去找好的东西去阅读、好的乐队去听,没有必要管其他人怎么想。
- 图 / 片 -
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孩迷学习营
为枯燥的乐器生活增添一丝趣味
添加孩迷小助手
备注“学习营”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