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心常务的杂学课堂之——炎帝神农考

2020-08-30 21:48 作者:中心常务  | 我要投稿

今天来说说炎帝和神农两位上古大佬的关系。很多人第一反应这是一个人,但实际上这又不是一个人,怎么回事呢?

明显的,相比与神农氏,炎帝更加有名。

图放错啦!

炎帝的出名实际是在北朝时期,在汉代,华夏民族刚形成的时候,贵胄家族都自称是黄帝子孙,很少有人愿意称自己是炎帝子孙。

而到了北朝,因为酷爱中原文化,所以想方设法的开始攀亲,但在祖先源流上不愿攀附黄帝,而攀附黄帝的对手炎帝,自称为炎帝子孙。

所以,我们现在自称“炎黄子孙”,实际上有着民族融合的味道。

炎黄子孙实际上是民族融合的象征


而神农,相对名气小一些,很多人听说他主要还是“尝百草”的故事。

按照五行来说,这炎帝是火命,怎么能和一个神农这个土命或者木命的人沾边呢?原因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五行学说讲起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中国的五行学说。

五行相克相生图

五行学说来源于战国,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是对后世中华文化影响最深刻的理论。

自从这个理论出现后,凡事都要和5这个数字沾边。

中华文化的“幸运数字”

最著名的就是“春秋五霸”和“五帝”。

本来春秋并不是五霸,光是完成诸侯会盟的就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晋国本身就称霸了百年,一个国几乎就能顶上五霸。


但是这个五行理论出现后,就生搬硬套吧,强行找了5个,不同人找的不一样,所以“春秋五霸”就出现了多种版本。

让我来康康是哪5个人

五帝也是如此,古代帝王多的是,随便说都能说出十几个 伏羲 神农 黄帝 颛顼 尧 舜 禹 少昊 太昊 燧人 帝喾 陶唐 共工 等等等等,所以随便选五个就是五帝。得有六七种版本。

我怀疑你们是兄弟


从秦开始的胡说八道

秦始皇是挑起这一切的根源,始皇老兄接受了邹衍的五行相克学说。

邹衍认为周是火德的,秦朝灭了周,所以应该是水德的(水克火),所以秦朝一切礼仪都是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始皇穿的衣服是黑的。

你们注意过始皇的衣服都是黑的吗?


汉朝的反反复复

刘邦建国之后,一切按照秦朝,结果下面一帮人就急了,告诉他必须得改成土德(土克水)。但是我刘季才不不信你那一套呢,没改。


后面文帝时候贾谊上书,说要改土德,土德尚黄,得穿黄的,也没成功。

后面公孙臣同样说汉朝是土德,还预言了黄龙出现,结果后来真出现了,文帝就信了,但是还是没改。

后来武帝的时候下面又有人提出要改,结果被窦太后抓了(窦太后喜欢黄老之学,不信你那套),最后自杀了。

后来窦太后死了,又发生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三十年之后,武帝终于改了,土德,穿黄。


汉武帝穷兵黩武,搞得很多人认为汉朝气数已经完了,该换人了(该木了是吧?),很多人提议汉(昭)帝让贤(找死😒),然后被杀了、


然后宣帝时又有人提出让贤,也再见(梅开二度),最终下狱自刎。


到后来哀帝的时候取个折中方案:汉朝气数已尽,但是上天允许它再次受命一回——自己让给自己总行了吧,于是哀帝改元换制,结果俩月之后又取消了。折腾这80年一点用都没有。


王大贤人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直到王莽出现了,大贤人,治理国家也还不错,主要是权倾朝野(真正的掌权者),而且还信这套(胡说八道)的理论,于是当了“假皇帝”(平帝死了,新皇帝太小,仿照周公摄政,“假”是代理的意思),到后面禅让成功,做了“真”皇帝。自己则是土德,尚黄。

我一个穿越者怎么不能用手机了



我们先捋一捋啊:

首先是周朝是火德。

秦朝推了周,是水德(水克火)。

汉朝推了秦朝,是土德,(土克水)。


怎么到了王莽这还是土呢?

而且,王莽的诏书里写的是“赤帝汉氏高皇帝”,汉朝啥时候成了火德了?就算汉是火,你王莽也该是水啊,怎么变成土了?


这事就要慢慢讲了:

王莽诏书里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土德,这是毋庸置疑的(黄帝的名字来源于黄土)

黄帝的名字是来自“黄土”


邹衍说的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对于秦朝推翻周朝这种适用。

但是对于尧舜禹这种禅让的就有点不合适了,因为人家禅让是自愿的。怎么能用克呢?

所以改吧,改成五行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这就合适了。


然后王莽编了一本家谱《自本》:

黄帝的八世孙是舜

舜的后代是胡公满

胡公满的十三世孙是陈完

陈完的十一世孙是田和

后面一通乱扯,反正最后证明:我,王莽是黄帝、舜的后裔,黄帝、舜是土德,我也是土德。


那这个汉代咋从土德变火德了呢?

刘邦本来是平民出身,这本来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呢,到了王莽的年代,这是不被允许的,天子必须有血统,于是得给刘邦找个祖宗。

我刘季也得出身名门才行!


刘歆(《战国策》刘向的儿子)在《左传》里加了几段:

陶唐(尧)后代有个叫刘累,会养龙,夏王孔甲赐他为御龙氏……(胡说八道部分省略)

这家人到商代成了豕韦氏,到周代成了唐杜氏,后来到了晋,成了范氏,后来分家,一部分去了秦国,改叫刘氏,后来刘氏从秦国搬到魏国,住在丰,为丰公,就是刘邦的祖父。


胡扯一通,最后就是证明一点:刘邦是尧的后代。


行了——

汉朝是尧的后代,王莽是舜的后代,尧曾经禅让给舜,尧是火德,火生土,舜是土德。

同样,汉朝禅让给王莽,汉朝是火德,王莽是土德。


既然汉朝成了火德,得有点火德的事情啊——就是高祖斩白蛇!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史记 高祖本纪》

蛇说:我招你惹你了!


注意——这段话是后人编入《史记》的。


但是之前不是说秦朝是尚黑吗?水德啊?怎么到这变成“白帝”?(白是金)

所以这时候秦朝已经改成金德了,因为汉朝是火德啊,被汉朝干掉的秦必须得是金德。

——不过这也太站不住了脚了,因为秦朝是黑色这谁都知道,水之色黑这怎么也改不动的,所以之后秦朝又重新改回了水德,见下文。


王莽把汉朝改成了火德,而刘秀等人也就信了,还用此大做文章: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七之际为主。——《赤伏符》

然后光武帝的人生也变了——出生时赤光满地,起兵时火光冲天……


后代人们称汉代为“炎汉”或者“炎刘”,正是如此。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手动滑稽】

炎汉的说法要归功于王大贤哦!

所以这一切其实都是为“禅让”服务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汉”禅让给“新”,实际是就“尧”禅让给“舜”。



神话大整理!

王莽做事是比较细的,光改一处可不行,要把整个古代神话系统做个大整理。

因为古人非常相信历史是循环的。


邹衍最开始的五行学说:

从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

这才循环了一遍。远远不够,而且其他的呢?为啥黄帝直接夏商周了,中间的,以及黄帝前面的都不要了?


所以从头改,第一个应该是谁呢?

伏羲,这应该是最早的帝王了,那伏羲是啥德呢?

根据《易》,东方属木,那么伏羲就是木德吧。

我才是第一!


在黄帝和伏羲之间,根据先秦史书和《史记》,黄帝之前为神农氏,神农氏传了十七代衰落了,此时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分天下,后来黄帝将两者打败。


这些记载未必可靠,但是,在司马迁的视角中,“神农”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名或者位置名。

这是很正常的,就算我们现在说的黄帝,炎帝,大体上也是只是“历代部落首领的一个集合体”认知。

而《封禅书》中则写到:“黄帝封泰山……炎帝封泰山……神农封泰山……”,也就是从司马迁的认知上,炎帝和神农并不是同一个生命体。


终于回到了我们这篇文的主题,炎帝与神农


伏羲是木,黄帝是土。木生火, 火生土,中间应该火,但是神农这个名字一听是农业,怎么着也得是木德或者土德,所以这时候就把炎帝和神农合二为一,成为“炎帝神农氏”。

这下,“炎帝神农氏”就是火德了


因为之前定的汉朝的祖先尧是火德,尧的上一代帝喾就得是木(木生火),帝喾的上一代颛顼就得是水德(水生木),但是颛顼上面就是黄帝了, 土生金, 金生水,中间还差一个金呢?

怎么办?随便补上一个就行了,于是就选取了太昊和少昊之中的少昊,而且改名叫“少昊金天氏”,很明显就是金德了。

少昊安排完了,太昊就得在他前面,于是就按在伏羲头上,所以伏羲和太昊俩人就合二为一了,变为“太昊伏羲氏”。


再根据《史记》的《五帝本纪》,或者五帝本纪的原材料,把其他人的名号也都补齐,改为“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以便和“炎帝神农氏”,“少昊金天氏”,“太昊伏羲氏”相对应,而尧和舜向来被称为有虞氏陶唐氏,于是出现了“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但还有个大问题——秦朝是水德尚黑,这个可是始皇帝亲自宣布的,可不像过去那些乱七八糟的传说一样众说纷纭可以伪造,而周是木德,汉是火德,这两者可是“木生火”的关系,秦朝咋办呢?


所以又出现了一个“闰统”,就是一个伪统治者,而且这种闰统向来都不长久——但是光有一个秦朝闰统可不行,前面的次序也得有闰统,于是一番更改终于成了下面的形式——


最终表格


至此,整个神话系统终于整理完毕了,虽然后来王莽失败了,可他这套理论可影响甚远!

这里是喜欢研究历史的中心常务,喜欢此文的同学请点赞,欢迎把自己的评论写在下方!

中心常务的杂学课堂之——炎帝神农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